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申赋渔,作家、记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一个一个人》《阿尔萨斯的一年》等。先后在《天津日报》《杭州日报》《福州日报》《扬子晚报》《石家庄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导演有《龙的重生》(中法合拍)《不哭》《寻梦总统府》等纪录片。曾任南京日报驻法国记者。现为南京日报“申赋渔工作室”主持人。
望不见的乡愁
生活中所需的一切,曾经就在屋前屋后。那时的日子直接、新鲜,带着手心的温暖。那时的人们以情相待,用心相处。
■长江流到苏北高港的时候,拐了一个大弯。从这个弯向东伸出一条小河,沿河长着一排很老的银杏树。银杏树领着人们向东20多公里,便到了长着更多银杏树的申村。人们称我们这里为银杏之乡。■600年之前,一位名叫申良三的,从苏州阊门来到这里,看中了这块沙土洼地,就此落脚。到了1970年,良三公的第十七代子孙,也就是我诞生时,申村已是有着好几万人的大村。谁也没想到,我和我的同时代人注定要看着这个村子衰亡。■2001年,离家十多年的我,回到申村,第一次看到一座大门紧锁的颓圮的屋子。这是纸扎匠的家。他的坟就在屋后,院子的门被一把锈锁锁着,青瓦的屋顶上长满了杂草。此后,每隔几年,都会看到一座被抛弃的,正在荒废着的老屋。■多年在外,对他乡的熟悉胜过故乡的我,忽然感到彻骨的悲凉。我所熟悉的一代人,一个个凋零。这个村庄,很快就将不复存在了。儿时乱跑的旷野,一半已经砌了厂房。当新城镇的钢筋水泥延伸到这里,过去的一切,那个存在了600多年的申村,可能就像不复存在的海市蜃楼吧。■在申村的时候,那些不复存在的匠人们的脸,一次次地出现,一次次地把我拉回到那个已经消失了的年代。■这些匠人们,都是我所熟悉的。都曾是日日相见。每一个人都知根知底。他们来了,又走了。什么痕迹都没留下。他们原先是从古至今,代代延续的一环。这个环,到今天,就断了。他们不在了,我的故乡也就真正没有了。我将真正成为流浪在城市里的孤儿。■据说,一个人失明的时间长了,就会忘记他所见过的一切。写下他们,是怕有一天,我会完全忘掉故乡的样子。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匠人/申赋渔著.—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5ISBN 978-7-5139-0650-0Ⅰ.①匠… Ⅱ.①申…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91565号©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匠人申赋渔 著出版人 许久文出品人 陈 垦出品方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市巨鹿路417号705室(200020)责任编辑 程 旭装帧设计 朱赢椿制 作 罗 薇 羊小方责任印制 王 磊出版发行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朝阳区阜通东大街望京融科中心B座601室(100102)电 话 010-59419778/59417747印 刷 恒美印务(广州)有限公司版 次 2015年9月第2版2015年9月第1次印刷开 本 880×1230 1/32印 张 10.25字 数 190千书 号 ISBN 978-7-5139-0650-0定 价 66.00元版权专有,未经本社许可,不得翻印。如有倒装、破损、少页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联系电话:020-84981812
目录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匠木匠剃头匠修锅匠雕匠花匠铁匠杂匠裁衣教书匠秤匠织布匠结语写在后面
荷先生是申村唯一的医生。他的家在村中间一块高地上,孤零零的。他的屋门口是一个颇大的园地。每到春天,这里立即变得树木葱郁,春花盛开。最多的是银杏树。另外还有柿树、枣树、皂荚树等等。很多长得都很恣肆。花也多。从院门通向堂屋大门的路两旁,栽着海棠、紫荆、蔷薇、栀子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草。园子的中央,是各类的草药。天门冬、猫抓草、苍术,都是好看又好闻。然而人们喜欢的还是薄荷、马齿苋和穿心莲。经过这里了,会带一把回去。薄荷可以和在面饼里,或者做成面条的调味汤。马齿苋炒蛋,吃了皮肤会滑滑的。穿心莲不像名字这么可怕,要凉拌吃,吃了胃口好,消炎解毒。荷先生含着笑跟每个人打招呼,并向他们介绍更多的可以食用的药草。人们越拿他的药草,他越高兴。自然,这都是不要钱的。荷先生的药草园在我上学的路上。上学放学,我都要在他的药草园里玩个半天。捉蝴蝶,或者采四季的花。采一两朵可以,多了,荷先生就会站到草屋的门外,轻轻咳一声,我们就飞一般跑掉。今年谷雨节后,我又回了一趟申村。回家的路必得经过荷先生的药草园。荷先生已去世多年,申村人念他的好,并没有拆了他的茅屋。只是药草园没人细细打理了。哪家要什么,就自己去种点,自己收。我每次回申村都要过来走一走。这里有一种让人微醉的药香。这次经过的时候,发现药草园没了,上面盖了座教堂,一个十字架,高高地竖在新屋的顶上。回家的这几天里,瓦匠成了我家的常客。一向好客的父亲,对瓦匠的态度却显得颇为冷淡。“瓦匠‘吃耶稣’,弄得村子里鸡犬不宁。”在他走了之后,父亲冷冷地说。“吃耶稣”是信基督教的意思。或许是因为《圣经·新约》“约翰福音”里,耶稣说过这么一句话:“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乡下人就这么称信教的人了。现在的瓦匠老了,腿也瘸了。年轻时,可是方圆几十里姑娘们爱慕的对象。他是个解放军,不只是长得一表人才,还拉得一手的好二胡。瓦匠给过我一枚五角星,就是别在军帽中间的那种。这成了我少年时最好的宝贝。在他偶尔回家探亲时,家里总被挤得水泄不通。眼看得前途无量。不曾想,大裁军时瓦匠悄无声息地回了家。在家待了几个月后,做了一个瓦匠。因为没有正式拜师,先是跟在别的瓦匠后面打打下手,看明白了,自己也拿了瓦刀砌墙。虽说做了瓦匠,只是手艺,说实在的,很一般。他原先头上的光环就这样消失了。要说,这样的失落是大的,可从来没人听到瓦匠有过什么抱怨。他总是笑眯眯的,为每一家的新房忙忙碌碌。因为他的嗓子好,又有口才,新房开工和落成时,他就成了那个“说歌子”的人。照理说,“说歌子”的要是手艺最好的。可是乡下的匠人,如他这么上得了台面的,少。“说歌子”是什么呢?新房开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匠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