质量管理手册-生命线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mb。
书籍内容:

管理精英宣言

我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个不
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宁。我不希里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
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更要成功。

我绝不用人格来换取施会;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主活;宁
愿要达到目标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我不会拿我的自由
去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我决不会在任
何一位大师的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研畏惧,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这一
切都是一位企业家所必备的。

生命线――质量管理手册

《生命线――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概念与竞争

进口的原材料和部件一定比国内的好;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的圆。

一、发展中国家的质量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其ISO9000 系列标准
中所定义的质量体系,是为了适应日益增强的市场全球化这一挑战而产生的,并
已被广泛地接受。受加拿大和英国不断增加的认证活动所促进,欧共体(EC)成
员国现也已采用该质量体系;北美和东南亚国家也正朝这一趋势发展。一些公司
和政府正在利用可观的物力财力铺垫基础以满足商业界和政府供应商的要求。对
于在欧共体以外国家建立的工业,质量体系证书被视为一张进入欧共体市场的通
行证。日本和美国的大公司在已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QC)规程的基础上,为了
获得国际信誉,也正在申请注册以符合ISO9000 标准。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如
果想要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确实有必要建立工业质量体系。

在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如何引入质量体系之前,很有必要先理解这些国家
的市场、工业文化和质量观念的特点。这些国家尚未形成一个同一体。

他们除在发展水平、政治和经济体系、文化特征和市场环境方面有着很大差
异外,还存在着如下的共同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产值
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60―80%,工业则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制造业的
公司大多是家庭化的,专业化管理仅限于大公司或者多国公司下属的生产单位。
因此,大部分生产者意识不到质量体系的益处及其对利润和长期增长率的影响。

在发展中国家,很大一部分人由于贫困,他们对商品的购买决策是取决于价
格而非产品质量。这是因为优质商品往往价格较高,大多数人无能力购买,而质
低价廉的商品通常有着较大的需求量。

由于工业不很发达、人口增长迅速,消费品通常供不应求。在这样的条件下,
几乎每件商品都可以卖掉。另外,较低的文化水准也使消费者对质量知识及其内
涵缺乏了解。也许是因为对生活采取消极态度,争取消费者权益的运动尚未在发
展中国家生根,消费者缺乏质量保证和符合标准的意识,他们能承受市场上提供
的一切商品。

二战后,许多殖民地解体,大多数新兴的独立国家以自给自足作为一项国策,
开始发展本国的工业。为加速工业化进程,他们建立了生产消费产品等的大型国
有工业。为了避免这些初级阶段的工业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伤害,许多国家政府实
行了保护措施,例如限制进口和高关税壁垒。然而,缺乏国际竞争往往导致一种
自我满足感,使企业效率低下,并且阻碍了质量文化的发展。

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内产品质量的不良形象,使人们对进口商品十分崇
尚,尤其是社会中那些有能力购买这些高价进口物品的富裕阶层。跨国公司的强
大广告攻势更促使人们对进口商品质量盲目信任。甚至工业购买商也似乎有着相
同的观念:即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具有良好的质量,因而只需粗略检验就可以
接受了。一些跨国公司和商行利用人们的这种心态和检测基础设备的缺乏及没有
良好的购买规范,将质量低劣的原材料和产品倾销到发展中国家。当这些低质原
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时,往往造成对最终产品的不利影响。又由于低水准的周
转资本、不能保证供应优质的原材料以及协商退还有缺陷原材料的困难,使发展
中国家的企业状况更加恶劣。所有这些

都使得他们无法承担不负责任的供应商的供货。

□发展中国家的质量观念和错误概念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已经认识到封闭
式经济和缺乏竞争所引发的问题,他们正在采取纠正措施。但是,除市场条件外,
还有其他一些同样重要的因素对工业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没有成功地使用
现代管理工具,以及强调短期而不是长期目标。发展中国家提高质量的最大障碍
是制造商缺乏经济效益的意识,质量只被看作一个社会理想的目标,质量给商业
利益带来的好处是额外的。这是许多错误概念的结果。

□高质量意味高成本这是有关质量的认识中最常见的一种。但是,对质量机
制和制造工艺的新研究表明,高质量并不意味着高成本。重要的是,我们应懂得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质量是如何注入产品的。根据市场需要,质量首先以设计的
形式在纸张上确定下来,而后,通过适当的制造工序,转换成实体产品。对更多
的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R&D )可以显著地提高质量。同时,改善制造工艺也可
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这已被日本和西方国家在工业产品大生产的范围内证实。计
算机、消费用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生产是最好的例证。在过去的20年里,这些
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而成本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所下降。

□强调质量将导致降低生产力生产部门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种误解,即好的
质量应以数量为代价。这是在质量控制还仅处于对最终产品的实物检验阶段时的
观点。在那种情况下,越加严格的检验要求只能使产品高比率的拒收。随着质量
控制进一步发展,现代质量控制的重点已转移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方面。
这样,从一开始就可以防止生产有缺陷的产品。质量改进通常可以带来较高的生
产率,因此,努力提高质量与保证产品数量是相辅相成的。例如,质量保证(Q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质量管理手册-生命线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