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藏书:序言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胡利奥·科塔萨尔《故事集》
四十年代的某段时间,我在一家犹如秘密刊物的文学杂志当编辑。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有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我已不记得他当时的模样)交给我一份手写的短篇小说稿。我对他说过十天再来,届时我会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一周后,他来了。我对他说,他的那篇小说我很喜欢,已经送去刊印了。没过多久,胡利奥·科塔萨尔便读到了印成铅字的《被侵占的房子》,故事中还插有诺拉·博尔赫斯所绘的两幅铅笔画。许多年后的某个晚上,科塔萨尔在巴黎坦白地告诉我,那是他第一次发表作品。我因充当了他的工具而感到荣幸。
那篇小说写一所房子被不知何人渐渐侵占的故事,在以后的创作中,科塔萨尔再次使用这个题材,不过采用了不那么直接的形式,效果也因而显得更好。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读了《呼啸山庄》后曾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说:“事情发生在地狱,但不知为什么全都是英国地名。”科塔萨尔的作品给人以同样的印象。故事专写平庸的人物。这些人受制于由偶然的爱和偶然的不和所组成的常规,四周都是平庸的事物:香烟的牌子、玻璃橱窗、柜台、威士忌、药房、机场和站台。他们无奈地用报纸和收音机打发时间。故事发生的地方总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或巴黎。开始读这些故事时,我们会以为不过是一般的叙述,读到后来才发现不对,讲故事的人不知不觉地把我们带进他那个与幸福无缘的可怕的世界。那是一个各种物质错杂的多孔的世界;人的意识可以进入动物的意识中,动物的意识也可进入人的意识之中。科塔萨尔也玩弄制成我们身体的材料——时间。在一些故事中,两条时间线在流动、交织。
这些小说的风格算不上精致,但每个词都经过挑选,谁都无法叙述科塔萨尔哪篇故事的情节;每篇故事都由一定的词语、按一定的次序组成,若想对其中的哪一篇作个简述,那我们就会明白总有一些宝贵的东西被丢弃。
《伪福音》
读这本书就是以一种近乎神奇的方式回到最初的世纪,那时,宗教是一种激情,很久以后才出现教会的教义和神学家的论证。最初,唯一有意义的是,在三十三年的时间里,上帝之子是一个人,一个以自己的死为世世代代的亚当子孙赎罪的被鞭笞、被祭献的人。揭示这一真相的许多书中就有这部《伪福音》。这个“伪”字现在一般用作“伪造”或“虚假”,其原义却是“隐秘”。隐秘的文字便是不向大众公开,只让少数人阅读的文字。
先不管我们是否缺乏信仰,基督可是人类记忆中最鲜活的形象。他有幸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宣传他的教义(如今他的这些教义已传遍全球)。他的十二个弟子既贫穷又无文化。基督除了用手指在地上随写随抹的那些字句之外,没留下任何文字(毕达哥拉斯和佛陀也都是口头传授的大师)。他不作任何论证,其思维的自然形式是比喻。为谴责葬礼的铺张、浮华,他断言那是死人在埋藏他们的死者;为指斥法利赛人的虚假,他说他们是刷白的坟墓。他年纪轻轻便在十字架上被钉死——十字架在当时等同于一个断头台,现在则成了一个象征。塔西佗曾不经意地提起他,称他为基督,但并未料到他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没有人像基督那样左右过并仍在左右着历史的进程。
本书与《福音书》正典[1]并不矛盾。只不过是同一部传记的奇怪的变奏罢了,它向我们展现了料想不到的奇迹。书中称耶稣五岁时用黏土捏了几只麻雀,麻雀随即飞了起来,唧唧喳喳地消失在空中,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惊得目瞪口呆。书中也写了一个尚未明白事理却又无所不能的孩子所做出的残忍的奇迹。《旧约》中的地狱是坟墓,《神曲》的三韵句把地狱描绘成一组地形精确的地下牢狱,在本书中,地狱则是一个与魔王撒旦对话、颂扬上帝的高傲人物。
这部被遗忘了好几个世纪,现在被重新发现的《伪福音》和《新约》正典都曾是耶稣教义的最古老的工具。
[1] 即《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
弗兰茨·卡夫卡《美国》《短篇小说集》
弗兰茨·卡夫卡一八八三年诞生,一九二四年去世。众所周知,这几十年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第一次欧战、对比利时的入侵、一次次的失败与胜利、英国舰队对几个欧洲中部帝国的封锁、饥饿的岁月、俄国革命(起初曾是巨大的希望,现在已成沙皇制度)、崩溃、《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1]以及后来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马克斯·布罗德撰写的《卡夫卡传》则录下了这位作家个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件:与父亲的对立、孤独、攻读法律、办公室的刻板生活、大量的手稿、结核病,等等。这个时期更发生了大规模的、怪异的文学冒险:德国的表现主义、贝希尔[2]、叶芝和乔伊斯的语言功绩等。
卡夫卡的命运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处境和挣扎化为寓言。他用清澈的风格来写污浊的梦魇。他熟读《圣经》,崇拜福楼拜、歌德、斯威夫特等作家,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他是犹太人,但就我所知,其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犹太人这个词。他的作品不受时间限制,或许更是永恒的。
卡夫卡是我们这个灾难频仍的奇怪的世纪里伟大的经典作家。
[1] 1918年3月苏俄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签订的停战协定。
[2] Johannes R.Becher(1891—1958),德国政治家、小说家、诗人。
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蓝十字和其他故事》
说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一八七四~一九三六)完全可能成为卡夫卡是很有道理的。切斯特顿写过这样的句子:黑夜是一片比世界更大的云,是一个满身是眼的妖魔。这样一个作家是完全可以做出像《审判》、《城堡》那样一些令人称奇而又使人压抑的梦魇的。事实上,他真的做过那样的噩梦,后在天主教信仰中找到了灵魂得救的途径(他奇怪地声称天主教乃基于常人见识)。在内心深处,他患了“世纪末”的病症,在一封给爱德蒙·本特利[1]的信中,他说,“我的朋友,当你我年轻的时候,世界已经很老了,”然后借用惠特曼和斯蒂文森的伟大声音来宣告自己的青春。
这个集子包括一系列看上去像是侦探故事又远远不止是侦探故事的作品,每一篇都给我们出了一个看似解不开的难题,然后提出一个残酷而又神奇的解决办法,最后作出力图显得合情合理的解答。每篇小说都是一个讽喻故事,同时又是一个短剧,人物就像演员那样依次登场。
切斯特顿在专事写作之 ............

书籍插图:
书籍《私人藏书:序言集 》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私人藏书:序言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