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苏珊·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1947年
47年11月
1948年
48年4月
48年8月
48年9月
48年12月
1949年
49年1月
49年2月
49年3月
49年4月
49年5月
49年6月
49年8月
49年9月
49年10月
49年12月
1950年
50年1月
50年2月
50年9月
50年11月
50年12月
1951年
51年1月
1953年
53年1月
1954年
54年8月
1955年
55年4月
1956年
56年1月
56年8月
56年9月
56年10月
56年11月
56年12月
1957年
57年 未标注月份
57年1月
57年 未标注月份
57年2月
57年3月
57年8月
57年9月
57年 未标注月份
57年10月
57年11月
57年12月
1958年
58年1月
58年2月
58年3月
58年4月
58年5月
58年6月
58年7月
1959年
59年 未标注月份
59年4月
59年6月
59年秋 未标注月份
59年10月
59年11月
59年12月
1960年
60年1月
60年2月
60年3月
60年5月
60年8月
60年12月
1961年
61年3月
61年4月
61年5月
61年6月
61年8月
61年9月
61年12月
1962年
62年 未标注月份
62年2月
62年3月
62年9月
62年秋 未标注月份
1963年
63年3月
63年4月
63年 未标注月份
63年8月
63年 未标注月份
译后记
前言
我向来认为,凡生者谈及逝者,最愚蠢的说法之一,便是讲“某某会乐意如此行事”。往最好处说,这是臆测;而多半,无论出于怎样的善意,这都是妄自尊大。你根本就无从得知嘛。所以,关于这本《重生》——即苏珊·桑塔格日记选的第一卷(共三卷)——的出版,无论还有多少别的话可说,它并不是一部她会出的书——即一开始就假设她生前就做过出版这三卷日记的决定。相反,无论是决定出版,还是着手遴选,都是我一人所为。即便不存在审查问题,这样的事业于文学之危,于道德之险,均不言自明。在此提请读者注意[1]。
这决定我从来就不想做。但家母辞世,并没有留下什么嘱托,交代如何处置她的文件和未辑录、未写完的稿子。这看起来似乎与其个性不符——一个对自己的工作如此殚精竭虑的人,一个对于那些她只能算粗通的语言的译法都孜孜以求的人,一个对于全球的出版社和杂志都广知博闻并能对它们作出果断评价的人。然而,尽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深具摧毁性,尽管白血病在2004年12月28日夺走了她的生命,直到其辞世前数周,她仍然相信自己能活下来。因此,她并未谈及一旦她无力亲自处置工作,则希望他人如何代劳——那些更顺命于死亡的人就会这么做——而是强调说要恢复工作,念叨所有那些她一出院就要写的东西。
就我而言,她当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离世。当她为活下去而抗争时,并不亏欠子孙什么,更不欠我的。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她的决定产生了一些始料未及的后果——眼下最重要的后果是,决定如何出版她的遗著就成了我的任务。事关她的随笔——它们在她去世两年后出版的《同时》中露面——选择相对要容易一点。尽管家母无疑更乐意在重新出版时大幅度修订原稿,但毕竟她在世时,那些文字或是曾经刊印过,或是作为讲稿在演说中发布过。她的意图是明确的。
这些日记全然是另一回事。她纯粹写给自己,常记不辍,从豆蔻年华写到人生的最后几年——彼时,她从电脑和电子邮件里得到的乐趣似乎抑制了一点她写日记的兴致。其中没有一行字是她允准出版的,而且,与某些日记撰写者不同,她没有念给朋友听过,尽管与她亲近的人知道有这些日记存在,也知道她有个习惯,每写完一个笔记本,就跟之前那些本子归拢在一起,存放在卧室的步入式壁橱里,边上是其他一些饱受珍爱但某种程度上基本属于私人性质的物品,比如家人的照片和孩提时代的纪念品。
截至2004年春她最后一次患病,这样的笔记本已有近百本。她去世后那年,我和她最后一位助手安妮·江普、她最好的朋友保罗·迪洛纳尔多一起整理她的物件时,又有些笔记本冒出来。关于笔记本里的内容,我几乎一无所知。我跟母亲关于笔记本唯一的一次谈话是在她白血病第一次发作时;这辈子她先前已经两次罹患癌症,这一次,她尚未重燃其信念认为她能够像以前一样战胜白血病活下来。只有一句话,轻轻的一声:“你知道那些日记本在哪里的。”至于她想让我怎么处置它们,她只字未提。
我说不准,但我愿意相信,若全凭我裁断,我会等好久以后才出版日记,或者根本就不会出版。有几次我甚至想将它们付之一炬。不过那纯属妄想。事实上,无论如何,这些有形的日记本并不属于我。家母健在时,就把她的文件卖给加州大学洛杉矶图书馆,协议规定,她一旦辞世,那些日记就得和她的文件、书稿一道运过去——如今也确实运过去了。既然家母签署的合同并未就使用作任何重大意义上的限制,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情势已经替我做好了决定。我如果自己不筹划出版,别人也会做这件事。看来最好还是迎上前去。
我仍然心存疑惧。说这些日记揭示了自我,那实在是太轻描淡写。我最终决定将母亲的许多极为严苛的判语纳入书中。她是个伟大的“评判者”。然而,将她的这一特质暴露出来——而这些日记真是充满了“暴露”——就难免相当于邀请读者来评判她。做这件事,最叫人进退维谷的问题之一就是,至少在家母晚年,不管从哪方面看她都不是个乐意袒露自己的人。尤其,关于她的同性恋问题,关于她是否承认自己的雄心的问题,她都尽一切可能,在不否认的基础上避开任何形式的讨论。所以,我的决定当然侵犯了她的隐私。对此,再也没有比这更公正的描述了。
相形之下,(本书中的)这些日记紧紧扣住了她青春期自身性倾向的觉醒,身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名16岁大一新生时的初期体验,以及她刚刚成年时经历的两段重大关系——第一段关系中的那位女子,此处以H代称,她们初次相遇是那年在加州大学,之后,1957年在巴黎同居;第二段是同剧作家玛丽亚·艾琳·福恩斯,母亲同年在巴黎与其邂逅(原本福恩斯与H是一对情侣),她回到美国与家父离婚之后搬到曼哈顿,于1959年至1963年间在纽约与福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重生:苏珊·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