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美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看不见的美国
作者:【美】珍妮·拉斯卡斯
译者:何雨珈
责任编辑:张吉人
关注微博:@数字译文
微信公众号:数字译文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53594508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Digital Lab
献给艾利克斯,安娜和萨西亚
美利坚在歌唱!
机械工人在歌唱,各自腔调不一样,从心所欲放声歌,无忧无虑力量强。木匠师傅在歌唱,双手不停工作忙,才算横梁尺寸完,又将木板来丈量。瓦工师傅在歌唱,整日劳作不觉慌,上工唱个鼓劲歌,收工放声心舒畅。船夫划船高声唱,船上财物皆我享;驶来一艘蒸汽船,水手笑对歌声朗。鞋匠坐在板凳上,歌声随着心飞扬;帽匠身子站得直,歌唱声音更嘹亮。伐木工人把歌唱,农家孩子也亮嗓;晨间出工心欢喜,午休傍晚乐同享。母亲甜歌逗儿笑,少妇上工把夫想;当户织女洗衣妇,幸福人人不一样。天光灿烂任徜徉,夜来小伙把歌唱;友善率直又健康,歌声优美醉心房。来吧大家一起唱,美利坚啊在飞翔!天堂尚且无此地,歌声飘处是故乡。
——选自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1860年版
引言
这本书的灵感形成于一个煤矿之中。当时,我身处俄亥俄州地下一百五十多米的地方,乘着一辆没有车顶只能蹲坐的小矿车,在一片乌漆漆的黑暗中哐哧哐哧向前翻滚。我的屁股墩儿挤压着旁边矿工的背,脚踩在别人的脚上。所有人都“低头哈腰”,免得头上的安全帽碰到低得不能再低的顶板。帽子上的头灯照不了多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些摇摇晃晃的杆子和横梁,撑着整个地方不至于崩塌。这不是人呆的地方,这不是人呆的地方,这不是人呆的地方,在小矿车磕磕咔咔的响声和快要跟不上的心跳中,我的脑子里只回荡着这样一句话。
提到煤矿,大家想起的都是“下去”,其实,真正让人惊奇的是,你要“进去”。我们这个人挤人的小分队沿着矿层隧道越来越深入地球的中心,一英里,两英里,最后离我们一开始下来的升降机井已经六英里(1)了。小矿车停下来,我们翻身下车,整理了一下自己,然后站直——好吧,只能说勉强站直。顶板离地面不过一米五左右。我们现在真正身临其境,这里就是矿工们挖煤的地方,每天要像折断的树苗一样,弯着腰,工作整整十个小时。
我本想表现得泰然自若些,就像去拜访一家不幸住在破烂房屋中的邻居,或是强忍某个小孩吱吱呀呀拉锯子一般地拉小提琴。但这不一样。四周一片漆黑,我们离唯一的安全出口相距整整六英里(1),加上周围的土地正在释放随时可能致命的甲烷,稍不注意受到最轻微的刺激,就会爆炸——所有这一切让我的礼貌与修养荡然无存。“你他妈的在开玩笑吧?”我脱口而出。我将在这个煤矿进进出出长达数月,最初的几天这就是我的口头禅。“他们应该把顶板弄高点啊!”我大放厥词,“这下面简直跟个小城市差不多大了,就他妈不能再修个电梯吗?”最后,我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只会不断重复:“哥们儿,这也太荒唐了吧。”
矿工们用无精打采的厌烦回应我的惊叹。有的面无表情地看我一眼,有的筋疲力竭地眨眨眼睛。一切尽在不言中。正是这样的表情传递的信息引起了我的共鸣,给我深深的启示,最终牢牢抓住我的心,让我开始为期两年的九段不同的旅程。路上的所见所闻,构成了这本书的基本内容。
“你这人怎么回事儿?”矿工们脸上的表情好像在说,“你怎么会完全不了解我们、我们的生活以及这个世界呢?”
一边是煤矿业,一个价值270亿美元的产业,这个星球上增长最迅速的能源产业。另一边是挖煤的人们。我们每按动一次电灯开关,就燃烧掉一小块煤。我的日常生活归根结底和这些人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完全离不开他们。然而,在我来煤矿之前,我对这些人和他们的世界一无所知。
真丢脸。说不清为什么,但就是不对。我动笔写《看不见的美国》,就是想把这种说不清的错误说清楚。是这些人让我的生活正常运转,我想把自己的生活与他们联系起来。也许,还能更进一步,让整个美国重新认识自己被遗忘的灵魂。
我们每天吃的蔬菜,是谁来采摘?我们在餐桌上大快朵颐的牛排,是谁在养殖?我们在市场开心采购的东西,是谁运来的?我们扔出去的一袋袋垃圾,是谁让它们最终消失不见?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变得这么难?在我看来,过去,对于这些维持生活运转的人们,我们还是相当了解的。他们与我们关系极为密切。高度工业化之前的美国,小城镇社会的美国,养奶牛的是查理叔叔,送来一车车稻草的是麦克表弟,提着一篮子青豆的是莎拉阿姨,当然还有人人皆知的送奶人。日常生活用到的原材料和人工,都有着不同的情感和个性,还蕴含着历史与文化。
而今,这一切都成了过去。我们住在大城市,新郊区。我们忙忙碌碌。我们随手用电,周围的气温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食物触手可及,速度日新月异,交通方式也追求最大程度的方便(也就是说不会骑着一匹臭烘烘的老马慢悠悠来来去去)。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有人会拿走我们的垃圾,进行处理,免除这方面的后顾之忧;商场的货架上摆满了需要的商品,让我们随来随取。我们有工作要做,有文件要签,有按揭要还。我们是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我们不需要与牲畜面对面,只要对着它们的肉舞动刀叉;我们不需要知道农夫的手掌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只要吃到他们摘下的生菜、桃子或香芹。我们(需求者)和他们(供应者)之间简直是八竿子打不着。这样的状况,这样的冷漠,说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想答案会让所有人赧然。
然而,在《看不见的美国》中,我倡导的并非是所谓的“简单生活”,所有人自给自足,跑去砍木柴烧自家的炉子,亲手杀鸡做给孩子们吃,收小麦,种燕麦,弹棉花,剪羊毛。任何家里有现代设备、有电子屏幕的人都清楚,当下的生活就是有史以来最简单的生活,我完全支持这个观点。
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只是想邀请整个美国转移高高在上的目光,窥探一下这些被忽略的世界,观察那些十分复杂的产业,看看一些不为人知的微小贡献。和我一起在这些世界中走一走,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看不见的美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