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体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什么是主体性?
作者:【法】让-保罗·萨特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出版时间:2017
ISBN:978-7-208-14445-3
本书由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前言 意识和主体性
米歇尔·盖伊 拉乌尔·基尔希迈尔[1]
我们要读到的,是1961年12月萨特应葛兰西学院之邀在罗马作的报告,此前1960年4月,他刚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e)。这部哲学巨著构成了一次与马克思主义的交锋,虽然这种交锋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悖论性评价:马克思主义已停止不前[2],同时,它构成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地平线[3]。
为什么这次报告是在罗马而不是在巴黎举行呢?早在1952年,萨特就成为了共产党的“同路人”,但1956年,萨特谴责苏联对匈牙利的干涉,宣布不再扮演“同路人”的角色,从那以后,法国共产党就再也不可能邀请他了。相反,意大利共产党因为在文化和知识上的开放态度,不可能不注意到萨特的著作。政治学家马克·拉扎尔(Marc Lazar)强调了一个事实,即法共最多是为知识分子保留一个专家的角色,而意共则更愿意他们介入到哪怕是政治的定义中来:“尽管在一些时期,比如在冷战期间,党的领导和知识分子之间爆发过一些冲突,但文人学者的思考,尤其是在葛兰西学院内部提出来的一些思考,对制定党的政策却有所贡献。有知识分子(更经常地是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在党的领导身边,更有利于催化内部的理论和文化讨论。”[4]罗马的葛兰西学院,尤其发挥着“名副其实的党的领导的思想实验室”[5]功能。这样的学院希望聆听《辩证理性批判》作者的声音,也就可以理解了。
从发言一开始,萨特就把自己的抱负确定为,将主体性置于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核心,以重新赋予它一度失去的活力。与此同时,萨特还对卢卡奇(Georges Lukács)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批判,尽管在那个时代,并且直到现在,卢卡奇的主要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Histoire et conscience de classe,1923)都被看作对萨特所持有的那种抱负的回答。
卢卡奇无可争辩地出现在萨特的思考中。在《方法问题》(Questions de méthode)[6]中,萨特提到了卢卡奇的著作《存在主义或马克思主义》[7](Existentialisme ou marxisme,1948),并误引为《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Existentialisme et marxisme)(这个笔误并非没有意味,而且对当前的评议来说,肯定具有意义)。在这部手法平庸的著作中,卢卡奇把本质上是萨特式的存在主义,揭露为一种新的变形的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本身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用来保障自身合法性的意识形态武器。卢卡奇否认一切唯科学主义(并没有说服人),以发展出一套非机械论的唯物主义而自豪。所谓的非机械论的唯物主义,即不是静止地,而是在其发展中抓住实在性(réalités)的本质。然而,这并不能避免机械论,因为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被动地得到意识的反思。
但是,必须注意,整个1960和1970年代,法国读者更多地转向《历史与阶级意识》[8]这部在哲学上质量完全不同的著作,该书法文版序言中介绍说,它是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该死的书”,获此头衔的还有卡尔·柯尔施(Karl Korsch)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arxisme et philosophie)[9]。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党一样,都发出了强烈谴责,指责卢卡奇和柯尔施是修正主义、改良主义和唯心主义。阿克谢洛斯提醒我们注意,对卢卡奇和柯尔施的这些批评,受到对唯科学主义和对自然科学的客观主义崇拜的影响,并受到关于真理的庸俗实在论定义的滋养,这种庸俗实在论把真理定义为表述与其外在对象的符合。
卢卡奇的方案,是掌握通过社会实践(praxis)和阶级斗争而展开的社会、历史经验的总体性(totalité)。这个范畴有助于理解中介(médiation)这种过程,它保证了陷入人为性的直接性与正在生成的总体性之间的联系,并允许持续不断的超越。党具有一种“有意识的总体意志”,所以有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有能力决定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式(Gestalt)。正因为如此,卢卡奇才致力于分析把一切都变成商品的物化(réification),并把一切都归纳为“理性主义的虚假客观性”或“唯心主义的虚假主体性”。世界,作为由人类的生产创造的总体,像陌生物一样矗立在意识面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物化达到其极点,多亏了党,无产阶级担负了结束物化的任务。
在题为“阶级意识”[10]的那个文本中,卢卡奇引入了客观可能性(possibilité objective)的概念:“将意识与社会总体联系起来,就能发现人们在特定的生活状况中可能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感情,如果能完全把握这种状况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利益(既从直接行动,又从与那些利益相一致的整个社会结构方面完全把握),就能发现与其客观状况相符的思想等等。”[11]作者更明确指出,这类状况只是以有限的数目出现,但同时,理性、适当的反应,就必须被赋予(adjugée)生产过程所造就的状况类型—而这种反应不是别的,就是阶级意识。作为总体的阶级在历史上的决定行动,就是由这一意识所支配的。同样重要的是,不要把阶级意识混同于无产者个人或群体的心理意识,因为它是“有意识的对阶级历史状况的感觉”[12]。阶级意识属于赋予(adjudication)[13]逻辑的范围,它是由阶级利益“决定的”(imputée)[14]。卢卡奇在这篇文章的题记中引用了一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这段话萨特也提到了:“问题不在于某个无产者或者甚至整个无产阶级暂时把什么想象为自己的目标。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存在必然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15]
这样的分析使得卢卡奇指责“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没搞清楚,对社会本质的理解只有对无产 ............

书籍插图:
书籍《什么是主体性? 》 - 插图1
书籍《什么是主体性? 》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什么是主体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