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中转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天堂中转站
作者:[美]维多利亚·斯威特
译者:王君
ISBN:9787508693514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献给我的父母
以及
旧金山深池医院的患者们
媒体评论
这本书堪称同题材作品中的翘楚,读来酣畅淋漓,让人心旷神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书中充满深意的精神内核给灵魂带来的震撼,就好像猛地饮下一口杜松子酒,余香缭绕,回味悠长。在我们身边不乏描写时间与疗愈的作品,它们同样雄辩滔滔,提醒着人们重视时间对治疗的重要性,而《天堂中转站》的精湛之处在于,斯威特博士用贯穿几个世纪的完整视角清楚地展现了慢疗的力量,让人无法回避,更难以忘记。
——《纽约时报》
《天堂中转站》让我们拥有了看待疾病护理的颠覆性视角,具有启迪性。
——《名利场》
作者的笔触优美,立意深远。贯穿全书的许多隐喻都充满诗意,指向神秘的精神世界。读者并未因此觉得晦涩难懂,盖因作者以科学家的理性视角,将读者带回了现实世界。读完此书,无论你是慢疗的拥趸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不可知论者,都会理解并认同她对于医学实质的定义,即医疗事业不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且是一种使命和呼召:医患之间永远拥有一种世间独特的爱。
——《纽约书评》
斯威特用优美的笔触讲述了深池医院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她写出了那一条将深池医院里的人们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无论是医患间还是医生之间,如此真挚的情感在医疗界是罕有的,可能随着深池医院的拆毁,我们再也不可能见到了。《天堂中转站》是一本有重要意义的书,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在当今时代,医学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所有“医疗圈”的人都应该读一读,特别是那些渴望了解医学中人性课题的人。
——奥利弗·萨克斯
医学博士,著有《错把妻子当帽子》
本书讲述了一家出色的医院和医院里伟大的患者间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令人动容。《天堂中转站》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现代医学的转变:从人本的关怀照料到工业化的健康监护。本书的作者,也是深池医院的医生维多利亚·斯威特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位医生坚守的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字里行间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哲思和高超的讲述技巧。
——朱莉·萨拉蒙
引言
我与天堂中转站的缘起
我与天堂中转站的缘分,始于医学院病理学专业的临床实习,也正是在这里,我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的首次尸体解剖。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我早在刚入学第一个月就接触过尸体,甚至参与过解剖。然而,那时接触的尸体,很显然是经过甲醛处理、放置已久的标本,整个尸身早已和甲醛融为一体,并散发着浓重的气味,我的手也因为触碰过多而生出了褶皱。若不是浓烈刺鼻的甲醛气味,我常常忘记这些看起来和塑料制成的模型别无二致的是尸体标本。
犹记得当掩盖着这具尸体面部的白布被揭开时,我震惊了,一眼认出这就是贝克先生!他是我行医生涯的首批临床患者之一。贝克先生身形矮小而结实,吸烟导致的支气管炎使他的面部常显紫绀(发绀),肺气肿导致了肺功能受损和桶状胸。贝克先生也因此脖颈短粗,声音沙哑。他的病情还使得他的动静脉供血不畅。即便如此,我记忆中的贝克先生依然是一位善解人意、乐观开朗且积极活跃的人。正因为如此,我坚信他一定会治疗顺利,康复出院。可是事与愿违。
面对着这具尸体,我竟开始恍惚了。我深知这就是逝去的贝克先生,可不知为什么,又与我记忆中的那个人有所不同。更确切地说,这更像是贝克先生的蜡像,就像在蜡像馆展出的克拉克·盖博和温斯顿·丘吉尔的蜡像一样——看起来与本人一样,但并不是本人。
我回过神来,病理科医生已经打开了电锯,准备解剖这具尸体。我看着他打开贝克先生的胸壁,取出两个蜂巢状、水肿的肺叶。两个肺叶随即按照先右后左的顺序被分别称重。然后他取出心脏,并在称重后以克计重。我注意到,心脏的右侧因为受到肺部疾病的影响而肥大增生。完成胸腔部分的解剖后,病理科医生打开了尸体的腹腔,依照前面的方式分别对肝、脾、胰腺和肾等器官进行了摘取和计重。除了器官,病理科医生还检查了尸体中大大小小的血管,并对其状况进行标注。随后,他打开尸体的头部,大脑露了出来。我所看见的,和你们在书本上看到的图片一样——那灰色的、海绵状的大脑,呆板而无趣。如此这般操作之后,贝克先生完成了他的“使命”,我们完成了解剖。结束了,仅此而已,没有人会为这一切多费任何心思。
这件事之后,我陷入了一种不明来由的沮丧情绪之中。病理科医生手中那些微微颤动的内脏器官中,仿佛不存在任何人力未曾发现、不可发现或者无法开启的隐匿之处。放眼望去,除了内脏本身,再无其他可被洞悉。随着尸检的完成,贝克先生的身体好似一件破旧的衣衫,被置于角落无人问津。不可否认,贝克先生彻底消失在了尘世中,他与这尘世再无瓜葛了。
我感到有些东西消失了,可又说不上具体是什么。是贝克先生的呼吸吗?还是他的一举一动?抑或是他指尖的温度?此后,我再回忆起这个瞬间的时候,才意识到,当时消失不见的是最后一个无法打开的片状组织,就好像一个展开的棒球边角处的细小碎片。而这个细碎的存在,是贝克先生留在这世上唯一不可抹去的痕迹,即便锋利如病理科医生的电锯,亦不可割开它,更无法摧毁它。然而,我却无法看到它。
许久之后,我了解到医学上曾经对这“生者有而逝者无”的物质有过界定,还赋予它两个名字。它是拉丁语中的“圣灵”(spiritus),也是英语中的“精气神”(spirit),尽管前者听起来没有后者那么脆弱而易逝。圣灵即呼吸,是生命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呼吸,它随着弥留者的最后一次呼气而消失,猝不及防地离开了死亡的身体。
除了圣灵,先哲们亦称其为“生机”(anima),或者“灵魂”(soul)。相比之下,生机更好地体现出除呼吸之外,活着的贝克先生和贝克先生尸体间的第二个巨大差别,那就是生命活动。生机是激活并驱动身体的一种无形之力,它不仅意向明显而且作用于不知不觉间,因此鲜活生命体每时每刻都不停顿地进行微小的活动。由此而言,它与灵魂这个抽象概念不可完全等同。它体现在手指的微微颤动,展示于激荡在身体中心脏的每一次怦然,让我们的胸膛温和地上下起伏。这种感知让我们确认生命的存在。古代医学早已 ............

书籍插图:
书籍《天堂中转站》 - 插图1
书籍《天堂中转站》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天堂中转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