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哲学的趣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言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人与兽:认识我们自己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
第三章 幸福人生:古代与现代
第四章 理性、知识与怀疑论
第五章 逻辑学与现实
第六章 一切始于何时?它们究竟为何物?
年表
索引
序言
赵敦华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非常简明导论”(Very Short Introduction)[1]系列中的书篇幅虽然非常简短,但内容却不浅显。从我过去读过的几本书来看,如果没有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基础,读这些“导论”可能会有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就拿朱莉娅·安纳斯写的这本《古典哲学:一个非常简明导论》来说,全书似乎缺乏一个导论所具备的完整结构和一以贯之的线索,似乎只是在讨论一个个现代读者可能会有兴趣的哲学问题。但有希腊哲学基础的读者,不难看出作者介绍希腊哲学的一个完整思路。
本书从美狄亚杀子的希腊悲剧切入,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她的残忍选择是邪恶的,还是值得同情的,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呢?这是一个困难的哲学问题,西方哲学家为“自由选择”问题讨论了几千年。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希腊哲学的灵魂观。本书第一部分于是开始介绍希腊哲学家的灵魂学说。第二部分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典范,介绍希腊的政治哲学,把个人的灵魂与城邦(即柏拉图所谓的“大写的人”)联系在一起。第三部分讨论伦理学问题,把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第四部分讨论知识论问题,把如何正确认识事物和如何获得幸福联系到一起。第五部分讨论希腊人的形而上学思想,把世界观与思维逻辑联系在一起。最后在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和思想的比较之中,介绍古典哲学到中古哲学的过渡,写到奥古斯丁时的晚期罗马哲学为止。
哲学导论可以有不同写法:可以按照哲学史的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照问题来归纳;可以由面到点,也可以由点到面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的书,通常采取哲学史和由面到点的写法。读者看到的这本关于古希腊哲学的导论,采用的是以问题为中心,由点到面的写法。这种写法的哲学导论是对哲学史著作的一个补充,而且有吸引人之处。比如,可以避免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直接进入具有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再如,不必介绍古人发现、发展某种学说的过程,而集中关注这一学说的疑难问题,从而启迪读者的思考,等等。
虽然有这些优点,我还是要提醒读者,如果要在哲学问题的思考中得到自己的洞见,就需要比较全面地把握哲学史的基础知识,多读一些哲学经典著作。黑格尔说,哲学有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普通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人们是穿着家常便服走过的;但在另一条道路上,充满了对永恒、神圣、无限的高尚情感的人们,则是穿着法座的道袍阔步而来的”[2]。在我看来这两条道路的方向不必相反,“穿着家常便服”的人,难道就不可以“充满了对永恒、神圣、无限的高尚情感”吗?任何学习、思考和探究哲学的人,都应该把直白的语言、明晰的思想和深邃的观点、全面的理论结合起来。否则,业余的哲学爱好者就只能是“民间哲学家”,而与哲学专业研究者闹对立。西方社会之所以没有这种对立,与职业哲学家所写的普及读物有关。我希望这本《古典哲学》不但对业余的哲学爱好者有启发教育作用,对哲学专业研究者也有借鉴作用,以此为鉴,多写一些有学术品位、短小精练的哲学普及读物。
最后想对本书的题目说几句话。这本题为“古典哲学”的书,名大于实,名副其实的题目应该是“西方古典哲学”。这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西方哲学界的普遍现象。比较中西作者写的哲学著作的标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差别: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大多径称“哲学史”或“哲学理论”,而不特意标明“西方哲学”,因为在西方作者的心目中,西方哲学是普遍性的理论,西方哲学即哲学一般。而中国哲学家有着强烈的特殊主义自觉,绝无把“中国哲学”当作“哲学”一般的“奢望”。在我看来,西方哲学的“野心”未免太大,中国哲学的“胆子”未免太小,两者是可以互补的,而且我们需要东西互补的哲学。这本关于西方古典哲学的书后有一年表,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这段时间是中国诸子百家、儒释道三足鼎立时期,也是印度吠陀奥义和佛教、耆那哲学盛行时期。至少综合了中西和印度哲学的这些内容,才是名副其实的“古典哲学”。我期待着这样的《古典哲学》早日问世。是为序。
2007年岁末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注释】
[1] 该系列名称译林版定为“牛津通识读本”。——编注
[2]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上册,第48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
前言
计划写作一本关于古典哲学的通识读物令我着迷了一段时间。我要感谢克里斯托弗·吉尔、劳拉·欧文、大卫·欧文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一位读者,更要感谢谢利·考克斯给我的鼓励和对该书的评论。还要感谢辛迪·霍尔德在校对和编注索引方面为我提供的帮助。自不待言,本书中出现的疏漏与不足责任在我。谨以此书纪念我的朋友琼·汉普顿,我多么希望她已读到这本书。
导言
通识读物的目标并不高。但它为读者提供了直接接触这一题材的机会,并引导他们径直切入该题材的核心内容。在本书中,我尽量运用对话的方法将读者带入古典哲学,这种对话形式是讨论和论战的重要传统,我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后仍能将这一对话继续下去。
由于我集中讨论了古典哲学中显而易见的主要特征,因此便没有以标准的时间顺序来叙述传统。这不仅是因为本书非常简短,那样做不足取(因为传统过于丰富无法被囊括在一个极短小的篇幅中),而且也因为加深初学者对古典哲学兴趣的书籍并不缺乏。推荐书目部分告诉你如何起步,今日的初学者所能利用的各种参考书、译文和手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我首先在第一章(“人与兽:了解我们自己”)向读者介绍了古典哲学中的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存在于我们自身的理性与情感冲突的问题;这是一个易于理解的问题,是现代读者在不了解所涉及的学说时便可进行探索的问题。我希望讲清楚古代辩论传统的向心性,以及对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现实关怀在古代传统中所具有的中心地位。在第二章(“我们为什么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我反过来集中讨论使我们与古代哲学著述者拉远距离的因素。一方面是实际时间的久远以及许多痕迹的消失,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古典哲学的趣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