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分册)(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7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出版说明
资治通鉴(六)
资治通鉴(七)
资治通鉴(八)
资治通鉴(九)
资治通鉴(十)
出版说明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爱好历史,出仕以后,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将复杂的史事,多样的人物,生动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修撰本书时所参考的资料非常广泛,除正史外,采用杂史达二三百家。司马光本人史学造诣精深,协助他修书的人与他志同道合而又各有所长,他们对于全书的体例、史料的考订、文章的剪裁乃至句法的锤炼要求极严,事事不肯稍有忽视。《资治通鉴》博约得宜,体例精严,文字简练,记事周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成书900多年来,一向为历史学者所推崇,同时,它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长期以来为众多的文人学士所诵习。
本书以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为底本,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书中继承了点校本所取得的整理成果,此外,对误、漏和不规范的标点根据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根据胡三省的注文和章钰的校记,在文字上有所增改。为保持行文流畅,以上改动均不注明。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方便阅读。为此,删除了原点校本中司马光的考异、胡三省的注文、附注的章钰的校记。众所周知,《资治通鉴》中涉及大量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很容易地识别。因此,本书特别保留了原点校本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 ),书名下加双下划线( )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有名词而误读、错读。可以说,本书是历史爱好者阅读这部巨著的极好的白文普及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6年12月
注:本书□同原版纸书
资治通鉴(六)
目录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六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七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一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六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七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八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九
返回总目录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邵陵厉公中
正始七年(丙寅,246)
1 春,二月,吴车骑将军朱然寇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2 幽州刺史丘俭以高句骊王位宫数为侵叛,督诸军讨之;位宫败走,俭遂屠丸都,斩获首虏以千数。句骊之臣得来数谏位宫,位宫不从,得来叹曰:“立见此地将生蓬蒿。”遂不食而死。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位宫单将妻子逃窜,俭引军还。未几,复击之,位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而还,所诛纳八千馀口。论功受赏,侯者百馀人。
3 秋,九月,吴主以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分荆州为二部:以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督右部,自武昌以西至蒲圻;以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左部,代陆逊镇武昌。
4 汉大赦。大司农河南孟光于众中责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何有旦夕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祎但顾谢,踧踖而已。
初,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由是蜀人称亮之贤,知祎不及焉。
陈寿评曰:诸葛亮为政,军旅数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5 吴人不便大钱,乃罢之。
6 汉主以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并录尚书事。汶山平康夷反,维讨平之。
汉主数出游观,增广声乐。太子家令巴西谯周上疏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桀并起以争神器,才智之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于时更始、公孙述等多已广大,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世祖初入河北,冯异等劝之曰:‘当行人所不能为者。’遂务理冤狱,崇节俭,北州歌叹,声布四远。于是邓禹自南阳追之,吴汉、寇恂素未之识,举兵助之。其馀望风慕德,邳肜、耿纯、刘植之徒,至于舆病赍棺,襁负而至,不可胜数,故能以弱为强而成帝业。及在洛阳,尝欲小出,铫期进谏,即时还车。及颍川盗起,寇恂请世祖身往临贼,闻言即行。故非急务,欲小出不敢;至于急务,欲自安不为;帝者之欲善如此!故传曰:‘百姓不徒附’,诚以德先之也。今汉遭厄运,天下三分,雄哲之士思望之时也,臣愿陛下复行人所不能为者以副人望!且承事宗庙,所以率民尊上也。今四时之祀或有不临,而池苑之观或有仍出,臣之愚滞,私不自安。夫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愿省减乐官、后宫,凡所增造,但奉修先帝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汉主不听。
八年(丁卯,247)
1 春,正月,吴全琮卒。
2 二月,日有食之。
时尚书何晏等朋附曹爽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资治通鉴(第二分册)(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