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中华蒙学经典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龙文鞭影/乔天一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11
(中华蒙学经典)
ISBN 978-7-101-08809-0
Ⅰ.龙… Ⅱ.乔… Ⅲ.汉语-古代-启蒙读物 Ⅳ.H19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64203号
书  名 龙文鞭影
译 注 者 乔天一
丛 书 名 中华蒙学经典
责任编辑 吴麒麟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 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2年11月北京第1版
2012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700×1000毫米 1/16
印张 插页2 字数120千字
印  数 1-8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08809-0
定  价 35.00元
目录
前言
卷一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卷二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卷三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卷四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附录
《龙文鞭影》全文
前言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历史阶段都产生过很多有作为、有影响的人物,这些人物及其事迹被记载在古代的正史、野史、笔记、文集中。但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即使是大学问家也不可能把它们通读一遍,儿童就更不用说了。但是,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让他们熟知古人事迹又是现实的需要。首先,自古流传下来的古人事迹大多是有教育意义的,少部分虽然是负面的,但也能起到鉴戒作用。其次,儿童在写诗作文中,经常要用到典故,而典故大多都是由古人事迹演变而来的。在学习中既然存在“读不完”和“必须读”的矛盾,专讲古人事迹的蒙学读物就应运而生了。唐人李瀚首先摘取史传轶事编成四言韵语,书名《蒙求》,宋代徐子光为其作注。自宋至清,仿效之作层出不穷,《龙文鞭影》就是其中比较好的一种。
《龙文鞭影》初名《蒙养故事》,后经明末清初人杨臣诤增订,更名《龙文鞭影》,意在表明采用本书进行教育容易取得成效。“龙文”是古代骏马的名字,“鞭影”是说鞭子扬起以后不打下来,只是像一道影子似的划过。因良马看到鞭影就会快跑,无需用鞭子抽打。对于古代蒙童来说,本书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速成教材”。之所以这样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龙文鞭影》的内容在同类蒙学教材中堪称丰富。唐代的《蒙求》共636句,除去末尾4句,真正包含古人事迹的共632句;《龙文鞭影》共1032句,不包含典故的也是4句。两书基本都是每句一个典故(有个别处是两句一个典故,《龙文鞭影》中偶尔还能见到一句包含两个典故的例子),可见《龙文鞭影》包含典故远超《蒙求》。从时间范围看,《蒙求》收录的古人事迹是从春秋到南北朝时期(实际南北朝的典故很少);《龙文鞭影》则收录上古至明末清初的古人事迹,不仅范围更广,而且收录了大量唐宋名人轶事,相应地也删去了一些不常用的汉晋典故,实可谓后出转精。
第二,《龙文鞭影》将典故分韵排布,对于初涉诗文创作的儿童有很大帮助。不同版本的《龙文鞭影》分韵法不太一致,最常见的通行本是依偶数句的末字为准,按照诗韵分类,把句子分别收录在三十韵中。这样一来,文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而且如果作诗需要用典,可以按照相应的韵部去寻求,十分方便。
第三,《龙文鞭影》的典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抓住脉络则记忆和应用会事半功倍。此书虽是一部以韵分类的典故教材,且各韵内典故丛杂,无法归纳每韵的整体内容,但是,这并不表示本书是在堆砌典故。一般来说,本书中相对的两个典故都是有联系的,如“公瑜嫁婢,处道还姬”都是帮助落难人完成婚姻的故事,“燕投张说,凤集徐陵”都是名人出生前的异象,等等;也有些典故是两两对立的,如“安石执拗,味道模棱”,指的是性格完全相反的两个人;还有一些典故从情节上看不出太多联系,但文字上能做到两两相对,如“郗愔启箧,殷羡投函”“孟嘉落帽,宋玉披襟”之类。
第四,《龙文鞭影》的典故有很正面的道德取向,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学习者会自然而然地受到道德教育,从而形成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后,《龙文鞭影》的注释比较完善。由于四字句太过简单,学生有时不能理解典故的内涵,本书每句下面都有简短的注释,简述典故涉及的人和事,帮助学生理解;有些不很常见的典故还注明了出处,无论老师教授还是学生自学都很方便。因此《龙文鞭影》问世后,很快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蒙学教材。
当然,《龙文鞭影》也是有瑕疵的。首先,本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蒙学教材,宣扬的是在当时道德体系中被视为美谈的事迹,而这些事迹中有些现在看来是落后甚至有害的。如“邓攸弃子”“郭巨埋儿”,这些为古人津津乐道的孝友故事,现在看来是有背人伦,甚至是触犯法律的。还有一些典故宣扬神仙事迹和因果报应,其中大多是后人的附会之谈,自然不能完全相信。
此外,本书对历史的评论也带有时代的印迹,如视曹操为国贼,刘备是汉朝的正统继承者,章惇是奸臣,程颐、朱熹是堪比孔子的大儒。这种单纯从礼制道德或私人意见出发评价历史人物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不实事求是的。
虽然本书存在上述问题,但鉴于它收录典故广博,基本的道德取向是扬善惩恶,因此瑕不掩瑜,仍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这样一部有意义的蒙学教材,目前对它的作者以及成书过程的研究还很有限。目前,将《龙文鞭影》的作者题为“萧良有、杨臣诤”,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此书刻本所列的作者、校勘者分别是:萧良有纂辑、杨臣诤增订、李恩绶校补、来集之音注,这几位虽然所用名义不同,但都为此书作出了贡献。纂辑者萧良有是万历八年(1580)一甲第二名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作注者来集之则活动于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从这两个人的生活时代看,本书应该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注则晚到崇祯前后。增订者杨臣诤是明末清初桐城人,明亡后隐居不仕,本书中“休那题碣,叔邵凭棺”两个典故赞扬明末遗民能坚守大节,所提到的 ............

书籍插图:
书籍《龙文鞭影--中华蒙学经典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1
书籍《龙文鞭影--中华蒙学经典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龙文鞭影--中华蒙学经典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