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的思想之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欧元的思想之争
[德]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英]哈罗德·詹姆斯 [法]让-皮埃尔·兰多 著
廖岷 丛阳 许晓骏 译
中信出版社
目录
“比较译丛”序
第一篇 权力的转移与德法差异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权力的转移
第三章 德法差异的历史根源
第四章 德法两国经济哲学的差异
第二篇 货币和财政稳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幽灵
第五章 规则、灵活性、信誉和承诺
第六章 责任与团结:“不救助条款”和财政联盟
第七章 清偿能力与流动性
第八章 紧缩与刺激
第三篇 金融稳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继子
第九章 金融部门的作用
第十章 金融危机:发生机制及管理
第十一章 银行业联盟、欧洲安全债券以及退欧风险
第四篇 其他国家的视角
第十二章 意大利
第十三章 英美的经济学和全球视角
第十四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十五章 欧洲中央银行
第十六章 结论:是黑?是白?还是二十八度灰?
致谢
译后记
版权页
“比较译丛”序
2002年,我为中信出版社刚刚成立的《比较》编辑室推荐了当时在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几本著作,其中包括《枪炮、病菌与钢铁》《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再造市场》(中译本后来的书名为《市场演进的故事》)。其时,通过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突出标志是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加入世贸组织。当时我推荐这些著作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经验,启发我们在新的阶段,多角度、更全面地思考中国的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机制。由此便开启了“比较译丛”的翻译和出版。从那时起至今的十多年间,“比较译丛”引介了数十种译著,内容涵盖经济学前沿理论、转轨经济、比较制度分析、经济史、经济增长和发展等诸多方面。
时至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并开始向高收入国家转型。中国经济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中高速的水平上。与此同时,曾经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却陷入了由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未走出衰退的阴影。这种对比自然地引发出有关制度比较和发展模式比较的讨论。在这种形势下,我认为更有必要以开放的心态,更多、更深入地学习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这对思考中国的深层次问题极具价值。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说过的一句名言:“只懂得一个国家的人,他实际上什么国家都不懂(Those who only know one country know no country)。”这是因为只有越过自己的国家,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共同规律,什么是真正的特殊情况。如果没有比较分析的视野,既不利于深刻地认识中国,也不利于明智地认识世界。
相比于人们眼中的既得利益,人的思想观念更应受到重视。就像技术创新可以放宽资源约束一样,思想观念的创新可以放宽政策选择面临的政治约束。无论是我们国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还是过去和当下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重大变革,都表明“重要的改变并不是权力和利益结构的变化,而是当权者将新的思想观念付诸实施。改革不是发生在既得利益者受挫的时候,而是发生在他们运用不同策略追求利益的时候,或者他们的利益被重新界定的时候”[1]。可以说,利益和思想观念是改革的一体两面。囿于利益而不敢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改革就不可能破冰前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中国仍然是一个需要思想创新、观念突破的时代。而比较分析可以激发好奇心、开拓新视野、启发独立思考、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因此是催生思想观念创新的重要机制。衷心希望“比较译丛”能够成为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
2015年7月5日
[1]Dani Rodrik,“When Ideas Trump Interests:Preferences,Worldviews,and Policy Innovations,”NBER Working Paper 19631,2003.
第一篇 权力的转移与德法差异
第一章 前言
2010年10月18日是改变欧洲政治的一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前往诺曼底的海边小镇多维尔,与法国总统萨科齐讨论欧洲债务危机。新闻照片中,他们穿着黑色雨衣,漫步在潮湿而清冷的秋日木栈道上,萨科齐指手画脚地争辩着,而默克尔则显得一脸茫然。事实上,为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世界观完全不同的德法两国不得不捆绑在一起,达成戏剧性的妥协:德国将放松法律规定,并对法国做出让步,作为回报,法国将同意允许“私人债权人适度参与(债务重组)”。默克尔总理认为(她在德国拥有相当高的公众支持率),银行对过去不审慎的信贷发放负有责任,并应承担其成本。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以及对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救助,这种不得不进行救助的心态需要有一个终结。这场“法德协议”中的一些基本要点,在两个星期前布鲁塞尔召开“北约首脑会议”期间,两国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谈时就已经达成,并一直处于保密状态。
当其他欧洲领导人在他们的移动设备上得知以上结果时,都大吃一惊。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以下简称“欧洲央行”)负责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份协议是一个错误;而美国财政部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则对此感到愤怒,他警告欧洲政策制定者:“如果你们要重组希腊……你们必须有能力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接下来危机不会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1]市场对此亦有同感。就在多维尔会谈之后,欧洲外围国家政府债券的利率迅速上涨。德国对市场纪律作用于欧洲外围国家表示欣然接受,而法国评论员则认为,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利率上涨是不合理的——这纯粹是流动性效应。
首先,多维尔会谈明确显示,在寻找欧洲金融危机解决办法的艰苦过程中,德法两国对“适当的经济政策”持有不同观点构成了困境的核心。这一事件还突显出有多少权力已经从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欧元的思想之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