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的目光_西方绘画500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9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西方绘画500年,我们看到了什么?
美术史的线条
艺术史的隐线
郑重其事的肖像
看风景的,原来是人
关于巴洛克时代
《宫娥》,另一种再现可能
市民社会中人的主体性觉醒
现代绘画的分歧与重构
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的分歧
莫奈的幽灵
关于梵·高的鞋的罗生门
重识萨金特
梦与荒谬
借镜日本
东西方的相遇:日本风与印象派
西画东渐
后记
西方绘画500年,我们看到了什么?
◇
包林
2018年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了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收藏的60件西方画作。日本对西方绘画的收藏在亚洲国家中首屈一指,不少展品是20世纪80年代其经济鼎盛时期的入囊,单从数量来看,亦是一份对自身明治维新以来的志向并不意外的证明。
观众踊跃依然。让我想起了以往的西方绘画来华展,例如15年前的印象派绘画展和40年前的法国乡村绘画展,都会激起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热情。不过,以往的来华展专题性强,时代特征鲜明,而此次展品有如过往的时光碎片,将其拾掇在一起,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其实,这些画从技法到语言的变化还是有迹可循,例如其中的三幅肖像画。一是展线上的第一幅画,16世纪初乔凡尼·贝里尼的《行政长官的肖像》,二是展线中后部分马奈的《漫步》,作于19世纪下半叶,三是展线结尾处安迪·沃霍尔的《女人》,作于20世纪下半叶。这三幅画分别产生于西方500年历史进程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含有多重的信息。
威尼斯画派开创人贝里尼的才艺可从这幅作于1507年的木板油画中领略,《行政长官的肖像》画幅尺寸只有50cm×35cm,与A3复印纸大小差不多,但刻画入微。画中人蓝色暗纹的丝绸外套与白领衬衫整齐的边,醒目的猩红缎带与金黄的茸发,还有眼神与嘴角的描绘都突出了光感和质感,烘托着这位城邦共和国主人的高贵和威严。此画为贝里尼77岁高龄时作,画面色彩柔和,细节不苟,形象如生,可见他在技法上的严谨与古典精神的贯通。如今西方画家动辄会向300多年前的古典主义画家普桑致敬,而普桑当年宁可不当路易十三的宫廷画师也要待在意大利,他是在向贝里尼致敬。
在《行政长官的肖像》之后373年,《漫步》出现了。马奈1880年所画的这幅贵妇像为92.3cm×70.5cm,比贝里尼的肖像画要大一倍。《漫步》的画面显得轻快,像是一气呵成,黑衣贵妇与背景树丛都留下动感的笔触,倒像是未完成的画稿。要知在马奈之前的很长时期,笔触在西方的油画作品中是见不到的,绘画就像戏剧中的亮相定格,完整性不可或缺。此画与马奈在《草地上的午餐》《阳台》《奥林匹亚》等其他作品一样,并非随意,而是另一种执意,他放弃文艺复兴以来孜孜以求的再现性完美,画就是画,不再是戏剧的定格。
乔凡尼·贝里尼《行政长官的肖像》约1507年 木板油画 50cm×35cm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藏
爱德华·马奈《漫步》约1880年 布面油画 92.3cm×70.5cm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藏
我们继续看展线最后的作品,这是安迪·沃霍尔的《女人》,1975年所画,作画时47岁,与马奈画《漫步》时差不多,但101cm×101cm的画幅已经超出头像的真人大小了,这在西方传统的人物画中似不曾见,大头像只会出现在现代广告中。20世纪以来人们记录形象的最主要方式是摄影,许多画家都是借助摄影图像来创作,但没有像沃霍尔这么直接的,将图像在丝网印上直接放大,复制美女在看摄影镜头,复制镜头中闪光灯的投影。安迪·沃霍尔遇上了美国消费社会的繁荣期,相比那些同期如苦行僧的抽象派画家们,沃霍尔走的是大众路线,他在复制公众的视觉经验,复制人人都熟知的视觉符号。古典时期的那种内在的、形而上的审美叙事被他完全抹去了。
这三幅画的差别在于:贝里尼的画作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对完美的追求,工业革命时期的马奈则疏离了这种完美,安迪·沃霍尔则直接迎合消费时代的图像生产,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像是在宣告西方艺术历史的终结。
这三幅画的图式变化也是西方从文艺复兴走向工业社会的具体缩影,其中离不开启蒙运动以及后来科学实证主义的引领。西方绘画前300年的发展是技术理性的成果,例如油画从重商主义的北方尼德兰地区开始,油性技术的出现让精描细绘、反复罩染、隐去笔痕成为可能,加之率先使用凹面镜引入暗室的投影来校正肖像轮廓的准确性,让画面得以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这些新技术传至意大利,才会出现以贝里尼、提香、乔尔乔内为代表的突出光影色调的威尼斯画派,而后,在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至现实主义等不同阶段的绘画中,无论审美趣味如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以焦点透视为基础的写实体系,这也成为西方学院派绘画的标准。碰巧的是当这套写实体系在19世纪达到成熟时,快捷、简便、成本低廉的光学成像摄影术诞生了。发明摄影术的法国人达盖尔本身就是画家,他认为暗箱成像的功效远超绘画,那些画中人面对画家与面对照相机镜头时的摆拍没有什么区别,有区别的是照相机能在最短时间“画”出一幅画。达盖尔预见到了光学领域中的科技发明对绘画的贡献,但绝对没有想到西方绘画新一轮的革命会由此产生。
从马奈《漫步》之后的展线画作可以看到,那些进不了官方沙龙的印象派画家们放弃了学院派的标准,于乡村田野,于春夏秋冬,在阳光下写生,他们画笔下的点和线不再涂抹融入体块,色域之间不再刻意衔接,他们甚至开始有些类似于我们的山水画家,看重画面的留白,要的是画面的构成而不是透视空间的再现,进而他们成为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绘画孜孜不倦追求完美的叛逆者,坦然于画面的开放和不完整,与摄影术彻底拉开了距离。这一趋势延续到了安迪·沃霍尔的时代,正好完成了西方绘画的周期性变革。既然生产方式变了,消费模式变了,绘画也随之改变,这种变化总是否定之否定的继续。
相对于西方绘画的周期性变化而言,我们的绘画至少有1000年是超稳定的,只是最近100年间,当西方绘画从技术理性的“为用”走向自我表现的“为体”之时,我们的绘画从原来的写意“为体”走向了反映现实的“为用”。这个“为用”,就是引入西方绘画花了300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完整写实体系。当初徐悲鸿请来的是“赛先生”(技术理性),林风眠请来的是“德先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交织的目光_西方绘画500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