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辽兹回忆录:狂飙之子与十九世纪西欧文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 言
人们曾经出版并且现在仍不时出版一些有关我的传记,一些内容难以核实甚而错误的记述充斥其间,因而我最终决定亲自写一些我在我勤奋与坎坷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事件;我认为,我的记述或许对艺术界的友人有所裨益。此外,这种严谨的回顾将使我有机会能对我们这个时代,在作曲家的职业生涯中所存在的种种困难做出确切的定义,以便让某些作曲家能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教训。
几年前,我曾经出过一本书,内容包括对我的旅游经历的一些记述,以及部分个人近况和音乐评论的片断。目前,这个版本已经告罄。因此,关心我的一些友人希望我能够对这些杂乱无章的记述加以修改和补充。
如果说我今天接受这种友好的建议是一个错误的话,这并不意味着我对这项工作的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我对此毫不怀疑:公众对我曾经做过、感受过或想过的事情并不很关注。不过,既然有少许的艺术家及乐迷对此感到好奇,那么,与其令他们轻信虚伪的谎言,莫如向他们揭示事物的原貌。因此,我并不包藏哪怕是最为轻微的意愿,竟然胆敢手捧我的著作来到上帝面前,声称我卓然超群,无人能及;同样,也难以夸口,我之所言乃是一部《忏悔录》。我所言及的只是我之所愿,如果读者拒绝给予我他们的谅解,那么我恳请他们的这种苛求应该少带一些正统色彩,因为我只会承认那些轻微的罪行。
无论如何,我必须结束前言,时不我待。共和国此时正在全欧播撒惊惶与忧黯;音乐于长久以来便苟延残喘,行将就木,而今算是寿终正寝了;人们正在将之埋葬,甚而胡乱弃之于腌臜。于我而言,此一点无所谓是德国抑或是法国。俄罗斯相距遥远,我实在是难以复返。而英国自我旅居以来,给予我高尚而盛情的接待。这里虽然最先经历王位倾覆所带来的动荡,进而带来整个欧洲的骤变,但是有众多音乐家在惊惶失措之际从另一侧海岸汇集而来,寻求庇护之所,正如同海洋中暴风雨来临之际,众海鸟纷纷避难于陆地一般。不列颠本土是否足以维持如此众多的有国无家、颠沛流离的人的生计呢?它是否愿意在它的邻人图谋王冠的傲慢喧嚣之中,侧耳聆听他们那令人黯然神伤的乐曲呢?邻人的先例是否也会引诱它热衷于此呢?而谁人能知,几个月之后,我又将处于何种状况?……我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收入以维持我及我的家人的生活!那么就让我们充分利用这仅存的时间吧!或许我必须立即学会尼亚加拉印第安人的那种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当他们在急流之中英勇无畏,劈波斩浪,然而最终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之后,他们却能够继续以坚定的目光注视着咫尺之遥的万丈深渊,并引吭高歌,直到那一泻飞瀑将他们紧紧缠绕;他们在潋滟之中翻腾旋转,勇敢地冲向那遥远的无限之中……
1848 年 3 月 21 日于伦敦
序 言
许多著名作家如卢梭或夏多布里昂均以出版回忆录宣告文学生涯的终结。但对音乐家来说,这种情况比较罕见。柏辽兹可能是他们中的第一人:一般说来,当一位作曲家感到有表达自我的欲望时,他总是将其倾注于音乐。那么柏辽兹为什么会成为这方面的先行者呢?这是由其特殊条件决定的:首先,他不是音乐神童。一个从小就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或是因家庭传统的熏陶,或是因其非凡的才华得到周围音乐环境的承认,往往以后只是在音乐方面挖掘才华,获得长足的进步,却抑制了其他能力的提高。譬如,他们的文笔通常十分笨拙,文学品味也较为欠缺。柏辽兹生于医生家庭,中学毕业会考后进入医学院学习,他一到巴黎就结交了几位酷爱文学的年轻人。由此可见,他并非仅仅是音乐的信徒,而他的偶像也不仅仅是格鲁克、韦伯和贝多芬,还有维吉尔、莎士比亚、歌德和拜伦。其次,他一生坎坷,时起时落,毁誉参半,有丰富的游历,结交许多第一流的人物,多次恋爱且感情炽烈。只有这样的一生才值得用笔来记载,并显示出永恒的意义。第三点,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条——它涵盖了第二个条件,至少是部分地包括——柏辽兹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即一个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的时代,这种结合并非出自偶然,而是由于两者具有共同的激情。很能说明问题的是,同样的现象也出现于造型艺术领域内——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所著的《日记》就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20 岁的柏辽兹来到巴黎不久便开始在多家报纸上发表音乐方面的文章,逐渐练就了一种富有战斗性的、辛辣讽刺的风格。他在以后发表的文章中始终保持着这种风格。但最终使其成为一名作家的则是他所撰写的对贝多芬的著名评论以及其他一些或多或少直接阐述其音乐思想的文章。自 1835 年起,他开始定期为《辩论报》撰稿,文笔也日臻完美。
尽管柏辽兹音乐作品中的唱词大多取自他人著作,如贝朗瑞、戈蒂埃、雨果等,但他本人除谱曲外也常常自己作词。起初,他的词曲创作既夸张又笨拙,可渐渐地,它们显示出一种日趋成熟的分寸感和技巧性,例如《浮士德的沉沦》《特洛伊人》《贝亚特丽斯和贝内迪克特》的主要创作过程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其文学创作初期,受当时潮流影响和性格制约,他习惯于在文章中突出或至少是肯定自己的个性与个人生活。实际上,自我是他永恒的主题。由于他的思想源于激情,其行为也就极富主观色彩。他的音乐也是如此。《幻想交响曲》,尤其是随后创作的《莱利奥》便是有力的证据。在《莱利奥》上演时,艺术家亲任乐队指挥,在舞台上进行了极为生动的表演。于是柏辽兹在世时较早开始了《回忆录》(即本书——编者注)的构思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了。他在书中除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音乐经验外,还描绘了个人经历,而后者与前者几乎是密不可分的。
1847 年末,他来到伦敦,3 月开始酝酿写作计划。探其原因,除表达自我的需要外,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首先,虽然夏多布里昂打算将《墓外回忆录》留至死后发表,但人们对它的宣传却此起彼伏,已有多年。正如这位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柏辽兹作为法国浪漫主义乐坛占统治地位的作曲家(甚至是唯一的代表)也要为后世留下自己的画像和生活的记录。其次,柏辽兹在形成这个计划的前一年,遭受了事业上最惨重、最耻辱的失败——《浮士德的沉沦》演出失败。他开始自忖(正如他以后常做的那样),自己的作品和名字会不会最终湮没无闻。由此可见,《回忆录》是柏辽兹在未来面前的自我辩护,是向世人展示真实自我的一种方法,更何况生前他的声音一 ............

书籍插图:
书籍《柏辽兹回忆录:狂飙之子与十九世纪西欧文艺》 - 插图1
书籍《柏辽兹回忆录:狂飙之子与十九世纪西欧文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柏辽兹回忆录:狂飙之子与十九世纪西欧文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