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与心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pyright © 2018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事迹与心迹/余斌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
ISBN 978-7-108-05895-9
Ⅰ.①事… Ⅱ.①余…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23240号
选题策划 知行文化
责任编辑 马 翀
装帧设计 刘 洋
责任印制 卢 岳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市松源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9年1月北京第1版
2019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635毫米×965毫米1/16
印  张 15.75
字  数 181千字
印  数 00,001-10,000册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目录
鲁迅与广告
鲁迅的书账
“同路人”茅盾
茅盾小说中的性描写
茅盾与莫泊桑
《十八春》的雅与俗
张爱玲与林语堂
“白话邪宗”
姚颖与《京话》
徐与他的现代鬼故事
“诗人”邵洵美
《续结婚十年》“索隐”
石挥的小说
林语堂的“加、减、乘、除”
“妾身未分明”
《大地》风波
西南联大·大观园·鹿桥
《未央歌》与古典小说的文人传统
初期白话文
传记文学的两途
序跋之类
从“新格拉布街”想到“亭子间”
“三底门答尔”
劳动者的形象
记忆的修正
没“戏”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同人杂志
几则书刊广告
作家与出版家
不完整的书
社会小说的“作法”
尊卑有序
通俗作家的自卑心态
雅俗之间
旧武侠·新武侠·超新武侠
后记
鲁迅与广告
把鲁迅这个名字与广告扯到一起似乎有点不伦不类,甚或有几分亵渎,因为人们对广告多的是厌烦,少的是好感。都说现今是信息时代,而最富侵略性的信息,恐怕首推广告,因为它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而那内容又皆咄咄逼人,足以“振聋发聩”,或是极尽挑逗之能事,隐然有你若不受招徕便要追悔终身之意。以我们对广告如此恶劣的印象,实在难以想象鲁迅与广告会有何瓜葛。
不过鲁迅的确草拟过不少广告,《鲁迅全集》中收录的就不下十数条,而广告的确也有不自吹自擂、据实道来的。
登在《京报副刊》上的《苦闷的象征》广告文曰:“这其实是一部文艺论,共分四章。现经我以照例拙涩的文章译出。并无删节,也不至于很有误译的地方。印成一本,插图五幅,实价五角。鲁迅告白。”这里毫无渲染,且特别声明书的性质,“其实”二字下得尤妙,犹云:“书中并无‘性苦闷’之类,对某类书有特别兴趣之读者诸君幸勿误会。”搁在今日某些书商、出版社手里,那书名正可利用或是正希望其能有误导之效的,做此声明,岂非自断财路?
不妨拿近年某出版社所出林语堂《红牡丹》一书做个对照,那上面的广告语赫然写着“性的冲动,情的需求,演出一幕又一幕的风流艳事”。这已是堕入地道的“瞒与骗”了,我们通常所见的广告虽不致如此,然而夸大其词却是不免的,而说大话、唱高调,里面有意无意间实在也就含了“瞒与骗”的成分。鲁迅一生最反对瞒与骗,反对假大空,此种精神甚至也具体而微地体现在他拟的广告上。最好的例子是他为《莽原》重拟广告一事。
1925年,《京报》主持人邵飘萍与鲁迅商定出《莽原》周刊,随《京报》附送。邵飘萍遂拟了一条广告登在报纸广告栏内:“思想界的一个重要消息:如何改造青年的思想?请自本星期五起快读鲁迅先生主撰的《××》周刊,详情明日宣布。本社特白。”头一句即拉开架式,先声夺人;第二句问来亦是动人听闻,后面隐去刊名,则是故弄玄虚,设置悬念——广告的种种招数都用上了,似乎也并无大错。不道鲁迅看后大不悦,斥为“夸大可笑”,遂以第三者口气重拟一条,并“硬令登载”,且“不许改动”。于是第二天的《京报》上又出现了一则广告,云新出周刊一种,“是为《莽原》。闻其内容大概是思想及文艺之类,文字则或撰述,或翻译,或稗贩,或窃取,来日之事,无从预知。但总期率性而言,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云。鲁迅先生编辑,于本星期五出版。”——恳挚实在,诙谐风趣,与邵的夸张招摇恰好相映成趣。
但是事情还没完。邵飘萍虽因“硬令”,只好刊出,内心却大约觉着太不像广告,故又在广告之后加了几句“无聊的案语”曰:“上广告中有一二语带滑稽,因系原样,本报记者不便僭易,读者勿以辞害志可也。”鲁迅看了哭笑不得,给许广平的信中叹道:“做事遇着隔膜者,真是连小事情也碰头。”
鲁迅多半是要碰头的,因为他与“广告界”的精神实在大异其趣。广告的本意大约不过是广而告之,据此,广告的要求应是准确地传递出某种信息,而商家做广告意不在此,要的是“轰动效应”,是轰动带来的经济效益。依照前者,鲁迅的广告可得满分,依照后者,则恐怕要判不及格了。
当然,鲁迅的广告还不止于据实相告,字里行间有调侃,有讥嘲,诸如“或稗贩,或窃取,来日之事,无从预知”之类的“滑稽”语,并非有意滑稽,亦非刻意摆出低姿态,而是暗有所指,比如这里就是和夸饰的作风唱对台戏,给邵飘萍们一点难看(邵飘萍应是同一战壕中人,后以“宣传赤化”的罪名被奉系军阀杀害,但以其趣味而言,实与鲁迅相去太远)。这就传出广告以外的信息了。难怪未与鲁迅反目之前的高长虹,看了未名社出版物后面的广告后,道是“普通的批评看去像广告,这里的广告却像是批评”,赞其“别开生面”了。所谓批评像广告,乃是那时的评论与今日的情形相仿佛,多有标榜吹捧之嫌;至于广告像批评,看鲁迅拟的广告便知。
我估猜高长虹看到的是一则题作“《未名丛刊》是什么,要怎样?”的广告。里面如此这般地写道:
所谓《未名丛刊》者,并非无名丛书的意思,乃是还未想定题目,然而这就作为名字,不再去苦想它了。
这也并非学者们精选的宝书,凡国民非看不可。只要有稿子,有印费,便即付印,想使萧索的读者、作者、译者,大家稍微感到一点热闹。……大 ............

书籍插图:
书籍《事迹与心迹》 - 插图1
书籍《事迹与心迹》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事迹与心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