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内容简介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柳如是别传》,原题《钱柳因缘诗释证稿》,是陈寅恪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著作。全书八十万言,1953年属草、1963年竣稿,然脂瞑写前后十年之久。而且是在目盲体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生口述而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而成。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是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但《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动机,至今仍是一个谜。陈寅恪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代发之覆。今撰此书,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
附 记
史家纪事自以用公元西历为便,但本稿所引资料本皆阴历,若事实发生在年末,则不能任意改换阳历。且因近人所编明末阴阳对照表多与当时人诗文集不合,不能完全依据也。又记述明末遗民之行事而用清代纪元,于理于心俱有未安。然若用永历隆武等南明年号,则非习见,难于换算。如改用甲子,复不易推记。职是之故,本稿记事行文往往多用清代纪元,实不获已也,尚希读者谅之。
钱柳逝世后三百年,岁次甲辰夏月,陈寅恪书于广州金明馆,时年七十五。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
此章所欲论证者较前诸章尤为困难,盖关于河东君之行事自以牧斋之著作为主要资料,但牧斋诗文于此期内多所避忌,故往往缺略,不易稽考。牧斋外集贰伍“题为黄子羽书诗册”(寅恪案:黄子羽名翼圣,太仓人,事迹见有学集叁柒莲蕊居士传。)云:“余自甲申后发誓不作诗文,间有应酬都不削稿。戊子之秋,囚系白门,身为俘虏。闽人林叟茂之偻行相劳苦,执手慰存,继以涕泣。感叹之余,互有赠答。林叟为收拾残弃,楷书成册,题之曰秋槐小稿,盖取王右丞落叶空宫之句也。”斯则牧斋诡托之辞,非其实情也。至若同时诸人之记载,以门户恩怨之故,所言亦未可尽据以定是非。今就能见及之资料,互相参校,求一最可能之真实,然殊不敢自信也。
茲先移录顾云美河东君传关于此期者于下:
乙酉五月之变,君劝宗伯死,宗伯谢不能。君奋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寅恪案:塔影园集壹河东君传“沉”作“投”。)其奋身池上也,长洲明经沈明抡馆宗伯寓中见之,而劝宗伯死,则宗伯以语兵科都给事中宝丰王之晋,之晋语余者也。(寅恪案:塔影园集“之晋”上有“给事”二字,似无此二字更佳。)是秋宗伯北行,君留白下,宗伯寻谢病归。丁亥三月捕宗伯亟,君絜一囊,从刀头剑铓中,牧圉饘槖惟谨。事解,宗伯和苏子瞻御史台寄妻韵,赋诗以美之,(寅恪案:塔影园集“捕宗伯亟”作“宗伯有急征。”“和”作“次”,“妻”作“子由”。)至云:“从行赴难有贤妻”。时封夫人陈氏尚无恙也。(寅恪案:钱曾注本有学集壹秋槐诗集“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之一及牧斋遗事本“从行”皆作“从行”,但涵芬楼本作“徒行”,塔影园集本作“徒步”,俱非。)宗伯选列朝诗,君为勘定闺秀一集。庚寅冬绛云楼不戒于火,延及半野堂,向之图书玩好略尽矣。宗伯失职,眷怀故旧,山川间阻,君则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有鸡鸣风焉。(寅恪案:“闺秀”应作“香奁”。塔影园集“问之”作“报之”,误。)久之,不自得。生一女,既昏。癸卯秋下发入道。(寅恪案:塔影园集无“生一女,既昏。癸卯秋”等七字。)宗伯赋诗云:“一剪金刀绣佛前,裹将红泪洒诸天。三条裁制莲花服,数亩诛锄罢稏田。朝日装铅眉正妩,高楼点黛额犹鲜。(寅恪案:钱曾注有学集壹肆及涵芬楼本有学集壹叁东涧诗集下“病榻消寒杂咏诗”,“黛”作“粉”。是。)横陈嚼蜡君能晓,已过三冬枯木禅。鹦鹉纱窗昼语长,(寅恪案:钱曾注本及涵芬楼本有学集并塔影园集及牧斋遗事本,“纱”均作“疏”。较佳。)又教双燕话雕梁。(寅恪案:钱曾注本有学集“话”亦作“话”,涵芬楼本及牧斋遗事本作“语”,恐非。)雨交澧浦何曾湿,风认巫山别有香。初着染衣身体涩,乍抛稠发顶门凉。(寅恪案:此二句各本均同,惟涵芬楼本异。余详前论。)萦烟飞絮三眠柳,飏尽春来未断肠。”(寅恪案:塔影园集此句下有“时癸卯秋也”五字。)明年五月二十四日(寅恪案:塔影园集无“二十四日”等字。)宗伯薨,族子钱曾等为君求金,(寅恪案:塔影园集“子”作“孙”。其实遵王乃牧斋之族曾孙也。牧斋遗事作“族人”亦通。“为君求金”,牧斋遗事同,塔影园集作“求金于君”,是。)于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寅恪案:塔影园集无“于”字。牧斋遗事“于”作“以”,可通。“八”作“七”误。)宗伯子曰孙爱及婿赵管为君讼冤,邑中士大夫谋为君治丧葬。(寅恪案:近影得沈阳市博物馆所收罗振玉旧藏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小影并云美河东君传此句“谋”作“课”,盖误。)宗伯门人顾苓曰呜呼!今而后宗伯语王黄门之言,为信而有征也。宗伯讳谦益,字受之,学者称牧斋先生,晚年自号东涧遗老。甲辰七月七日书于真东墓下。(寅恪案:塔影园集“赵管”作“赵某”,“黄门”作“给事”,“甲辰七月七日”作“甲辰闰六月七日”。“申”自是“辰”之误。“七月七日”或取陈鸿长恨歌传意,“闰六月七日”则取牧斋前七夕合欢诗意,皆可通也。“真娘”,塔影园集作“贞娘”。至顾公夑消夏闲记摘抄下“柳如是”条,有“甲辰七月七日东海徐宾为葬于贞娘墓下”等语,见前论河东君崇祯十四年冬留苏州养疴条,茲不赘。)
又虞阳说苑甲编牧斋遗事附载顾云美河东君传,其文与华笑庼本及塔影园本颇有异同,且传后附注云“顾云美河东君传墨迹,文字与此略异”,前已述及。差异之处或是云美原稿,盖此传乃顾氏极意经营之作,必累加修改,故今日流传之本未能一致,亦事理所当然。茲因参考便利,并节录此段文字特异者于后,读者可取相参校也。
其文云:
乙酉五月之变,君劝宗伯死,奋身自沉水中,侍儿持之不得入。(中略。)是秋宗伯北行,寻谢病归。丁亥三月捕宗伯甚急,时君病,力疾挈一囊,从刀铓箭簇中饘槖牧圉,昼夜不舍。事解归,三十设帨,宗伯和坡公御史台寄妻韵以美之,至云“从行赴难有贤妻”。时封夫人陈氏尚无恙也。宗伯撰集列朝诗,君为勘定闺秀一册。戊子夏宗伯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柳如是别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