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重塑中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科技重塑中国
作者:黄庆桥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ISBN:978-7-313-19131-1
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中国重大科技工程,如北斗导航系统、高铁、大飞机等,多维度分析这些领域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关键节点;聚焦中国科学评价体系中的大事件,揭开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凸显科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聚焦科学领军人物,如钱学森、李政道、杨振宁、钱三强等,呈现他们为中国科技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
本书把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适合对中国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是高校学生理想的励志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党员学习的通俗理论读物。
黄庆桥
理学博士,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澎湃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发表100余篇通俗理论文章,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人民网、新华网等重要媒体全文转载。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钱三强与中国科学》,与人合著《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今天让科学做什么?》等;曾获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2014-2015)优秀通俗理论读物类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
序
黄庆桥是我们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的博士研究生,勤奋好学,品学俱优。毕业后他继续在学院工作,2012年科学史系升格为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他担任办公室主任。以常理言之,在行政工作中勤勉周到,固不失为美德,但与绝大部分担任行政工作的人相比,黄庆桥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真的仍然醉心于学术。
在我近40年的学术生涯中,也见过不少号称“双肩挑”的干部,他们虽然主观上确实舍不得放弃学术,但往往在事实上无法真正实现理想的“双肩挑”——和学术追求相比,毕竟行政工作经常更为“刚性”,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终归有限,所以许多“双肩挑”的干部实际上难以名副其实。而黄庆桥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的是,他虽然不在嘴上谈论“双肩挑”之类的话题,却在实际上真正做到了理想的“双肩挑”,别的先不说,仅每年他发表的CSSCI论文,就比学校里许多没有行政职务的专职教师还多!
正因为这一点,在我尸位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的岁月中,我经常说“黄庆桥是青年学者的榜样”。如今他一面仍然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工作,一面继续在学术上勇猛精进,教学和研究,年年成绩斐然。
数年前,黄庆桥问计于我,说他很想对杨振宁、李政道等著名科学家以及他们和中国当代科学的关系进行一些研究,希望找到比较理想的路径和切入点。我听他陈述了他的初步想法,感觉相当有潜力,就给他提供了一些建议。青年学人和我谈论自己的学术规划并征求我的意见,这样的情形我不时遇到,通常我都会尽量提供我的意见以供参考,但事过境迁之后,往往也就没有下文了。而黄庆桥再次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此后他关于钱三强、李政道、杨振宁等科学家的研究论文源源不断发表出来,并且进而扩展到关于“两弹一星”等等方面。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真的热爱学术。
2017年,我应复旦大学出版社之约撰《今天让科学做什么?》一书,邀请了黄庆桥和另一位我的在读博士研究生李月白共同合作。他们两人都很好地完成了各自承担的章节,但是黄庆桥又能锦上添花,从他承担的专题中,多次生发出非常“应时应景”的时评,次第发表在各大媒体上,有力扩大了我们学院乃至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此事恰好表现了黄庆桥勤奋的另一个方面——他非常勤奋地进行跨文本写作,在源源不断发表CSSCI论文的同时,他还经常在报刊上撰写文章,针对当下的社会热点发表他的见解,本书正是他在这方面的成果集结。书中收集的文章,形式上是适合一般公众阅读的,但因为他有学术研究作为基础,故能说理清晰,言之有物。
中国的科技成就,正在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这些成就中,有的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比如已经独步全球的高铁,让我们的出行空前便利;有的虽和我们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经常成为媒体报道中的重要角色,比如中国正在建造的航母;还有的目前尚未和我们日常生活发生密切关系,平时媒体上亮相也不很多,比如中国的“北斗”系统。所有这些,都正在快速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将次第成为中国崛起的助力和标志。这些成就,除了可见的现实意义,还有哪些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些成就到底达到了怎样的境界?又有哪些人是这些成就的幕后功臣?……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黄庆桥收入本书中的这些文章,先前都曾在各种有影响的媒体上发表。这些文章在媒体上大受欢迎,不是偶然的。除了前面谈到的他醉心于学术和惊人的勤奋,作为他获得科学史博士学位的系和学院的系主任和院长,我可以稍稍自豪地说一句:这也是和他在我们这里所受的优秀学术训练分不开的。
江晓原
2018年2月12日
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自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艰难历程、伟大成就、历史经验等等,不仅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关心的,而且是全世界有识之士正在着力探讨的。
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阐释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都绕不过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既是中国崛起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支撑力量;既是一个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中国现象,也是一个持续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历史过程。也因此可以说,没有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就没有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这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本真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科技重新塑造了中国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科技重塑中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