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套装全7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追忆似水年华(第1卷):在斯万家那边
追忆似水年华(第2卷):在少女们身旁
追忆似水年华(第3卷):盖尔芒特家那边
追忆似水年华(第4卷):索多姆和戈摩尔
追忆似水年华(第5卷):女囚
追忆似水年华(第6卷):女逃亡者
追忆似水年华(第7卷):重现的时光
版权信息
书  名 追忆似水年华.第1卷,在斯万家那边
作  者 【法】普鲁斯特(Proust,M.)
译  者 李恒基 徐继曾
责任编辑 张媛媛
出版发行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1623-9
关注我们的微博: @译林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目录
CONTENTS
再版说明
编者的话

第一部 贡布雷
第二部 斯万之恋
第三部 地名:那个姓氏
注释
返回总目录
再版说明
译林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追忆似水年华》中译本,是中国出版史上一个填补空白的重要事件。这部划时代的意识流小说进入中国读者的视线之后,二十多年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多次再版,并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等奖项,入选“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尽管译者都具有扎实的翻译功底,且翻译态度极为严谨,编辑在组织翻译、审读及编校等工作上亦颇费苦工,但因这部作品长达二百万字,文体复杂、经纬绵密,由十五位译者共担翻译重任,且首版出书时间紧迫,难免留下一些遗憾。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
本次修订参考专家及读者意见,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按照规范,统一了七卷中前后不一致的人名、地名及专有名词;二是增删和调整部分注释;三是参照原文,对译本进行了谨慎的梳理和修订。
因水平所限,本次修订工作难免会有不足乃至失误之处,恳请读者包涵,并能一如既往地提出宝贵意见。
译林出版社
2012年5月
编者的话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伟大的作家。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他同巴尔扎克一样,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九八七年以来,法国好几家有影响的出版社,竞相重新出版普鲁斯特的名作《追忆似水年华》;评论和研究普鲁斯特创作成就的各种学术活动,也在法国及欧美许多国家广泛地开展起来。这股热潮的重新出现,充分显示出普鲁斯特这部巨著的价值及其影响。
《追忆似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普鲁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对于这位作家具有传世意义的这部巨著,至今竟还没有中译本,这种现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显然都是不正常的。正是出于对普鲁斯特重大文学成就的崇敬,并且为了进一步发展中法文化交流,尽快填补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出版领域中一个巨大的空白,我们决定组织翻译出版《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巨著。
外国文学研究者都知道,普鲁斯特的这部巨著,其含义之深奥,用词之奇特,往往使人难以理解,叹为观止,因此翻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忠实、完美地向我国读者介绍这样重要的作品,把好译文质量关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选择译者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现在落实下来的各卷的译者,都是经过反复协商后才选定的,至于各卷的译文如何,自然有待翻译家和读者们读后评说,但我们可以欣慰地告诉读者,其中每一位译者翻译此书的态度都是十分严谨、认真的,可以说,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尽可能保持全书译文风格和体例的统一,在开译前,我们制定了“校译工作的几点要求”,印发了各卷的内容提要、人名地名译名表及各卷的注释;开译后又多次组织译者交流经验,相互传阅和评点部分译文。这些措施,对提高译文质量显然是有益的。
关于此书的译名,我们曾组织译者专题讨论,也广泛征求过意见,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译法:一种直译为《寻求失去的时间》;另一种意译为《追忆似水年华》。鉴于后一种译名已较多地在报刊上采用,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我们暂且采用这种译法。我们期待着广大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韩沪麟
1989年1月
序 安德烈·莫罗亚作
施康强译
对于1900年到1950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似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这不仅仅因为普鲁斯特的作品像巴尔扎克的著作一样规模宏大。别的人写过十五部或二十部小说,有时还颇具才气,但是总不能给人以得到一种启示,读到一个总结的印象。这些作者满足于开发众所周知的“矿脉”;马塞尔·普鲁斯特却发现新的“矿藏”。《人间喜剧》把外部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它囊括金融界、编辑部、法官、公证人、医生、商人、农民;巴尔扎克旨在描绘,他也确实描绘了整整一个社会。相反,普鲁斯特的一个独到之处是他对材料的选择并不在意。他更感兴趣的不是观察行动本身,而是某种观察任何行动的方式。从而他像同时代的几位哲学家一样,实现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标变成描写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
用普鲁斯特书里的事件和人物来说明这位作家的特点,其荒谬程度将不亚于把雷诺阿说成是一个画过妇女、儿童、花卉的人。雷诺阿之所以成为雷诺阿,并非因为他画了这些模特儿,而是因为他把任何模特儿都摆在某种虹彩一般绚丽的光线之中。普鲁斯特本人在写到贝戈特的时候曾经指出,作品的取材与天才的形成无关。天才能使任何材料增辉生色。贝戈特成长的家庭环境从表面上看是索然寡味的,但是贝戈特却用这个素材写出一部杰作。这是因为,借助他的大脑这部小机器,他能高翥远翔,从而像飞越沙漠的飞行员隐约看到在地面上看不出来的、埋在沙子底下的城廓一样,看到事物蕴藏的秘密。因此在谈论《追忆似水年华》之前,先要说明普鲁斯特为什么比任何人更善于“飞离”这个他似乎十分眷恋的世界。

他熟悉的天地由哪些成分组成?首先是博斯地区的一所小城———伊利耶,他童 ............

书籍插图:
书籍《追忆似水年华(套装全7册)》 - 插图1
书籍《追忆似水年华(套装全7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追忆似水年华(套装全7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