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逻辑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逻辑来自于理智的自我反省
逻辑学有三大源流,它们分别是古代中国的名学(辩学)、古希腊的分析学和古代印度的因明学。不过,早期的逻辑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隶属于哲学。
中国的先秦时代是诸子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的时期,逻辑思想在当时被叫做“名辩之学”(即辩名,指通过对日常语言的思维逻辑和内在意义的分析,企图折服对方所进行的辩论)。先秦的所有学派几乎都参与到“名实之辩”〔指的就是当时对于语言(名)和世界(实)的关系之争〕中来。当时,出现了一批被称为“讼师”“辩者”“察士”的人,如邓析、惠施、公孙龙等,他们要么帮人打官司要么聚众讲学,“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提出了许多有关巧辩、诡辩和悖论性的命题。其中,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对逻辑学的贡献最大。在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墨经》中,已经有了关于概念、判断、推理问题的论述,而且见解很独到。不过,“名学”“辩学”作为称谓先秦学术思想的专用词汇,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后人提出的,到了近代才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
逻辑学在古代印度被叫做“因明学”,“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原因;“明”,指知识、学问。“因明”是一门关于推理的学说,源自古印度的辩论术。据说,上古时代的《奥义书》就提到过“因明”。释迦牟尼幼时,也曾在老师的指导下修习“因明”。不过,因明学真正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体系,则是在公元2世纪左右。它的代表作主要有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等。
古希腊也是逻辑学的诞生地之一,经过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200余年的发展后,在公元前4世纪由亚里士多德总结创立了古典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成就为6篇逻辑学著作,分别为《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在文中他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人类的思维及范畴和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等问题,这在西方逻辑学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希腊,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适当运用日常生活中语言或思维中存在的机巧、环节、过程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其进行反省与思辨,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津津乐道的有趣故事,还形成了一些系统的理论。时至今日,我们更不能轻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对现代人来说,真正的财富并不是月收入的数字,而是他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在奔向幸福的人生征途上,学历、能力、人脉都很重要,但思维更重要,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
希望这本《简单逻辑学——改变思维方式第一书》能打开你的智慧之门,对你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篇我的非逻辑思维
——这就是你的“逻辑”?太不靠谱了吧
第二篇识别逻辑圈套
——激活逻辑思维,莫被“卖拐的”忽悠了
第三篇解密逻辑思维
——改进思维方式,挤出大脑里的豆腐渣
第四篇跟逻辑高手学招
——思维的演练,突破逻辑博弈的瓶颈
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于是,很多人陷入非逻辑思维的泥潭。
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
——路易斯.D.布兰代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人人都有大脑,可是,像本山大叔在小品中所饰演的那样技艺高超的“大忽悠”也比比皆是。面对“因为、所以、由于、于是、假使、必然、大前提、小前提……”很多人都眼花缭乱,无法清晰地思考。于是,高明的“忽悠们”往往会打着逻辑的旗号,让逻辑为自己的“忽悠”打掩护。
同正确推理一样,错误推理也是可能的,这个事实是建立逻辑学实践论的基础。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在面对复杂的职场与混乱脱序的人际关系时,只有改进大脑的思维方式,你才能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你才不会不知所措,才不会成为无意识的牺牲品。原来,我们可以不用绞尽脑汁地生活。
当人们动脑筋工作时,逻辑是个伟大的工具。当人们进入冥想或者心不在焉时,意识不再发生作用。因为意识不是人本身——它就像人的手脚,仅仅是个工具。
——薄伽梵·室利·拉杰尼希(哲学家,世界古宗教研究者)
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逻辑博弈,如果想快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那就要跟逻辑高手好好学习一下,他们能帮助你活跃思维方式,突破思维瓶颈,克服思维盲点,掌握思维窍门,提高思维水平,让你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培根(英国哲学家)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简单逻辑学
作者:吴昱荣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竹石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ISBN:9787511336224
本书由北京竹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有很多人都把这句话当做至理名言,事实真的如此吗?假如人多了心不齐,柴多了火烧的不是地方,也许就事与愿违了,大家应该听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吧?
“人多力量大”,可以说是一句被大部分人认可的“公理”。但是,人多是不是什么时候都力量大呢?这就需要我们来共同探讨了。
◎人多真的力量大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富翁有六个儿子,他们整天不是打就是吵,谁也不帮谁。富翁看到后特别伤心,他就想用个什么办法激发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
有一天,富翁叫来六个儿子,然后拿出一把筷子,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一人一根筷子,看谁可以把筷子折断。”儿子们全都笑了,并且说:“这有什么难的!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后,他的每个儿子都是一下子就把手里的筷子折断了。
富翁又分给每个儿子十根筷子,说:“现在看谁可以把十根筷子一次折断!”六个儿子试过后,没有一个人能折断这十根筷子。富翁就对他们说:
“你们看!在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你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折断,可是当十根筷子结合在一起后,就不容易折断了。筷子就如你们兄弟,一个人的力量很脆弱,可把大家联合起来,就非常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简单逻辑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