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1章
宇宙中聪明的动物:何谓真理?
曾经,在闪烁着无数星系的宇宙一隅,出现了一颗星球,而居住在星球上的聪明动物发明了认知。那是“世界历史”上最傲慢也最虚假的一分钟,却只有一分钟。在大自然的几次呼吸之后,这颗星球便荒芜了,而那些聪明的动物必须死亡。可能有人会如此撰写一篇寓言,却无法充分描绘人类的知性在大自然中显得多么可悲、模糊而短暂、无意义而无所谓;过去历劫以来,并没有知性这个东西,而当知性消失以后,一切也仿佛未曾发生过。因为知性的使命从不曾逾越人类的生活。知性是属于人类的,也只有它的拥有者和创造者才会如此激情地对待它,仿佛它是世界的轴心一般。倘若我们可以和蚊子沟通,那么我们将知道,就连蚊子也是同样激情地遨游空中,并且感到飞翔着的世界中心就在它里头。
人是聪明的动物,却也完全高估了自己。因为他的知性不是用来理解重大真理的,而只能应付生活琐事。哲学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篇文字,以如此诗意却不假辞色的笔触,让人类在镜子前面自我检视。这段最美丽的哲学作品的开场白撰于1873年,题为“非道德意义下的真理与谎言”(Uber Wahrheit und Luge im auβermoralischen Sinne)。作者是一位年轻教授,刚满29岁,任教于巴塞尔(Basel)大学的古典语文学系。
不过尼采并没有发表这篇关于聪明又傲慢的动物的文章。他甫遭重大打击,因为他写了一本关于希腊文化基础的书,被批评者斥为没有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成了人们口中小时了了的失败者,其古典语文学家的声誉也一落千丈。
然而他的前途原本是不可限量的。尼采1844年出生于萨克森的小镇洛肯(Röcken),他在萨勒(Saale)河畔的瑙姆堡(Naumburg)长大,是众人眼里天资过人且勤奋好学的学生。父亲是路德派的牧师,母亲也是非常虔诚的教徒。尼采四岁时,父亲离开人世。不久后他的弟弟也过世了。其后举家迁往瑙姆堡,而尼采就在一个除他之外全为女性的家庭中成长。他的天才在小学和后来的主教中学(Domgymnasium)都受到注目。尼采后来又进入一所著名的寄宿学校普夫达中学(Schulpforta),接着于1864年到波恩(Bonn)大学研究古典语文学。他虽然也开始研究神学,不过念了一个学期就放弃了。他原本想为了母亲而当个牧师,只可惜他并没有信仰。那个曾经在瑙姆堡被称作“小牧师”(Kleiner Pastor)的虔诚的牧师之子已经抛弃了信仰。他的母亲、牧师的住所和信仰本身都变成了囚禁他的牢狱。虽然他逃了出来,但这个转变终其一生都在折磨他。一年后,尼采跟着他亦师亦父的教授转往莱比锡(Leipzig)就读。这名教授非常看重尼采,甚至推荐他任职巴塞尔大学的教授。1869年,时年25岁的尼采取得非教席教授的职位,而大学也顺利授予他所欠缺的学位、博士证书以及教授资格证书。尼采在瑞士结识了当代的学者和艺术家,其中包括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和夫人柯西玛(Cosima)。他先前就曾于莱比锡见过他们。尼采十分欣赏瓦格纳,甚至在1872年受其热情激昂的音乐影响,写出了同样热情的失败之作《悲剧的诞生:源于音乐的灵魂》(Die Geburt der Tragodie aus dem Geist der Musik)。
尼采的作品旋即乏人问津。音乐所谓的“戴奥尼索斯精神”(Dionysisch)和造型艺术所谓的“阿波罗精神”(Appolinisch)两者的对立,其实早在浪漫时期之初就很有名,也被认为是不符史实的大胆空想。再说,当时欧洲学界所关心的是另一个重要得多的悲剧的诞生。一年以前,极富学术盛名的英国神学暨植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人类起源》,指出人类是从动物演化来的。虽然人类可能是从低等生物形态演化而来的想法至少已存在12年了(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就曾预示人类也可能是个“典型的例子之一”),这本书还是大受欢迎。19世纪60年代,许多自然科学家得出相同的结论,将人类和不久前才被发现的猩猩归为同一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天主教和基督教不断抨击达尔文及其支持者,而尤以德国为甚。但自始就很清楚的是:已经改变的世界观不可能再回到从前,而作为人类创造者和带领者的上帝已经死了。自然科学纷纷打着实事求是的人类新形象庆祝他们的胜利:人们对于猿猴的兴趣已经超越了上帝。上帝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类的这个崇高真理自此一分为二:那个崇高的真理似乎不足采信,而人类或许其实只是聪明的动物。
尼采非常热衷于这个新世界观。他后来曾写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关于道德、宗教、美学的想象和感知的化学,犹如我们在文化和与社会大大小小的交流里抑或在孤独中体验到的一切感动的化学。”19世纪的后三分之一,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所谓的“化学”:一个没有上帝存在的生物学。不过尼采本身完全没有参与其中。他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见解对于人类的自我认识有什么意义。它让人类更伟大或是更卑微?人类是失去了一切,还是因为更清楚自己而有所得?就在这时,他写就了一篇关于真理与谎言的文章,这也许是他最美的作品。
关于人类是变得更伟大或更卑微,尼采的回答总是依当下的气氛和情绪而定。他状况差的时候(他的状况经常不好)便显得沮丧、愤恨,发表世界是肮脏负面的看法。相反地,要是他情绪高亢,则激昂地怀抱着“超人”(Ubermensch)的梦想。他那如鹏鸟展翅高飞的想象力和书中无比强大的自信,与他矮小、微胖、柔弱的外表形成强烈的对比。为了修饰给人柔弱印象的五官,使自己看起来更阳刚些,他蓄起了两撇有如大毛刷的胡子。但是自童年起就体弱多病的身体让他看起来还是很虚弱,而他也确实经常感到虚弱。他有深度近视、胃病和严重的偏头痛。35岁时的他已经觉得自己像个报废的躯壳,并辞去了在巴塞尔的教职。一般猜测,尼采后来更感染了梅毒,而这似乎让他濒临绝境。
1881年夏天,就在尼采离开大学两年后,他意外发现了自己心目中的天堂:位于瑞士上恩加丁(Oberengadin)的一个名叫锡尔斯·玛丽亚(Sils Maria)的小地方。那里 ............

书籍插图:
书籍《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 - 插图1
书籍《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