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儒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pyright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distributed by any means, or stored in a database or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本书版权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独家所有。如未获得该社书面同意,书中任何部分之文字及图片,不得用任何方式抄袭、节录、翻印或存储利用于任何数据库及检索系统等。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No. 19 Xisanhuan Beilu
Beijing, China 100089
http://www.fltrp.com
京权图字:01-2013-7054
© Guy Salvatore Alitto 2013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美)艾恺(Alitto,G.S.)著;王宗昱,冀建中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9
ISBN 978-7-5135-3628-8
I.①最… II.①艾…②王…③冀… III.①梁漱溟(1893~1988)-传记 IV.①K82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29598号
出版人  蔡剑峰
策划编辑 吴 浩 付 帅
责任编辑 赵雅茹 李旭洁
出版发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9号(100089)
网  址 http://www.fltrp.com
版  次 2013年10月第1版
书  号 ISBN 978-7-5135-3628-8
制售盗版必究 举报查实奖励
版权保护举报电话:(010)88817519
目 录
中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 父与子
第二章 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第五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第六章 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第九章 乡村建设:儒家的现代化
第十章 “南京十年”时期之乡村建设: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第十一章 山东的乡村建设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第十四章 1986年跋
参考书目
中文版序言
在人们的脑海里,梁漱溟有四种形象:哲学思想家、乡村建设运动领袖、政治上的中间派以及20世纪50年代知名的受害者。
不过还有一点应予补充,梁漱溟也曾就此提醒过我们。他自谦地说,“我不是学问家而是实干家”。这是他的独到之处。他不同于中国现代的知识分子,从不“坐而论道”;他总是思考着社会问题,一有所悟便去力行。此外,他自己还强调过,也无人可以否认,他是表里如一的人,其思想和道德是一致的。
当只有二十几岁的梁漱溟成名时,正值具有重大意义的“五四”时期。对于这个时期,各国史学界无例外地给予重视。然而梁漱溟虽是该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却例外地没有像别人那样受到注意。不单在中国是这样,美国亦然。
美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史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方面的著作尚付阙如。华裔学者周策纵60年代写了The May Fourth Movement(《五四运动史》),才提到梁漱溟,但也只有一页半,仅限于介绍梁漱溟早年作品《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拙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The Last Confucian: Liang Shu-ming and the Chinese Dilemma of Modernity)是海内外第一部梁漱溟评传。同时代的梁启超、胡适、李大钊、鲁迅等,都有人作了传记,甚至不止一种。美国人认为胡适是“五四”时期的主要思想家,这和胡适与外国联系不无相关。外国人容易知道他、理解他。胡适、李大钊和梁漱溟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李氏和梁漱溟还是好友。美国人在研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时,首先注意到了李大钊。这当然不难理解,人们自然会注意站在左右两翼突出位置的历史人物。
梁氏终生被看作近代中国的保守派,或者“文化守成主义派”,且又不属保守派中的最杰出者。说到“五四”时期,人们可能提出梁启超、张君劢或某个人为保守派的主要代表。梁漱溟的思想在当时(“五四”)己被评定为保守,赞同他意见的人寥寥无几,多数人则不免先入为主地予以忽略。
作为20世纪40年代政治中间派的关键人物,梁漱溟往往鲜为人知。张君劢常被看作起主要作用的人物。张氏研究西方政治,又于1953年写了The Third Force in China(《在中国的第三势力》)的英文专著,并领导着一个中间派的民社党,因而大家知道他的作用。梁氏说过,他参与政治,完全是为了调解国共冲突,一旦国共冲突已无可避免,便决意退出现实政治。这和许多人的涉足政治很不一样。
在50年代受到粗暴批判的人相当多,不过情形并不一样。例如胡适,对他的批判甚猛,但他却身居海外,不受触动。梁漱溟则不然了,只因他具有罕见的定力,抓住一次次政治运动的间隙,才完成他的《人心与人生》及其他相关的哲学著作。他后半生的著作,由于政治上的禁忌,几乎是在他辞世前不久才得以出版。这既可庆幸又可惋惜。
我研究梁漱溟先生既与偶然机遇有关,又与个人性格有关,也和美国史学界对中国的研究逐步深化的总体趋势分不开。费正清先生在美国是研究中国的泰斗,他对中国的研究是从西方文化和历史学进入中国并影响到中国开始,渐进深层,直至研究中国本身。进入五六十年代,受他的影响,我们这些研究中国的后学,大体上也是这样一个路数。
60年代初,中国集中批 ............

书籍插图:
书籍《最后的儒家》 - 插图1
书籍《最后的儒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最后的儒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