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通的理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我们共通的理性/刘东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咏归文存)
ISBN 978-7-208-16675-2
Ⅰ.①我… Ⅱ.①刘… Ⅲ.①东西文化-比较文化-文化研究 Ⅳ.①G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177397号
书  名:我们共通的理性
作  者:刘东
出品人:姚映然
责任编辑:薛宇杰
转  码:欣博友
ISBN:978-7-208-16675-2/B·1494
本书版权,为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进行编辑、翻印、仿制或节录。
豆瓣小站:世纪文景
新浪微博:@世纪文景
微信号:shijiwenjing2002
发邮件至wenjingduzhe@126.com订阅文景每月书情
目 录
自序
第一章 为中国人民声辩
第一节 作为理解框架的欧亚大陆
第二节 对于民族主义的两种态度
第三节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影响
第四节 当秋千又荡回中国之后
第二章 历史在哪里打弯
第五节 历史转折的偶然与机运
第六节 水流到底会在哪里决口
第七节 从共和主义的视角来看
第八节 徒手攀上那块“酋长岩”
第三章 我们共通的理性
第九节 对于理性的非理性态度
第十节 作为理想类型的理性精神
自序
这些文字的开头三节,占眼下全文的不到八分之一,曾经以《为中国人民声辩》为题,作为对包华石讲演的现场评论,附到了他的《西中有东》一书之末,先拿到坊间去印行过一回。——此后,又不免趁着刚刚的寒假,照例来到三亚的家里写作。而既然又得以“面向大海”,我照例又把想象力“放开”,继续沿着以往的思想余绪,可着劲儿地往下发挥,不觉间已是越写越长了。
这当然也可说是“将计就计”,正好找一件最“过瘾”的事,把自己心甘情愿地“禁闭”起来。还不是因为,刚来到这边才几天工夫,武汉那边的疫情便传开了?就连每日必去散步的楼下海滩,也失去了昔日熙攘喧闹的人潮,几乎就是光秃秃的空无一人了,大家都只能龟缩回斗室,憋在阳台上呆望着大海。所以呀,要不是摊开了写作的摊子,这个春节还真的很难熬过去。
要搁在寻常年份,每逢来到这边“度写作假”,很快也就进入“心如止水”了,只可惜以这次的心气儿,却实在很难做得到。虽已躲到了天涯海角,连屋门都不再迈出了,但隐隐地还是能感觉到,此次疫情肯定是非同小可:它所带来的深层心灵创伤和所暴露的深刻社会问题,都将作为不再能抹去的阴影,对于整个中国的长远走向,产生出无可估量的、眼下却还祸福未定的影响。
也实在是太凑巧、太蹊跷了!正在这边奋笔疾书呢:到底什么是历史中的“偶然”与“运气”,什么是人事中的诡谲与多变,什么是文明中的曲折与蜿蜒……而身边突然爆发的这一切,竟这么历历在目、毋庸置辩地佐证了自己。有谁能在哪怕只在两个月前,就预想到了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的这个陡然的转折?由此,这至少也有助于未来的读者们,接受本书中间的一个小标题吧——“水流到底会在哪里决口”?
另一方面,在这场如临大敌的“抗疫”中,也是要借这样的写作来宽慰自己:除了像在薄伽丘的《十日谈》里,就被这么囿闭或流放起来,总算还有件意义重大的事,值得自己去为之心无旁骛,乃至也能留下相应的时间刻痕。无论如何,至少在眼下写作的过程中,我还宁肯这么来激励自己:等到这些文字全都写成型了,也就有助于解释当今的危局,而且,没准儿还能沿着文中的逻辑,来展望何以走出这种危局。
需要交代的是,写进这本书中的文字,起因于一场跨国的学术对话。早在复建“清华国学院”之初,我之所以要设计出这“三大讲座”,正是为了像梁启超当年那样,以“讲学社”这样的民间机构,来多方邀请国际学术名家,促进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如今,借助于这次不期而至的“闭关”——它使我记起了张爱玲笔下的那篇《封锁》——这样的交流总算又深入了一步,至少它的后效是大大延长了,乃至至今都余音不绝于耳,触发了自己欲罢不能的文思……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当然也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尽管稍有自信地反忖起来,至少是横向地比较而言,我这人还不算太过“狭隘”的,或者还不能算太过“匠气”的,总还是愿意“遇书无所不读”的;可即使如此,如果按照平时的工作节奏,还真是找不到这样的机会,能把这些无可回避、念兹在兹的问题,都长篇大论地发挥出来,毕竟它并不是自己的“规定动作”。
可是,既然生存在这个扭结错乱的当代中国,谁又能在既夜深人静,却又无法入眠的时刻,不为这些火急火燎的问题而愁眉百结,而牵肠挂肚呢?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尽管这次“信马由缰”的、由着性子的写作,可以算是某种“意料之外”的收获,不过到了事后再来回想,却也算是在无形中检验了一番,自己在经年累月的、夜不成寐的阅读中,究竟涉猎过多少这方面的著作?
由此或许也不妨说,这次看上去“出乎意料”的写作,到头来又全然是“意料中事”。尤其是,到了这光秃秃的海滩上,除了随身携带的那几本书,以及平时顺手记下的一些札记,就再也找不到什么参考材料了。于是,只有在以往切实读过了什么,在工作间歇时曾经想过了什么,此刻才能下意识地联想到什么。当然话说回来,这样的写作条件也给自己这本书,带来了无可讳言的材料限制,只有留待今后再来补充了。
再向身边望望,其实越到了学术生涯的这个阶段,仿佛“天下无人不识君”的样子,就越需要默默地、多多地看书,尤其要看那些以往未曾涉猎的、未曾有幸去识其“玄奥”的书。这是因为,你这时即使还会走进课堂,也只是去那里传授自己的知识,而你本人已经无缘再从这样的地方,借别人的讲解来方便地获得新知了。且不说,那些纯粹为了糟蹋经费的会议,也只能白白地耽误你的功夫,绝不会发现多少有启发的情报。所以,越是那种到处“赶场”的学者,也就只能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丢人现眼、寿多则辱地重复“车轱辘话”。
不过,无论尚有什么材料上的缺憾,也只有留待今后再去增补了。而眼下心里边还不住念想的,则是越到了快要杀青的时候,越是隐隐地冒出了一丝不安:或许只是由着性子往下写了,就太过贪图一时间的“过瘾”了,遂又弄得跟去年暑假一样——上次就是在青岛的另一个 ............

书籍插图:
书籍《我们共通的理性》 - 插图1
书籍《我们共通的理性》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们共通的理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