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最近十几年来,国内以企业为题材的书越来越多,但这样的书很容易流于讲些特殊的故事。我之所以愿冒“风险”写一本以一个企业为主角的书,是因为这个企业——京东方——是一个具有工业意义的企业。第一,如果从她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算起,那么她的历史几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一样长,所以她的经历反映出中国现代工业史上的所有重大主题。第二,她在过去十几年间的奋斗是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崛起的一个主要动力源,而这个崛起又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所以追溯和分析她的经历可以揭示一系列有关企业战略和中国工业发展的重大主题。因此,我从一开始就决定把这本书写成一部通过企业来反映中国现代工业史的书。这个视角正好把我过去习惯的视角颠倒过来:不是从工业去讨论企业,而是从企业去讨论工业。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实际上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9—2010年以课题形式对中国液晶显示器工业做的研究,第二个阶段是从2012年年末到2015年9月对本书的专门写作。虽然两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构成了第二个阶段的重要基础。
2008年夏天,我多年的朋友、资深媒体人士方向明向我讲述了京东方的故事,并建议我研究一下这个企业。当时因手头的工作而拖延了一段时间后,我和两位博士生于2009年4月初对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进行了第一次访谈。那是京东方扩张的前夜,我们意识到发展平板显示器工业对于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是我以这个主题申请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课题。不过,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研究任何一个过去不熟悉的工业都是非常耗时耗力的,我们不得不从头开始理解液晶显示器〔1〕工业的相关知识以及演进的历史。
我们的研究开始后,京东方也开始扩张,同时液晶显示器工业的政策环境也发生一个重大变化。当时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制订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规划,其中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第一次把“新型显示器件”列入国家政策支持的范围,只是那时政府有关部门还是把发展这个工业的希望寄托在与外资特别是中国台湾企业的合作。京东方于2009年4月上马合肥6代线(中国第一条高世代线),8月末上马北京8.5代线。后一个项目上马的消息立刻引发了一场“液晶热”——多年来拒绝向中国大陆转让高世代生产线或在中国大陆建线的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一夜之间改变态度,纷纷要在中国大陆建线。虽然当时还看不清京东方能否成功建成这两条高世代线,但中国发展液晶显示器工业的两条道路问题——依靠中国企业的突破还是依赖引进外资生产线——已经凸现,于是我们的研究焦点指向政策。
2010年6月,由我和博士生蔡莹莹署名的液晶工业报告(14万字)完成并提交。这个报告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提供了全球液晶显示器工业的历史,另外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京东方进入这个工业的历程,最后三分之一是讨论政策。这个结构的形成是为了回答当时最难的一个问题:京东方的扩张行动能不能成功?由于京东方的6代线和8.5代线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建的高世代线,而且京东方还处于亏损的状态,所以她受到许多非议。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悬念,无法肯定回答。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考察全球液晶显示器工业的演进史,以从中概括出可以帮助判断京东方的行动是否合理的工业规律。对这段技术和工业史的考察花去了写报告的大部分时间,但结果是使我们坚信京东方的战略无可厚非,尽管我们无法直接回答其具体项目是否一定成功。在理论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液晶显示器工业报告的结论主要有三点:应该摈弃引进生产线和外资的做法,转而采取支持自主技术学习和创新的政策;把支持中国竞争性企业的成长当作产业政策的核心;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需要政府的积极作用并要求政府能力的成长。这个报告的全文从未公开发表,主要内容曾经在《中国工业报》连载。不过,后来在网上流传的诸如“红色帝国血泪史——液晶的世纪战争”〔2〕“液晶战争——京东方8.5代线液晶生产线”〔3〕等网文的主要内容,其实都是未经许可源自我们的液晶显示器工业报告,尤其是报告的工业史部分。
液晶显示器工业报告完成后,我的研究又转向其他方面,但从此关注着这个工业的发展并继续与京东方保持着联系。此后,方向明多次提议把报告改成一本以京东方为重点的书,这个提议后来也得到京东方方面的认可。但我还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下决心去做,实在是因为太忙,而且深知把报告变成书并不容易。研究报告是写给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看的,重点是讨论工业层次上的政策问题;但书是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重点是企业的经历,两者非常不同。事实证明,除了液晶显示器工业史部分(见本书第三章),报告的内容没多少可以用于书里,书必须从头写。不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对于写作本书非常重要,使我们理解并熟悉了这个工业的基本情况,所以也是形成本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直到2012年11—12月间,我才有时间开始写这本书。当时京东方已经有4条生产线实现满产满销,并在当年实现了主营业务的盈利。这是一个重大转折,标志着京东方在这个新兴高技术工业中的成功和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的崛起。当我们把京东方作为本书的重点时,围绕着企业战略和行动及其工业背景的问题实际上更多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政策环境和社会条件都不那么有利的情况下,本身就处于边缘地位的京东方为什么执意要进入这个“江湖险恶”的高技术工业?无论是从经济学的“最优选择”还是学院派的战略理论出发,都无法解释这个行动。于是,为追寻京东方的行为,我们的目光又指向历史。虽然本书的重点是讲述京东方发展半导体显示工业的战略及其行动,但理解其战略的形成却必须追溯她的全部历史。于是,写作本书就变成了又一个研究过程。只是当我们发掘出来北京电子管厂的历史轨迹和中国电子工业的演变脉络后,我们才终于明白京东方的力量源泉是如何在历史传承、裂变和新的创造之间的结合中生成的。如此追寻问题答案的方式也使本书具有了工业史的性质。
这里必须提到蔡莹莹博士的工作。她博士毕业后,从2012年8月到2013年年末在京东方工作了近一年半。现在回想起来,她的那段经历可以说就是为了这本书而工作。由于京东方乐见本书的出现,所以同 ............

书籍插图:
书籍《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 插图1
书籍《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