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战斗》---单世联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一个人的战斗
单世联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2015
  数字版图书版权信息
  一个人的战斗/单世联著.北京: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06
  CAEBN:7-001-000-60531607-1
  分类号:文学评论-文集 I06—5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5号
  一个人的战斗
  单世联 著
  出 品 人:童之磊
  责任编辑:朱厚权
  出版发行: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E座9层
  邮政编码:100007
  网  址:www.chineseall.com
  首次发布:2015.06.20
  更新时间:2015.7.15
  上架建议:文学
  本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出版与发行,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敬请读者指正,我们会及时更新版本。
  电子邮箱:copyright@chineseall.com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纸质版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09826-5
  出版时间:2015
目 录
自序
大变动时代的苦闷
哲人爱国的故事
一、哲人爱国的真相
二、国难时节论哲学
三、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四、走向理性爱国
朱光潜的日神精神
诗人的戏剧性
一、爱情:是认真还是越轨
二、写诗与制药,哪个更值?
三、冤狱:偶然还是必然?
不怕不成功的方志敏
一、纪实与抒情
二、要革命(上)
三、要革命(下)
四、农民革命
五、幼稚
六、“必然”
七、“极端”
八、矛盾
九、路线
十、失败
十一、“饮泣望高楼”
十二、死
丁玲的信念和遭遇
一、“历史问题”
二、冯达
三、贞贞
四、“客人”
五、冷暖
六、舆论
七、粗野
八、“文学史上少有的事”
九、人道主义
十、组织
十二、盖棺论定?
夏济安日记中的“黑暗面”
一个人的战斗
明代经贸的悲剧
自序
这是我前些年写作的有关文化人物的文章选集。我原来学中文,后来转向更大的文化范围,偏重在历史与理论,对个性鲜明、贡献各异的中外文化人物始终兴味盎然。这要追溯到一九七九年秋,那时我在扬州师范学院读中文,一次在扬州汽车站等公共汽车回家时,遇到两位在师范专科学校读书的同乡,他们正对着一本当代文学史教材谈论一些作家的生平事迹,我至今记得是李准、王汶石、杜鹏程、茹志鹃这些人。两位同乡入学前就是中学语文老师,虽成绩甚好,却因年龄较大而只能读大专,但他们对文学、作家、当代中国的了解却非常丰富,他们所说的这些作家的人生经历、成名及后来的状况等,我觉得非常新鲜。从此,不管研究什么问题,我总是对这个领域的人抱有最大的兴趣。现在想来,我个人的成长,多得益于那些年长的同学。我是七八级学生中年龄较小的,同学大多为一九五〇年代出生,他们一些不经意的闲谈,对我很有启发。记得一九七八年秋入学不久,我就从同宿舍的同学中知道了一些“右派”的名字,然后我便到图书馆借来他们的作品。刚刚读完,这些人就平反了,很快成为一九八〇年前后中国作家中的主力。我此前的阅读恰逢其时,而当年的阅读经验至今仍是我的思想资源之一。
前年秋天,我和我的同事、人文学院院长王杰教授一起到香港,回来时在机场停留,在书店看到一些有关“文革”人物的书。王杰说他当时在武汉大学读书时,一位北京来的同学就说过“××是冤案”之类的话,这是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不敢想象的,我也是多年以后才有所认识。王杰只是随口一说,却使我想到,如果我当年就知道或听说过这些,可能会节约许多阅读理解的工夫,可以在文化、历史研究方面有更好的成果。可惜其时我所在的是地方性学校,同学多来自苏北乡村,见闻总体有限。此时我再回想此事,也就更加明白了为什么年轻学生都喜欢到重点大学、中心城市学习。一九七〇年代末的几年,是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时刻,某些信息、观点、政策等可能会对一本教材、一个学科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对一个学生来说,在哪个学校学习、和什么人在一起学习就很重要,小地方和大地方、乡间少年和权贵子弟,在学习资源和知识起点上毕竟是有明显差别的。幸运的是,我觉得这种情况现在有了很大的改观。至少对文科来说,资料、信息等都很容易获得,学生对环境的依赖要小得多。至于有些人希望利用各种学习的名目上下其手、拓展人脉资源等,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说到人物问题上来,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一个落实公民文化权利的时代,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都不再只是传统所谓“知识人”、“文化人”的专利,政策、机制、企业可能更为重要。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个别的人物似乎也不如整体性的民族传统、叙事方式、符号结构、风尚潮流等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我始终认为,即使在今天的文化形势下,文化创造依旧需要杰出的个体,他们的品位、能力、经验仍然是我们研究文化所不能回避的。在文化上,不能搞一人一票,总是有少数人更有发言权。这也是本书文章写作的动机。
初冬的江南天朗气清,我怀念温暖的南国,也特别感谢广东人民出版社还记着我这个曾在广东工作的人。
单世联
2014年11月2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
大变动时代的苦闷
一八六〇年,还在母腹中的汪康年就为避太平军之乱而开始其难民生涯;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在武昌首义的大动荡中,汪康年怀着对国家前景的忧虑及个人理想的幻灭悄然病逝。——生于忧患死于忧患,这位从戊戌到辛亥期间杰出的报人和维新活动家的一生本该是多么令人兴味盎然的研究对象!
然而,在有关近代维新的大量研究中,学者们最喜欢问津的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三巨头,汪康年更多是作为他们的陪衬才得以露面,有时甚至完全成了反面人物。廖梅的《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一年版,下文引用该书时仅标出页码)一书,筚路褴褛,完整地再现了汪康年一生的维新志业并对其思想作了 ............

书籍插图:
书籍《一个人的战斗》 - 插图1
书籍《一个人的战斗》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个人的战斗》---单世联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