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察洛夫集(02)彼得堡之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彼得堡之恋
作者:(俄罗斯)冈察洛夫
译者:张耳
编选:李辉凡
目录
版权信息
译本序
第一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尾声
译本序
李辉凡
俄国资本主义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就有了长足发展。它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变化,有力地冲击了俄国传统的贵族庄园文化。进步的作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新时代的气息和特点,在艺术上迅速地做出了反映。作品通过对两个不同代表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两种不同文化和不同处世哲学的冲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兴资产阶级文化与落后的贵族宗法制习俗的矛盾斗争中,作家明确地站在前者的立场上,暴露和批判了后者的弱点及其种种弊端。
作品着重塑造了三个不同的艺术形象:亚历山大·阿杜耶夫、彼得·阿杜耶夫和丽莎韦塔·亚历山德罗夫娜。侄儿亚历山大和叔父彼得是完全不同的两代人,代表着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内蕴。亚历山大生长在旧的宗法制庄园里,从小受母亲和家人的宠爱,在保姆吟唱的摇篮曲中长大,在贵族学校里受教育,完全是一个由贵族庄园文化熏陶出来的人,被称为是三重的(即从人性、教育和生活环境而言)浪漫主义者;他心气很高,而且文凭上写着:通晓十多门学科,懂得五六种古今语言;最向往作家的名声。但他好高骛远,不务实际,耽于幻想。他的叔叔在京城做事,繁华都市的喧嚣,不断地传到乡村,他待不住了。
“我在乡村里待腻了,这里的生活太单调……我要到城里去享受生活。”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要去京城闯一番事业。
就这样,亚历山大带着天真的、浪漫主义的一腔热情来到了彼得堡。到京城后,他遭到的第一棒喝,就是叔父彼得对他的冷漠态度。亚历山大本以为,叔侄初次相见,叔叔一定会展开双臂热烈拥抱他,热情招待他。然而不,叔叔避开了他的拥抱,甚至都不瞧他一眼,皱起眉头,借口工作忙,无暇接待,更别说请吃饭了……叔叔只是像接待一位房客那样接纳了他。其实,叔叔采取这种态度,并不都是出于恶意。他是要教育侄儿,打掉侄儿身上的浪漫主义和幻想气质,让他面对现实,脚踏实地,不要想入非非。他是在给侄儿打预防针。可惜侄儿并没有觉悟。当然,叔叔对他的这种冷漠态度,也不能看成只是他个人的作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待人接物的一种新的态度,是城乡两种人、新旧两个时代的两种不同处世哲学的具体表现。当叔叔看见侄儿没有接受他的教导时,便诚恳地对他说:“说真的,你还是留在乡下那边比较好,你会风光地过一辈子;在那边你可能是最聪明的人,可能被认为是作家和有口才的人;你相信永世不渝的友情和爱情,相信亲情、幸福,在那边娶个媳妇,不知不觉地活到老,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可按这里的观念,你会不幸福的,因为在这里,所有那些观念统统应该倒翻个个儿。”是的,时代变了,在金钱支配一切的资本主义现实里,昔日的所谓的友情、亲情、爱情、荣誉等也必然要受到挑战。亚历山大所崇奉的那一套贵族宗法制的观念和浪漫主义的空想已经行不通了。他来到京城后,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闯,却到处碰壁:爱情啦,宦途啦,事业啦……在现实面前,一一被粉碎,碰得头破血流。他谈过三次恋爱,第一次是他爱上了娜坚卡,结果女人变了心,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第二次是他为了完成叔父交给他的一个任务——去拆散年轻寡妇尤丽娅与苏尔科夫的爱情,不料自己却陷了进去,弄得十分狼狈;第三次是他遇上了一位真心爱他的姑娘丽莎,但由于姑娘的父亲坚决反对,而最终告吹。在官职方面,由于他没有脚踏实地地干事,沉湎于舞场和恋爱,因此多年得不到提升,后来的人一个个都成了他的上司,让他无地自容。在写作方面也一事无成,寄出的稿件,屡被退回,最后他把全部书稿付之一炬了事。在精疲力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只好返回了庄园。
小说尾声中,亚历山大后来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决定接受叔父的人生哲学,并再次请求叔父帮助,回到京城,奋斗了几年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他当上了六品文官,薪俸丰厚,还有不少外快;企业经营上亦有建树,并娶了一个有钱的老婆,给他带来二十万的现金和五百个农奴。他终于顺应潮流,与叔父走上了同一条道路。彼得高兴地对侄儿说:“你刚来这里的时候,我认为你不会有什么出息。你那时脑子里尽装着一些古怪可怕的想法,尽在天空中飞……不过全都过去了,真是谢天谢地!你在各方面就跟着我的足迹前进吧……”
彼得·阿杜耶夫是作家塑造的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是作为侄儿亚历山大的对立面出现的。彼得十七年前就跟着哥哥——亚历山大的父亲来到了彼得堡,哥哥不幸去世后,他一个人在京城打拼,成就了一番事业。他是彼得堡一位显赫的富人,是官府中一名负有特殊使命的官员,胸前挂有多枚勋章,有自己漂亮、高级的住宅;他是一位能干的社会活动家,又是稳健的企业家,拥有一年可得纯利四万卢布的大工厂。他为人讲究实际,反对侄儿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切服从理性,崇尚实际目标,从物质利益出发,不讲情面,否定有永恒的友谊和爱情。他对侄儿说:“我从不跟任何人亲近到依依不舍的程度。”“我只把那些与我经常来往、给我带来好处的人称为朋友……干吗白供人吃喝呢?”“处处都得盘算,谁不盘算,我们俄国人就管他叫缺心眼、傻瓜。”“随处按规矩办事,不轻易相信别人,一切都靠不住,活着只想着自己。”“你们迷醉于爱情、友谊、生活的美好情趣,以为生活仅仅是这一套玩意儿,可叹哪可叹!”的确,他善于盘算,工于心计,精明练达,就是靠这一套处世哲学创出了一番事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新兴商人和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他什么都知道,既通晓一切世事,也了解自己,他知道他所欠缺及蔑视的是感情和热情。他本性上是一个利己主义者,考虑问题总以自我为核心,对人冷酷无情,缺乏宽宏大度的气量,但他也不是一个坏人,不是伪善者,他很敬业也很自信,他真诚地认为他这套处世哲学是切实可行的。他用这一生活规则对待自己的家庭和妻子,也把它传授给侄儿。他认为,对亲人、妻子也得用心计,需巧妙地控制她的思想和意志,让她用你的头脑去考虑问题,走你所要她走的路,但务必又要使她觉得她是在走自己的路。他对侄儿说:“要想跟女人一起生活得幸福,那就不能像你那样疯狂,而是要有理性,要有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冈察洛夫集(02)彼得堡之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