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使命》作者:卡萝尔·卡特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mb。
书籍内容:

 
目录
引言
延安使命:揭秘历史显为人知的内幕
引言
第二章延安生活 
第三章美军观察组的活动
第四章通讯联络 
第五章外交、分歧与赫尔利 
第六章共产党人试图绕过赫尔利
第七章在延安的情报收集
第八章马歇尔访华及"迪克西"使命的终结
 
引言
  今天的大多数美国人都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经向中国陕西省的延安派遣了一支军事小分队,以加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联络。            

 
延安使命:揭秘历史显为人知的内幕
  美国历史学家卡萝尔.卡特积20年之研究,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采访了大批当事人,第一次详尽记述了60年前在西方人眼中的“禁区”延安工作和生活的美军观察组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再现了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壮阔的历史场景。
  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肩负着美国政府赋予的特殊使命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长达三年的正式交往与合作。
  记录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美国和国际支持、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而进行的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努力,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及延安解放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真心诚意支持共产党的感人情景,及至美军观察组人员都被事实征服了,积极支持和尽力帮助中国共产党人正义事业的史实。
  本书记录了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如帮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向美国华盛顿高层传递信函和信息;为国共合作、国共谈判从中斡旋;为抗击日军搜集军事情报;为美军飞机建立救援系统;帮助延安建立通讯和气象设施,培训技术人员;帮助延安建立医疗设施,提供医疗服务,救助伤病员……美军观察组在延安为救助美军飞行员牺牲了一名军官,不少成员为这次使命还失去了一次提拔机会。书中许多情节极为感人。
  本书客观记述了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分析了战后美国“失去中国”的原委。
  本书记述了当时许多著名国际友人访问延安和在那里工作的情景,如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马海德、野坂参三等。
  本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些历史人物,如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中国战区美军指挥官魏德迈、美军观察组指挥官包瑞德等。
  本书披露了八大历史内幕:中国共产党人不惜一切努力为争取美国及国际支持的内幕;当时中国共产党人与前苏联关系的内幕;毛泽东、周恩来重庆谈判的内幕;1945年1月毛泽东提出愿和周恩来一起访美的内幕;国共合作与分裂、美国人从中起作用的内幕;美军各情报机构的建立、在战时中国的活动和争斗及与中国情报机构合作与争斗的内幕;美国驻华军事、外交官员及机构的派系斗争内幕;当时日本共产党及反战组织的活动内幕。
  本书史料珍贵,研究精当,评论客观,叙述生动,人文与历史价值独特。今年适逢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60周年,明年又是二战胜利60周年纪念。本书的翻译出版对新中国外交史和中美关系史的研究极有价值,同时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反思与启迪。

 
引言(1)
  今天的大多数美国人都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经向中国陕西省的延安派遣了一支军事小分队,以加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联络。这一名为美军观察组(USAOG-U.S.ArmyObserverGroup)的小分队建立于1944年,以"迪克西使团"而知名。当时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美军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战争改变了西方获取对华利益的传统模式。1943年1月中美签署的互助协议废除了美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同年12月,中国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与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DelanoRoosevelt)一同参加了开罗会议,会上三位领导人同意在战争结束时要将中国东北和台湾归还于中国国民党统治之下。1944年6月初,在陈纳德(ClaireL.Chennault)少将领导下,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14thairforce)的B-29轰炸机开始从一些由数万中国劳工帮助下建成的机场起飞进行对日空袭。出于营救那些被日军击落的美机飞行员的需要,以及由于新闻媒体对中国国民党军队对人民的暴行的报道,在美国内部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直接对话、加快战争胜利进程的呼声越来越高。确实,就像史蒂芬・L.莱文(StevenL.Levine)所写的,在重庆和延安的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人都小心翼翼地建立与美国方面的联系,而且承诺作为对美国援助的回报,要在抗日战争中进行有效合作。尽管他们反对外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但他们都试图说服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
  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从1936年就到达延安。除了新闻记者外,在1944年1月前,一些美国外交官和军人就向中缅印战区的美国指挥官约瑟夫・W.史迪威(JosephW.Stilwell)将军建议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可能的联系。这反映了建议者的认知,即中国共产党军队一直在进行抗日战争,有时是与蒋介石的国民党或中国国民政府结成统一战线,但更经常的是独立作战。对共产党的这一行动表示赞同的人们也察觉到,中国的未来可能掌握在毛的手中,而不是蒋和他的追随者们手中。
  日本袭击珍珠港后,中国正式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苏联立即削减了对华援助。他们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盟国,因此减少对华援助是"安全"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战将会刺激革命的爆发,苏联计划观察中国的社会结构,来衡量"帝国主义战争"的作用。
  美国的目标是要赢得战争,但考虑到"政治合法性",它并不愿意在中国与除国民党外的其他任何团体打交道。美国的战略是要加强中国的力量,让中国在战争中打击日本。1942年1月,中缅印战区成立,蒋介石任中国战区总司令。陆军中将约瑟夫・W.史迪威任蒋的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区美方司令。这一安排迫使史迪威实际上要为两个指挥官服务:蒋,他对如何进行战争有着非常不一样的观点;陈纳德,一个力主使用空军力量的狂热支持者。
  陈纳德1937年由于耳聋而退出军界,作为中国空军的顾问来华。1941年,当时美国还在保持中立,他组织了一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延安使命》作者:卡萝尔·卡特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