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И. Тургенев
Записки охотник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猎人笔记/(俄罗斯)屠格涅夫著;丰子恺译.—3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名著名译丛书)
ISBN 978-7-02-010278-5
Ⅰ.①猎… Ⅱ.①屠…②丰… Ⅲ.①中篇小说—俄罗斯—近代 Ⅳ.①I512.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33533号
责任编辑 张福生
装帧设计 刘静 陶雷
责任印制 史帅
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 100705
网 址 http://www.rw-cn.com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等
字 数 317千字
开 本 890毫米×1290毫米 1/32
印 张 11.375 插页3
印 数 1—10000
版 次 1955年11月北京第1版
1991年2月北京第3版
印 次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02-010278-5
定 价 29.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
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小说、戏剧创作。主要创作有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猎人笔记》等。
《猎人笔记》使他蜚声文坛。作品以俄罗斯山川风物为背景,通过游猎间的见闻,广泛描绘了农奴和地主的群像与生活。语言优美、生动、凝练而富有音乐感,对俄国文学语言发展有巨大影响。
译者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主要著作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艺术趣味》《率真集》;译作有《源氏物语》、屠格涅夫的《初恋》和《猎人笔记》等。
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出版,延请国内一流学者研究论证选题,翻译更是优选专长译者担纲,先后出版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名著名译插图本”等大型丛书和外国著名作家的文集、选集等,这些作品得到了几代读者的喜爱。
为满足读者的阅读与收藏需求,我们优中选精,推出精装本“名著名译丛书”,收入脍炙人口的外国文学杰作。丰子恺、朱生豪、冰心、杨绛等翻译家优美传神的译文,更为这些不朽之作增添了色彩。多数作品配有精美原版插图。希望这套书能成为中国家庭的必备藏书。
为方便广大读者,出版社还为本丛书精心录制了朗读版。本丛书将分辑陆续出版,先期推出六十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前言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于公历一八一八年十一月九日诞生在奥廖尔城。父亲是破落的世袭贵族,很早去世。母亲是富裕的地主,极其专横任性,她手下的农奴们经常受到残酷无情的惩罚。这种惨状引起了屠格涅夫的愤慨和抗议。他说:“我诞生并成长在殴打和折磨的环境里。”“那时候我心中就已产生了对农奴制的憎恨。”这种憎恨便是他后来创作《猎人笔记》的动机。
一八二七年,全家迁往莫斯科。一八三三年屠格涅夫进莫斯科大学,次年转入彼得堡大学,一八三六年毕业于该校的哲学系语文科。一八三八年,屠格涅夫到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哲学和古典语言学的课程。在国外结交了俄国哲学家斯坦凯维奇和社会活动家巴枯宁,同他们一起研究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受到他们很大的影响。一八四一年回国。
一八四三年,屠格涅夫在彼得堡结识了别林斯基,这段友谊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别林斯基的影响下,屠格涅夫发展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态度。他的作品的现实主义倾向越来越强了。
从一八四七年开始,屠格涅夫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二十多篇鲜明的反农奴制特写,这就是《猎人笔记》,这个总的题名是当时《现代人》的编辑给加上的。这些反农奴制倾向的特写招致了沙皇政府的迫害。一八五二年,尼古拉一世以屠格涅夫在报上发表哀悼果戈理的文章为借口,把他放逐到故乡并加以监视。《猎人笔记》单行本出版时,教育部大臣上书给尼古拉一世说,屠格涅夫这本书里绝大部分文章都“带有侮辱地主的绝对倾向”,一般地说,地主“不是被表现得滑稽可笑,就是常常被弄得极不体面而有损他们名誉的样子”。批准《猎人笔记》出版的图书审查官因此而被沙皇撤职。
一八五三年年终,屠格涅夫流放期满,来到彼得堡,在那里积极给当时最进步的民主主义杂志《现代人》撰稿。一八五六年和一八五九年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和《贵族之家》。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贵族知识分子,他们徒有崇高的憧憬,却不能采取积极行动,正如后一作品中主人公所表明的,他们这个阶级不能再在历史上起领导作用了。
五十年代末期,屠格涅夫是赫尔岑在国外创办的《警钟》杂志的积极的通讯员,他常常写信给他报道国内的情况。然而在他的信件中总不免流露出自由主义的思想。
随着俄国的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落后的农奴制成了工农业发展的障碍,废除农奴制的问题在五十年代后半期越来越尖锐化了。头号大地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1]就在这时候,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运动的阶级实质明显地暴露出来了。早在尼古拉统治时期,某些进步的自由主义者曾经支持民主主义者消灭农奴制的主张。但是到了亚历山大二世准备进行农民改革的时候,他们又害怕革命,转而同专制政体接近。屠格涅夫的社会政治观点在这时候也随之起了变化。他虽然反对农奴制,却“羡慕温和的君主制和贵族的宪制”[2],对亚历山大二世寄予希望,热烈欢迎他自上而下的改革。
正在这农奴制改革的前夜,屠格涅夫发表了他首次以平民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前夜》(1860)。表现了当时革命活动家出现这一重大的社会现象。在当时社会政治斗争激化的情况下,屠格涅夫的自由主义观点与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曾有显著分歧,现在,由于他不同意他们从《前夜》引出的革命结论,终于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猎人笔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