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无城_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解读早期中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引子
不是“无邑不城”吗?
不得不辨的城郭名实
城与城址
城市与都城
城与郭(小大城、内外城)
宫城与皇城
大家都曾怎么说
俞伟超:合东周两汉为一大阶段
徐苹芳:秦汉都城是划时代变革
杨宽:两汉都城无外郭城说
刘庆柱:秦汉都城形制滞后说
城郭形态千年观
文献的视角:大邑无城墉
一 魏晋以降 城郭里坊
魏晋至隋唐
宋元明清
二 秦汉京畿 帝国霸气
西汉长安:城郭之辩
是城还是郭
城外有无郭区
东西两市究何在
朝向与轴线
设计思想探源
秦都咸阳:有城还是无城
东汉洛阳:最后的无郭之都
三 东周城郭 乱世独作
内城外郭话春秋
鲁都曲阜
齐都临淄
郑都新郑
城郭并立惟战国
齐都临淄
赵都邯郸
鲁都曲阜
韩都新郑
燕下都
东周王城与成周
楚都纪南城
西土模式看雍城
四 三代大都 王国孔武
春秋:“大都无城”的孑遗
东周王城
晋都新田
楚都纪南城
秦都雍城
西周:“守在四夷”的自信
周原
丰镐
洛邑
曲阜与临淄
殷墟:开启数百年“无城”时代
洹北城(方壕)
洹南大邑
二里岗:城郭“帝国”二百年
郑州城
小双桥
偃师城
周边城邑
二里头:“大都无城”的肇始
二里头
从围垣到环壕
余论:晚出的大中轴线
后记
引子
不是“无邑不城”吗?
在人类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地域、哪个族群的人,比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诸族群更喜欢筑城了。“无邑不城”,只要人扎堆的地方就得围起来。卷帙浩繁的古典文献中,充斥着关于城与筑城的记载;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也随处可见至今仍耸立于地面之上的斑驳的古城墙。至于湮没于地下,为考古工作者发现而重见天日者,更是比比皆是。可以说,城是这块战乱频仍的土地上的一大“特产”。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大都——庞大的都城,城墙高耸,壁垒森严。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半个多世纪前还在的明清北京城,至今还断续可见的明南京城、元大都,淹埋于黄土下的北宋汴梁城,被考古学家移到纸面上的棋盘格似的隋唐首都长安城和东都洛阳城,等等。鳞次栉比的里坊或胡同,以及将它们圈围起来的高大城郭,构成了中古以后帝国都城最鲜明的物化表征。
不惟公众,学术界一般也把“无邑不城”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一个显著特色来加以强调:“城墙是构成都城的基本政治要素,没有‘城墙’的都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1]

“对于古代都城而言,城郭不是有无问题,都城的城郭是其标志性建筑,这是古代‘礼制’所限定的。”
[2]

但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一特征并非贯串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始末,而是有鲜明的阶段性。经历了数十年的田野工作与研究,学术界取得的大体共识是,拥有南北向长距离的都城大中轴线、城郭里坊齐备的古都布局,可以上溯到北魏洛阳城和曹魏都城邺北城。再往前追溯,如东汉洛阳城、西汉长安城乃至更早的先秦时期的都城,就不是那么形制规范、要素齐备了。中国古代都城的早期阶段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城郭齐备的状态源远流长吗?是单线平缓“进化”,还是有重大“变异”和波动?背后的动因又如何?何为城,何为郭?都城究竟朝哪个方向?如此种种,看似细碎,其实都是关涉中国古代都城甚至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大问题,因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学者间观点的严重分歧、激烈的论战,首先聚焦于汉代这一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果我们说,在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国家(夏王朝后期或商王朝前期?)诞生,到汉代的两千余年间,居然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城是没有大城的,甚至可以说这一千多年是不设防的时代,您相信吗?“大都无城”,就是我们对汉代及其以前中国古代都城形态的概括。要讲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整个中国古代都城做一个大场景的“巡礼”。而在这之前,先把上文中提到的令人眼晕的几个概念捋一捋。
北京城内城西城墙、马面、垛口,远处为西直门(《中国城墙》)
洛阳盆地的五大都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
不得不辨的城郭名实
上文中不经意间出现了“城”“城墙”“都城”“城郭”这几个相关联的概念。对它们的解释,学者们持不同的意见。为便于问题的展开,对本书用到的概念,先要进行较明确的界定。
城与城址
城,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列出三种:一是“城墙(city wall)”,二是“城墙以内的地方(within the city wall)”,三是“城市(跟‘乡’相对)(town,city,urban area,metropolis)”。第一种含义属于具体事物现象,“大都无城”的“城”,就是这个含义:大型都城大多不设防,没有城墙;第二种含义是从聚落形态上看的,“长安城”“北京城”的“城”,都是这个意思;第三种含义则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给出的定义,当代汉语中的“城乡接合部”“城乡差别”中的“城”,就是这个含义。
显然,与考古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第二种含义。由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遗址,故一般以“城址”一词称呼这类带有围墙的聚落遗址。其实,广义的“城”指人们在聚落上构筑的区隔性设施(以防御性为主)及拥有这种设施的聚落。这种设施一般为墙垣,但也包含其他构筑物如壕沟、栅栏等,以及部分利用自然之险形成的防御系统。
这里还有必要对“聚落”一词略加解释。在词典中它也有两种释义,一是“人聚居的地方(settlement)”,一是“村落(village)”。在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界,一般用第一种含义,表示人类居住方式的一个大的范畴。因此,一般所说的“聚落”,包含城市和村落两种大的居住形态。学界常用的“聚落形态”“聚落考古”等词组中的“聚落”,都是这一含义。
城市与都城
城市是一种区别于乡村的聚落形态。它相对晚出,仅见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国家产生后的阶段。其本质特征是,较大规模的聚居、居民构成复杂化、往往是区域或社会组织的中心。这样的表述,应该可以涵盖古今中外的所有城市。
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要晚到宋代以后才兴起
[3]

,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早期城市具有浓厚的政治中心的色彩,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
[4]

。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城,当然是这类城市的重中之重。
相关概念界定示意
值得注意的是 ............

书籍插图:
书籍《大都无城_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解读早期中国)》 - 插图1
书籍《大都无城_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解读早期中国)》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都无城_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解读早期中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