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政治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精神政治学[德]韩炳哲 著 关玉红 译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自由的危机
精明的权力
鼹鼠与蛇
生物政治
福柯的困境
治愈即杀害
休克
友爱的老大哥
情绪资本主义
游戏化
大数据
超越主体
痴言痴语
远离我所欲。 ——珍妮·霍尔泽 (Jenny Holzer)
自由的危机对自由的剥削自由将成为一段插曲。插曲意为片断(Zwischenstück)。对自由的感知始于从一种生存方式向另一种生存方式的过渡,止于这种生存方式被证实为一种强迫模式。因此,随着自由而来的便是一种新的屈从。这就是主体的命运,而“主体”(Subjekt)一词字面上也有屈从的意思。今天,我们坚信,我们不是屈从的主体,而是自由的、不断自我创造的、重新建构的客体(Projekt)。从主体向客体的过渡即伴随着对自由的感知。现在,客体自身意识到自己是强迫的个体,甚至是主体化及屈从的更有效的形式。“自我”(Ich)作为自认为免遭其他外界强迫和他人强迫(Fremdzwang)的客体,现在却正以一种束缚于功名的形式屈从于内心强迫和自我强迫(Selbstzwang)。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自由本身在这一时期即带有强迫性。“能够”(Können)的自由甚至正在比规行矩步、限定“可为”与“不可为”的“当为”(Sollen)产生更多的强迫性。“当为”有一定的范畴,而“能够”则没有,因此,源自“能够”的强制就无法界定。这使得我们处于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自由本处在强迫的对立面,自由意味着摆脱强迫,而现在这种位于强迫反面的自由本身亦产生了强迫。抑郁症和过劳症这些心理疾病即表达了自由的深度危机。这些都是今天自由向强制转化的病理性征兆。功绩至上的主体(Leistungssubjekt)自认为是自由的,实际上却是一个奴仆,是没有主人强迫却自愿被剥削的绝对的奴仆。没有主人强迫他去劳动。活着这件事因为只剩下劳动而变得纯粹。纯粹地活着与劳动是一枚勋章的正反面。这种活法的理想状态是身体要健康。而主权,即作为主人所拥有的自由,对于具备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奴仆来说却是陌生的,因为根据黑格尔的主仆关系辩证法,主人无需劳作、只需享受。主人的自主性在于,他为了超越这种活法,甘愿接受自己的消亡。这种不知足的活法及享受的方式,对于劳碌着的、只想简单活着的奴仆来说是陌生的。与黑格尔假想相悖的是,劳动无法解放奴仆,他始终被劳动奴役着。黑格尔所言的奴仆也会迫使主人去劳动,他的主仆关系辩证法导致生存就是为了劳动。新自由主义的主体作为自身行为主体不能与其他似乎无目的性的行为主体建立关系,在行为主体之间也不会形成毫无目的的友谊。“自由”原本意味着“于朋友处”(bei Freunden sein)。自由和友谊在印度日耳曼语系(Indogermanistik)中也拥有同样的词源。自由本质上是一个表达关系的词汇。实际上,只有在和谐幸福的共同关系中,我们才能感知到自由。新自由主义政权所导致的完全隔离,并不能使我们感知到真正的自由。因此,今天我们自问,是否必须重新定义并创造自由,以逃离致命的、使自由演变成强迫的自由辩证法。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有效且智慧的体系,它可以对“自由”进行充分的利用,包括一切与“自由”相关的实践、表达,比如情感、游戏、交流等。违背其意愿去利用别人的行为是无效的。对异己的利用,收效甚微。只有对自由的利用收益最高。有趣的是,就连马克思也从与他人和谐关系的角度对自由做了定义:“只有在共同体(Gemeinschaft,任何人和其他人都有这样的共同体关系)中,个体才能找到全方位发展自我的方法;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谈及个人的自由。”
[1]
所以,自由无非就是彼此成就。自由就是和谐共同体的同义词。马克思认为个体自由是对资本诡诈本性的掩饰和伪装。基于个体自由的“自由竞争”仅仅是一种资本的表述,将自己包装成另外一种形式,即将真正的资本行为作为资本
[2]
;依靠自由竞争变身为另一资本,是资本推动自身增殖的方式。资本借助个体自由,同自己的另一种形式结合起来。资本在人们彼此自由竞争的同时实现了增殖。个体自由在资本向资本增殖发展的过程中费尽心思,就这一点而言,个体自由可以说是被奴役的。资本榨取个体的自由,用以实现自我增殖:“在自由竞争中,并非个体获得自由,而是资本。”
[3]
资本的自由通过个体自由得以实现。自由的个体因此降级,成为资本的生殖(升值)工具。个体自由赋予资本一种主动增殖的“自动”主体化能力。资本因而不断地“向外撒播”活力四射的新生命(新的资本)。
[4]
今天,已经表现出泛滥迹象的个体自由,最终将无异于过剩的资本。资本独裁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人方面的劳动力、劳动方式和物质生产资料)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与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财产关系和统治关系)产生矛盾。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是矛盾产生的原因。工业化创造了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力又与类似封建制的财产关系及统治关系产生矛盾。要求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危机因这一矛盾而产生。矛盾会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消失,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也会随着斗争而形成。与马克思观点相反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依靠共产主义革命来消除。这种矛盾是无法消除的。资本主义正是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永久性的矛盾而走上未来的发展道路。因此,工业资本主义并没有向共产主义转变,而是从后工业、非物质生产方式逐渐演化成新自由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变种,将工人塑造成企业主。被他人剥削的工人阶级因此并非由共产主义革命,而是由新自由主义消除的。如今,每个人都是自己企业的自我剥削者。主人和奴仆寄生于同一人,就连阶级斗争都变成了与自我进行的内部斗争。构成现代生产方式的,并不是被安东尼奥·内格里(Antonio Negri)宣称为后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的相互协作的“大众”(Multitude),而是自我孤立、自我斗争、甘愿自我剥削的企业主“个人”(Solitude)。于是,认为普罗大众已经摆脱了“寄生帝国”并构建了共产主义秩序,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内格里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构想再一次被证明是一种 ............

书籍插图:
书籍《精神政治学》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精神政治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