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9mb。
书籍内容:

中 国 历 代 政 治 得 失
钱 穆著

  序
  前 言
第一讲 汉 代
  一、汉代政府组织
  二、汉代选举制度
  三、汉代经济制度
  五、汉代制度检讨
第二讲 唐 代
  一、唐代政府组织
  二、唐代考试制度
  三、唐代经济制度
  四、唐代兵役制度
  五、唐代制度综述
第三讲 宋 代
  一、宋代政府组织
  二、宋代考试制度
  三、宋代赋税制度
  四、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第四讲 明 代
  一、明代的政府组织
  二、明代考试制度
  三、明代赋税制度
  四、明代兵制
第五讲 清 代
  一、制度与法术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三、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四、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六、民众的反抗运动
  七、变法与革命

  总 论
附 录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蔷薇园制作 (2003.06.10)序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
。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
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
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因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对传统文
化之误解。我们若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自该检讨传统政治,这是我想写中
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一因。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
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
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
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
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
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
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
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就历史经
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
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
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
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
,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
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但由于国家大局之动荡,私人生
活之不安定,而自己想写的,感到比这一部书更重要的也还有,因此此书终于没有写
。一九五二年三四月间,承何敬之先生要我讲演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但讲期只有五次
,每次只限两小时,又为旅途匆忙,以及其他条件,并不能对历史上传统制度详细陈
述,精密发挥,只择汉唐宋明清五代略举大纲。本来想再就讲演记录把在讲演时未及
提到的,略事增补。不幸讲演完成,我及负伤养病,在此期间,没有精力对此讲稿,
再事改进。只得就原记录稿有与原讲义旨走失处稍稍校正,而其他不再润饰了。将来
若偿宿愿,能写出一部较详备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则属至幸,而此书得以抢先呈教于
读者之前,亦可稍自欣慰,并在此致谢何先生之美意。若无何先生这一番督命,连此
小书,也不会有仓促完成之望的。此稿初成,在一九五二年八月我在台中养病时。嗣
后又有邀约,请写一本“研究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教材,截稿期限甚迫,乃就此稿
稍加修改,如唐代的两税制,明代的赋税制度等,均有若干新资料补入,较原稿稍微
充实,然恐尚多疏漏谬误,切盼读者之指正。

一九五五年八月钱穆于香港

前  言

此次呈贵会邀约讲演,讲题大体规定是讲中国历代的政治得失。但中国传统政治
,历代间,也极多变迁,若笼统讲,恐不着边际。若历代分别讲,又为时间所限。兹
仅举要分为五次:一讲汉代,二讲唐代,以后继续讲宋、明、清。一次讲一个朝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只讲此五个朝代,大体上便可代表中国历史之全
进程。本来政治应该分为两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人事比较变动,制
度由人创立亦由人改订,亦属人事而比较稳定,也可以规定人事;限制人事。这一番
讲演,则只想多讲制度,少讲人事。但要讲制度甚不易。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
门学问。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
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干燥乏味,无可讲。而且亦是明日黄花,也不必讲。第
二,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
。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第三,制度虽像勒定为成文,
其实还是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
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
,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
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如此讲制度,才能把握得各项制度之真相,否则仍只是一条
条的具文,决不是能在历史上有真实影响的制度。第四,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
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有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
这些,在当时也未必尽为人所知,一到后世,则更少人知道。但任何一制度之创立,
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
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
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
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
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