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法律与社会》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mb。
书籍内容:
第一章 秦律溯源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刑"、"法"、"律"
一、"刑"
二、"法"
三、"律"
第二节 秦律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法律的关系
一、秦律与《周礼》
二、秦律与六国法律
第二章 汉代法律考述
第一节 《九章律》之沿革
一、"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
二、萧何《九章律》与秦律的关系
三、《九章律》内容的变动情况
四、关于《九章律》的篇目
第二节 律・令・科・比
一、律
二、令
三、科
四、比
第三节 "经义决狱"的实质与作用
第三章 秦汉刑制的演变
第一节 先秦刑制蠡测
第二节 秦律中之肉刑与徒刑的关系
第三节 汉代刑制的变化
一、肉刑废除以后的徒刑等级
二、"无任"与"五任"
第四章 秦汉法律的伦常化
第一节 法家的伦常观念与秦律中的伦常秩序
一、法家的伦常观念
二、秦律中的伦常秩序
第二节 汉代法律的伦常化
一、"三纲"在汉代法律中的反映
二、家族关系与株连
第五章 秦汉法律与社会等级
第一节 皇权与法律
第二节 社会等级与法律秩序
一、贵族与官僚的法定特权
二、法律与平民的权益
三、良贱身份的法律规定
第六章 秦汉法律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契约
一、契约的内容
二、官府与经济契约的关系
第二节 工商业方面的法律
一、关市
二、盐铁
三、酒
四、铸钱
第三节 保护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法律
第四节 法律运行机制对经济发展及百姓生活的影响
第七章 秦汉法律与吏治
第一节 法律对官吏的制约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文法吏"
一、"文法吏"的含义
二、"文法吏"产生的条件
三、"文法吏"与酷吏
第八章 秦汉时期的执法
第一节 循吏与酷吏
一、循吏与执法
二、酷吏与执法
第二节 关于秦汉时期执法的思考
一、信法兴邦
二、倾法亡国
结 语
后 记
于振波
1966年1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汉族。1990年至199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张传玺先生学习秦汉史,并获得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199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林甘泉先生指导下继续学习秦汉史,1996年获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秦汉社会史、秦汉简牍。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刑"、"法"、"律"
中国古代法典的名称,大体经历了"刑"、"法"和"律"三个阶段。法典的内容与名称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对此学术界有很多争议。一些学者从文献学、训诂学等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加以讨论,提出不少精辟见解。这里主要从传世文献中提到的和经考古发现的法律文书本身入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刑"
在中国古代,"礼"规定了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而"刑"则规定了对违反礼制者的惩罚措施。 "刑"是从另一个方面对"礼"所做的规定,这类规定最早很可能就存在于"礼"的规范之中,古朗士著、李玄伯译《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曾这样描述法律的起源:
希腊、罗马、印度古代,法律皆为宗教的一部份。各邦古法,既含有礼节仪注、祷辞,亦有立法、所有权、继承权,各种法律,散列于祭礼、葬礼、祀祖礼之间。
(法律)当初写出时,始写在礼记内,杂列在祷辞、礼节之间。瓦伦曾述及都斯古伦城的古法,并注明见于此城的圣书。德尼斯曾翻过史料原本,他说罗马在十位立法员时代前,少数写出的法律,皆见于圣书中。后来法律离开礼记独立,但在习惯上,仍旧存于庙,由教士保存。
这些描述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法律的起源。随着社会的演进,当阶级对立日益尖锐,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复杂,违"礼"的行为越来越多,需要有专门的规范来对付这些情况时,"刑"或"刑书"便应运而生了。《左传・昭公六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夏、商时期是否有刑书,由于文献不足,已无从考证;《九刑》在《左传》、《逸周书》等先秦典籍中都曾见到,很可能存在于西周。《左传・文公十八年》还有关于《九刑》内容的记载,出自太史克之口:
(周公)作《誓命》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贼为盗,盗器为奸。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
这里所谈的全是正刑定罪方面的内容。
《尚书》中有《吕刑》一篇,郭沫若认为是春秋时期的作品,《吕刑》是当时吕国的刑书。《尚书・吕刑》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刑罚的种类、使用刑罚的原则和一些司法制度,说明《吕刑》是一部刑法典。
《左传・昭公六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叔向批评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叔向把刑书视为与礼不相容的东西,并将其与"乱狱"、"贿赂"等相提并论,说明子产的刑书是刑法典。此后邓析的《竹刑》是对子产刑书的进一步完善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秦汉法律与社会》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