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套装共4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九章从九鼎迁秦到天下归一
《荀子·王霸》:“天下归之之为王。”
天下如何“归”秦?秦又如何称王?
马克思说:“到目前为止,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恩格斯又说:“……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一、西周国与东周国西周末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儿子平王即位,为躲避犬戎,迁都洛阳,由此揭开了东周史的篇章。
周王室在东迁后地盘一天天缩小,内部又多次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因而更趋衰落。到战国时期,周王室只占有都城洛阳及其附近相当于现在十多个县的一片土地,并不时受到大国的攻击。7个大国根本瞧不起周王室,有时连一点面子也不给,周王室实际降到了一个小国的地位。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只据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周王室,又发生分裂,分成东周与西周两个小国。
周考王(公元前440~前426年在位)时,考王封他的弟弟揭于洛阳,此为西周桓公。桓公的孙子惠公即位后,又封他的小儿子班于洛阳东面叫巩的地方(今河南巩县),号为东周惠公。这样,在周王室的领土内就冒出了西周、东周两个小国。这两个小国又互相攻战,兵戎相见,并逐步占据了周王室的土地。以至到赧王(公元前314~前256在位)时,周天子已无容身之地,或是寄住西周,或是寄住东周。
不过,象征周天子权威的九鼎却为西周拥有。
二、秦夺九鼎周王室的衰落史,恰与秦国的兴盛史相伴随,呈现出一反一正之势。
当年,犬戎肆虐,幽王被杀,是秦襄公挺身而出,率领骁勇的秦族儿女,顶住了犬戎的进扰攻掠,并护送平王一行顺利东往洛阳,重建国都。为此,周平王特地封秦襄公为诸侯,并将昔日周族的聚居地沣、岐一带赐予秦族。秦由此立国,跻身于诸侯国的行列,并因平乱救周、力挽危局的壮举,令东方的那些老牌诸侯国刮目相看。
然而,不知是历史的一种偶然巧合,还是冥冥上苍所做的故意安排,400多年后,日益强大的秦襄公的子孙们,却绝灭了由周平王下传了22世的天子“龙种”。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一年,周赧王五十九年),攻伐赵国邯郸的秦军,继续向韩、赵发动攻势。秦将摎伐韩,取得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登封西南),斩首4万;又伐赵取得30多个县,斩首9万。值此之际,东方各国又发动联合抗秦。在韩、赵等国的影响与胁迫下,不识时务的西周公也卷入了这次活动。联军打着周王的旗号,合纵抗秦。
昭王大怒。秦国早就想在地图上抹去西周,尽快扫除统一天下的一个障碍。西周参与反秦,正好给秦国出兵以口实。昭王命令秦将摎向西周进攻。大兵压境,西周公吓得魂不附体,忙向秦军投降,叩头认罪,并将其所辖的36个城邑、3万人口全都献给秦国。
同一年,西周公和周赧王相继死去。赧王一死,挂名的天子从此就没有了。又过7年,即公元前249年,秦庄王又将东周灭亡。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姬姓周王朝,灰飞烟灭。
在西周覆亡的次年,秦将代表天下的九鼎,从西周搬到秦都咸阳。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时奉为国宝,拥有九鼎者即为天子。成汤灭夏桀,将九鼎迁到商邑。武王灭纣,又将九鼎迁于洛阳。这象征着天子权力的9只宝鼎,长期收藏在周王室的宗庙里。周王室衰微以后,一些诸侯国开始觊觎九鼎。他们以为,如果得到此物,就能挟天子而号令天下,称霸、称王。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挥师北上,饮马黄河。周定王派使者去慰劳,楚庄王竟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流露出取而代之的意图。“问鼎”一词由此出现。
在此次夺得九鼎之前,秦国早就对这九只宝鼎梦寐以求了。一次,秦国兴师临周,想获得九鼎。周王室连忙向齐求救。齐兵出,秦兵退。可周王室没想到,前面赶走了虎豹,后面又来了豺狼。齐国也提出相同的要求:将九鼎给我。这可急坏了周天子,周遂派颜率到齐国劝说齐王。颜率说,齐国要九鼎,必然得经过魏国或楚国。魏国、楚国知道此事,怎会善罢甘休,他们肯定要将此劫去。颜率又哄骗道:这鼎可重啦,每鼎需要9万人牵引才能拉动,那九鼎就要81万人。这么多人可从哪里来呢?齐王只得作罢。
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因九鼎入秦,公元前254年,各诸侯国相继派出专使到秦国祝贺。对这件大事,秦国史书上特别记载有“天下来宾”一条。
据说九鼎迁秦在过泗水时,其中一只飞入泗水。所以秦国只得到8个,但习惯上仍称九鼎。
三、兼并战变为统一战秦夺九鼎,诸侯国竞相祝贺,这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为形势所迫、无可奈何,都反映了以秦代周已成为日趋明朗的天下大势。但大势归大势,东方诸侯国仍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抗争。
在九鼎迁秦以后的13年里,东方国家为了抵抗秦国咄咄逼人的东进之势,曾两度组织大规模的联军,合纵抗秦。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由魏国的信陵君发起,韩、赵、魏、燕、楚5国联合攻秦。五国联军打败秦将蒙骜,并追至函谷关而还。公元前241年,楚、赵、魏、燕、韩再度联手,由楚国春申君任指挥,声势浩大的五国联军一直打到函谷关前。然后,由赵将庞煖当先锋,率领精锐部队,深入到秦国腹地。然而,当先锋部队打到蕞邑(今陕西临潼北)时,遇到了秦军大举反攻,奋勇冲杀,联军支撑不住,仓皇四逃,全线崩溃。
公元前241年这场喧闹一时的联合抗秦,终以溃败告终,它成了战国合纵反秦运动的最后一幕。自此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联合攻秦了。秦国在战国后期的整个战局中,确立了优势与主动的地位。
秦王政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取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赵国。因为,赵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强,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当时,北方的匈奴不断向中原入侵,为了御守,赵国需花费很大的力量修筑长城。燕国就乘机向赵进攻,两国之间矛盾很大。秦国瞅准了时机,向赵国发起攻势。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将王翦率军顺利地攻取赵的阏与(今山西和顺)、橑阳(今山西左权)。秦将桓、杨端和又攻占赵的河间六城(在今河北、山东间)以及邺(今河北磁县东)、安阳(今河南安阳)。这时,赵国的军队正在庞煖率领下向燕进军,他们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秦王朝(套装共4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