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g Qian De Zhong Guo - [Ri ]Zhu Nei Kang Hao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从前的中国
作者:(日)竹内康浩
译者:宋刚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1-01
ISBN:9787513346849
目录
CONTENTS
“有邻”丛书 发现不同视角下的中国
前言
第一章 家族的肖像
第二章 制度化家族的存在形式
第三章 孝与不孝的诸多形态
第四章 天生民
第五章 中国不可思议的官吏
第六章 “官”的魅力
第七章 对“官”的憧憬与厌恶
第八章 世界成立的理论
终章 生于家族,生于社会
后记
参考文献
“有邻”丛书 发现不同视角下的中国
中国主题图书出版联盟策划出版。2018年,联盟由新星出版社策划并联合岩波书店、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共同发起,旨在集合中日出版界中坚力量,打造联合、开放、包容的出版平台,鼓励以多种方式策划出版中国主题图书,并在中日两国出版发行。
中国·新星出版社
日本·岩波书店
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
日本·东方书店
前言
提及日本史,战国与幕末最聚人气。与此相仿,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特定的时代与主题颇受瞩目。一类是英雄辈出、豪杰纵横的时代。比如始皇治世、楚汉相争、三国群雄一类故事便是如此。这类故事还被改编为游戏和动漫,即便是孩童也耳熟能详。另一类则以文化为主题。例如唐诗宋词、丝绸之路等也是受众颇多。深厚的历史背景下,广漠的大陆舞台上,世界之宏,底蕴之深,无不散发着魅力。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只是前面所提,中国历朝历代之中,都有无数英雄豪杰与骚人墨客,在不同时代散发着傲人的光芒。话虽如此,一方面,正如并不是每个日本人都可能成为圣德太子与织田信长一样,中国人也不可能遍地秦始皇,处处诸葛亮。这些主人公正是不同时代的引领者与代言者,他们超凡脱俗,或运筹帷幄,或能力非凡,无不以其不同于常人之处为后人传承,在青史留名。然而,另一方面,他们的一言一行如果太过异于平常百姓,大约并不会如此家喻户晓。正因为他们的成就亦是百姓们的心之所向,抑或是在百姓憧憬的道路上力竭而死、功败垂成,也会赢得后人的嘉评。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英雄史诗,也要先从平民百姓的所思所为认知,以此为基石,才可进一步探究。
武将挥舞兵刃驰骋于万马之中,谋士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样的史诗是如此令我们兴奋与着迷。然而我们却又不禁发问:“实际上和平稳定才是最好的时代,当时为什么会如此战乱纷争呢?”这个问号虽然单纯质朴,却又直击本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会想到生命只有一次,他们却将生死置之度外,让自己勇赴战场,一定是由于有某种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东西,为了得到这种东西,他们宁可血染沙场。当我们读到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时,如果你发出“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的疑问,那你自然会接二连三地问自己:
“实际上,我们或许并不明了古人心?”
“是不是我们仅仅停留在自我满足之中,不过是以今人的心境去妄揣古人的情怀?”
再进一步去思考,我们又会想道:无论是哪朝哪代,都充斥着数不尽的荒唐事,而改朝换代之后,历史前进的车轮真的就碾碎了这些荒唐事吗?举例来说,假使旧时代都是荒唐事,都是不尽如人意之事,那么旧时代一定是黑暗无光的世界。实则真的是那样吗?如果过去真的那么黑暗,又有谁会欣赏历史剧呢?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现代超越了过去,其实在过去的世界中,有一些我们原本真实的东西,却一去不复返了——或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普遍怀有这种感受。或者说,有些东西是超越时代的,具有普世价值的,也是本质性的,作为人都应当具备的。而人本身也有冲动去寻找这些东西。我认为,人们对于历史的关注,是以此为前提才成立的。
因此,我们必须要看清古人的面庞。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在物品中寄予的情怀,我们都要探究下去。实际上,历史中还有无数群山等待我们认知。或许,我们了解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历史学者的工作没有尽头,而我本人,最想了解的是人们的生活百态。并非英雄豪杰们,而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了度过无法重来的一生,他们思考些什么,他们珍视了什么,他们有过怎样的行为,这些就是这本书想要追寻的核心主题。或许,即便是英雄豪杰也非例外之人。一方面,他们也曾经年少无知,也曾喜为人父,也曾有过与凡人一般无二的生活;另一方面才有过与众不同的传奇人生。因此,本书阐述的是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以何为求,以何为贵”这一价值观审视历史,这也是我撰写本书所设定的目标。
为阐明这些问题,也为了便于叙述,我会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会用三章篇幅,尝试从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周期去思考与审视。一个人降生于世,必然有其父有其母,更有其兄弟姐妹,有其家人亲朋。其后,又必然为人父为人母,又难以避免生老病死。人生一世,过的是家庭。另一个层次是,这一个个个体,也同样存在于“社会”之中。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我会留到第四章及其后各章中讨论。人活于世,接触的不可能只有自己的家人,生命中还会出现无数无缘无分的旁人。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地要接触他人。无数看似无关的旁人集合在一起,并形成各个不同的体系,每一个人都生存在这样的“社会”之中。人生莫不在这两个层次之中经营,也可以称前者为“私”,后者为“公”。
现代生活中,一方面,我们依然认为家与家人属于“私”的领域。绝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之中都会与他的家或家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过去亦然,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九五之尊,无不是如此。首先,我会聚焦“私”的领域展开论述,这一领域是人类生命周期的根本,家与家人是伴随人们成长而形成的价值观的源泉。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人的一生还会与家人以外的他人不断交织。居住地的邻里,工作中的同事等,其实家人以外的他人,在人的一生中才占据了大多数。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这一环境中存在着超越家庭的秩序,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从的秩序。对于每一个人的人生来说,这些秩序并非都是友善的。这些秩序,因时因地也有可能杀人于无形。在本书的论述中,我会关注一些这类负面因素,同时整体考量人在社会中生存所要遵循的价值观。
围绕“公”与“私”这两个层次会产生诸多问题,今天的日本人和古代的中国人所处的环境是基本相同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Cong Qian De Zhong Guo - [Ri ]Zhu Nei Kang Hao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