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红的花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殷红的花朵
(英)高尔斯华绥(Galsworthy,J.) 著
译林出版社
殷红的花朵/(英)高尔斯华绥(Galsworthy,J.)著;黄杲炘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10
ISBN 978-7-5447-5033-2
书名原文:The Dark Flower
Ⅰ. ①殷… Ⅱ. ①高… ②黄… Ⅲ. ①长篇小说-英国-近代Ⅳ. ①I565.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19436号
书 名 殷红的花朵
作 者 [英国]约翰·高尔斯华绥
译 者 黄杲炘
责任编辑 孙 峰
责任校对 张 萍
出版发行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译林出版社
出版社地址 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出版社网址 http://www.yilin.com
电子邮箱 yilin@yilin.com
经 销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印 刷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718毫米×1000毫米 1/16
印 张 14.75
字 数 213千
版 次 2014年10月第1版 2014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447-5033-2
定 价 28.00元
译林版图书若有印装错误可向出版社调换
(电话:025-83658316)
目录
扉页
再版前言
三版附记
第一部 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第二部 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〇
二一
第三部 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请你取走我胸前这朵花,
把我发辫中的花也取走;
随后离开吧,看夜色多美,
高兴瞧你走去的是星斗。
——登博维察的古行吟诗人1
再版前言
本书初版于1990年9月,不知不觉已快十年。最近得知本书重版在即,不禁想到书的问世也像人的出生,日后自有各不相同的经历或命运。有的红遍天下,有的默默无闻;有的大起大落,有的平淡无奇……总之,有的书就像有的人,可写成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然而这样的书不多,无非是经常说起的那些。多数的书并无登天入地的上落起伏,但在其作者或译者的眼里,自有其曲折动人或颇堪回味之处。
本书初版时,我没有为它写前言,甚至连短短的译后记也没有,就像不给它介绍信或名片,就把它打发了出去,让它自己在大千世界里闯荡,去自生自灭。这情形在所有拙译中可谓绝无仅有。
如今,这本拙译已在滚滚红尘中走了一个轮回,将有新的开始。当然,此去仍前途未卜,谁也无法预见它今后有什么遭遇——其实,别说是预见,今后它即使有某种遭遇,我们也未必就知道。
然而它总算没有在红尘中白白走一趟,在那过程中毕竟结下一些缘。我作为同它结下不解之缘的译者,自然对这些缘抱有兴趣并感到关切。我相信,今后同它结缘的读者,也会对它的前尘感到兴趣,乐于听我作些介绍。
一
早在“文革”期间,我借到英汉对照读物《苹果树》2。这是商务印书馆出的一本小册子,虽然很薄,读后却印象很深,这一来是当时环境险恶,难得读到确实动人以情的作品,二来这中篇小说讲述的故事真所谓缠绵悱恻,极其感人,而优美流畅的译文又紧扣原作,令人佩服。总之,通过这本小书,我记住了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后来我才知道,他不仅是小说家,还是剧作家,曾以其描述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的高峰,获193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怪不得《苹果树》这么好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到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在资料室无意中看到一本高尔斯华绥原作,书名The Dark Flower。这书开本较小,厚度也不令人生畏,便于随身携带。我立刻想到《苹果树》。它也会那样好看吗?这书名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神秘感:这是什么花呢?为什么竟是dark的?我打开了书,书名页上有这样四行诗:
Take the flower from my breast, I pray thee,
Take the flower, too, from out my tresses;
And then go hence, for see, the night is fair,
The stars rejoice to watch thee on thy way.
哦,看来内容很抒情。再看目录,真是简单极了——只分Spring, Summer, Autumn三部。而版权页上的文字表明,此书印于1927年,从1913年初版算起,这时至少已印了十次,显然颇受欢迎。于是我借了回来,准备翻阅一下。
不料,翻阅了十来页就放不下了,结果从头读到尾。原来,这由三个几乎互不关联的中篇构成,叙述了主人公莱恩南的三次感情波澜,分别发生在他生命中“春”、“夏”、“秋”三个时期,而把这三个故事串起来的,就是书中频频出现的“殷红的花朵”——象征热烈恋情或强烈情欲的殷红石竹花。
当时我早过了不惑之年,已经是“秋”的那把年纪了。然而这本书使我大受“诱惑”,很想把它译出来,而此前我从未想过要译长篇小说。这情形就像我“文革”期间读到John Masefield那首Sea-Fever,受其“诱惑”而开始译诗。但两者差别很大。那首诗只有十二行,而且是梅氏代表作,早就被选进了著名诗集;而这本小说毕竟是个长篇,在国内甚至不为人知,连专译高氏作品的前辈似乎也未注意到它。
但当时我确信,我的译文如果对得起我“发现”的这本原作,是会受到读者喜爱的。这倒不是因为此书是大作家的纯爱情小说,而是由于书中叙述的故事既缠绵凄婉、真实感人3,又不落俗套,再加全书语言优美,格调高雅,充满了诗情画意。说到诗情画意,只消看看书中故事里那些背景——古老的乡间庄园,牛津大学,阿尔卑斯山的旅游胜地;摩纳哥公国的蒙特卡洛,伦敦威斯敏斯特左近的宅第,国立美术馆,德比赛马、伦敦郊区的河滨别墅;海德公园……。
二
经过反复考虑,我打消了翻译此书的冲动,把书还掉。
为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殷红的花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