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梁启超论人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自立:梁启超论人生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华文天下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ISBN:9787510817328
本书由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前言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民国时代,他既与康有为一力发动著名的“戊戌变法”, 深度参与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伟大变革,被誉为伟大的社会活动家,同时他又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思想启蒙者,身为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在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是一位“发明家”:他创造了别具魔力的半文半白“新民体”,文章辞采纷呈,气势如虹,广受追捧;他以《少年中国说》的“少年中国”理论点燃起多少华夏男女的报国之心;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甚至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一系列词汇,皆始于他奇迹般的发明。
梁启超一直受到各界名士的高度评价。“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吴其昌这样评价他对文体的改革,黄遵宪则这样描述他的文字特点:“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梁启超的文章气势磅礴,语言精警,常常有惊人之语喷薄而出,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渗透的是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甘为天下的报国热情。他一生爱国,他把他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全部倾注到治国救国的事业上去,在《梁启超自述》中,他这样表明自己的处事原则:
回想我和蔡松坡发动讨袁时,我们约定,事如不济,以死殉国;事如成功,决不做官。我开始拥袁,是为了国家,以后反袁,也是为了国家。我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即说我是国家至上主义者,我也承认。顾亭林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如国之不存,还谈什么主义、主张呢!还谈什么国体、政体呢!总之,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批评,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梁启超洒脱豪爽的性情、一心报国的气节,展露无遗。正是有了这些有力的精神支撑,他的文字才焕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光彩,即使在今天,依然能够博得读者的感动。
精神饥荒
近来,国中青年界很习闻的一句话,就是“知识饥荒”,却不晓得,还有一个顶要紧的“精神饥荒”在那边。中国这种饥荒,都闹到极点,但是只要我们知道饥荒所在,自可想方法来补救。现在精神饥荒,闹到如此,而人多不自知,岂非危险?一般教导者,也不注意在这方面提倡,只天天设法怎样将知识去装青年的脑袋子,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识才是有用。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装一点为好。因为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作歹事的本领也增多。例如黄包车夫,知识粗浅,他决没有有知识的青年这样的烦闷,并且作恶的机会也很少。
大奸慝的卖国贼,都是智识阶级的人做的。由此可见,没有精神生活的人,有知识实在危险。盖人苟无安身立命之具,生活便无所指归,生理心理,并呈病态。试略分别言之;就生理言,阳刚者必至发狂自杀,阴柔者自必委靡沉溺。再就心理言,阳刚者便悍然无顾,充分的恣求物质上的享乐,然而欲望与物质的增加率,相竞腾升,故虽有妻妾宫室之奉,仍不觉快乐;阴柔者便日趋消极,成了一个竞争场上落伍的人,悽惶失望,更为痛苦。故谓精神生活不全,为社会,为个人,都是知识少点的为好。
因此我可以说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不圆满的宇宙
宇宙是不圆满的,正在创造之中,待人类去努力,所以天天流动不息,常为缺陷,常为未济。若是先已造成——既济的,那就死了,固定了,正因其在创造中,乃如儿童时代,生理上时时变化,这种变化,即人类之努力。除人类活动以外,无所谓宇宙。现在的宇宙,离光明处还远,不过走一步比前好一步,想立刻圆满,不会有的,最好的境域——天堂,大同,极乐世界——不知在几千万年之后,决非我们几十年生命所能做到的。能了解此理,则作事自觉快慰,以前为个人、为社会做事,不成功或做坏了,常感烦闷;明乎此,知做事不成功,是不足忧的。世界离光明尚远,在人类努力中,或偶有退步,不过是一现相。譬如登山,虽有时下,但以全部看,仍是向上走。青年人烦闷,多因希望太过,知政治之不良,以为经一次改革,即行完满,及屡试而仍有缺陷,于是不免失望。不知宇宙的缺陷正多,岂是一步可升天的?失望之因,即根据于奢望过甚。《易经》说:“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此言甚精采。人要能如此看,方知人生不能不活动,而有活动,却不必往结果处想,最要不可有奢望。我相信孔子即是此人生观,所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他又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天天快活,无一点烦闷气象,这是一件最重要的事。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仁者不忧
人不能单独存在,说世界上那一部分是我,很不对的,所以孔子“毋我”,佛家亦主张“无我”。
所谓无我,并不是将固有的我压下或抛弃,乃根本就找不出我来。如说几十斤的肉体是我,那么,科学发明,证明我身体上的原质,也在诸君身上,也在树身上;如说精神的某部分是我,我敢说今天我讲演,我已跑入诸君精神里去了,常住学校中许多精神,变为我的一部分。读孔子的书及佛经,孔、佛的精神,又有许多变为我的一部分。再就社会方面说,我与我的父母妻子,究竟有若干区别,许从人——不必尽是纯孝——看父母比自己还重要,此即我父母将我身之我压小。又如夫妇之爱,有妻视其夫,或夫视其妻,比己身更重的。然而何为我呢?男子为我,抑女子为我,实不易分,故彻底认清我之界限,是不可能的事。(此理佛家讲得最精,惜不能多说。)世界上本无我之存在,能体会此意,则自己作事,成败得失,根本没有。佛说:“有一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自立:梁启超论人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