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札 - 刘逸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上世纪60年代初,当《唐诗小札》面世,广州新华书店竟然出现了排队争购的场面。从此它一纸风行,风靡了大江南北!至今,仍然有不少人认为:《唐诗小札》哺育了几代人的中国古典诗歌修养和爱好。其实,以类似小札这样的形式谈诗词,并非《唐诗小札》首创,在它之前,已经有人使用过它。有趣的是,近几十年来,受《唐诗小札》启示而发扬光大的各种“鉴赏辞典”,吸引了更多人前来一试身手,但是,却还没有谁能够把《唐诗小札》比下去。《唐诗小札》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它何以能够成功,尚吟先生指出两条:一是作者对于唐诗具有“深入”的理解,二是其优美“如散文诗”的文笔。说得都对,但我以为还可以补充一条,就是它的富于“知识性”与“趣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对于《唐诗小札》其实相当重要。因为通俗地谈篇幅短小而不算深奥的唐诗,要敷衍成篇并不容易,而要做到各篇自具面目,使人读数十篇而不生雷同之感,欲罢不能,更是谈何容易!单凭疏解文义和优美文笔,是办不到的,这就要发挥“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长处。照我看,《唐诗小札》的成功,一半有赖于此。这里所谓“知识性”并不等于有知识,读书人往往并不缺少知识,但容易受知识所拘囿,成了知识的奴隶,他的知识不能够和自己的文笔融为一体,只是些死知识。逸堂老人则不然。丰富庞杂的知识贮藏在他脑中,他是主人,知识则好比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仆,他运用知识,挥洒自如地引领读者出入古今,上天下地,纵横四海,而绝无掉书袋、说名理的冬烘气。“趣味性”除了有个高低问题,对通俗读物作者来说,更要紧的是,对现实社会、对周围的生活,有没有息息相通的广泛的兴趣。把握不到现代人、一般读者的趣味所在,就无法吸引他们,更谈不上把他们的趣味提高。哪怕作者有再高的品位,对望望然去之的读者,也只有徒唤奈何。而要了解读者的兴趣,他们所以“喜闻乐见”,就只有靠实践,从长期经验积累中悟得,舍此别无他途。逸堂老人置身新闻界而多年从事副刊工作,使他具备了对“趣味性”这说来有些虚无缥缈之物的敏锐触觉。老人曾经追述他在羊城晚报副刊工作的经历,其中就说到:“在快满九年的时间里,经我的手,在《晚会》总共发表了两万多篇长短不齐的文章、诗词、漫画、照片、剪纸、谜语……之类。《晚会》的宗旨,读者一看就明白,用那时的话来说,就是‘寓共产主义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强调了它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内容自然是古今中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飞潜动植,文武百工,无所不包。在近九年之间,确实也绞了不少脑汁,费了不少气力。”我想,如果逸堂老人早就在大学当教授,或者没有进入新闻界,或者进入了新闻界却没有到《羊城晚报》主持《晚会》副刊,对“知识性”和“趣味性”积累了深刻的了解,真不知道他能否写得出《唐诗小札》这样成功的作品?老人晚年曾把他的“小札”与《唐诗三百首》相比,评价它们对唐诗普及的功劳。无疑地,无论在选诗的眼光,还是诗歌的审美和解诗的“深入浅出”上,“小札”是大大超过了后者的。《唐诗小札》自1961年出版,到今天仍然在再版,跨越了从“文革”前到“改革开放”后这样巨大的社会发展变化,而作者并不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这表明它的确葆有不受时移世易淘汰的金刚不坏身。而这一点是与《唐诗三百首》差可比拟的。刘斯翰
目录前言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陈子昂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 湾次北固山下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王 翰凉州词王昌龄从军行(录一)出塞(录一)闺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王 维渭城曲山居秋暝祖 咏望蓟门终南望余雪刘慎虚阙题孟云卿伤情高 适封丘作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春梦李 白金陵酒肆留别静夜思玉阶怨乌栖曲古风(第十九首)敬亭独坐早发白帝城杜 甫房兵曹胡马画鹰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对雪秦州杂诗(第六首)秦州杂诗(第七首)蜀相江亭野人送朱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诸将(第五首)江汉登岳阳楼严 武军城早秋刘长卿别严士元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张 继枫桥夜泊郎士元送杨中丞和蕃钱 起省试湘灵鼓瑟赠阙下裴舍人归雁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卢 纶塞下曲(录四)李 益听晓角柳中庸征人怨孟 郊怨诗洛桥晚望临池曲韩 愈秋怀诗(录一)听颖师弹琴山石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饮酒吕 温刘郎浦李 贺马诗二十三首(录四)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罗浮山人与葛篇牡丹种曲贾 岛渡桑干忆江上吴处士张 籍猛虎行刘禹锡竹枝词(录二)乌衣巷元 稹遣悲怀(录一)白居易轻肥钱塘湖春行许 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徐 凝忆扬州杜 牧江南春绝句泊秦淮赤壁山行李商隐重过圣女祠安定城楼瑶池梦泽嫦娥温庭筠商山早行瑶瑟怨崔 橹华清宫(录二)陆龟蒙怀宛陵旧游白莲聂夷中公子家田家罗 隐黄河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韦 庄古离别张 泌寄人葛鸦儿怀良人
王 勃(649或650—676),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虢州参军。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利。有《王子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他们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六朝竞尚浮华的文风,但是却不肯随风而靡,像上官仪之流的只在“宫体诗”的泥潭中打滚。他们敢于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反对当时贵族宫廷文学的没落倾向,给诗坛带来一股清新健康的空气。虽然成就并不特别巨大,却正如黑夜中初现的一线曙光,依然值得人们珍视。王勃这首五律所以为后代的读者所注意,正是由于它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文字风格上,都是和统治着当时诗坛的贵族宫廷文学处于相反的一面。众所周知,贵族宫廷文学——在诗歌上则以“宫体诗”为代表——都是一些失掉生命的尸体,它们除了竭力借助于金碧辉煌而又庸俗不堪的外表之外,已经再也没有别的出路了。然而由于它们还占着统治地位,要打破它是需要有先驱者的勇气和付出艰苦的创作劳动的。王、杨、卢、骆已经开始尝试着探索新的道路。像王勃的这一首诗,就是通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唐诗小札 - 刘逸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