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侯笔录(全2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书由微信公众号【书单共享】(ID:DZSGX8)制作分享,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免费下载更多优质Kindle电子图书。
你不是一个人在读书!
扫码关注我们,与两千万书友一起享受阅读。
(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阅读后觉得好,请购买正版书籍!)
 

《七侯笔录》最初的名字叫作《笔冢随录》,创作时间是2006—2007年。
那时候,我还年轻,是个精力充沛、不学无术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后都乐此不疲地聚会、看电影、玩游戏,偶尔写点飞扬跳脱的胡思乱想。一次偶然的机会,重读《后西游记》,里面有一位文明天王,他手里有一支孔子的春秋笔,又叫文笔,可以用来压人。文采不如他的,就会被这笔压得动弹不得。孙小圣虽然武力惊人,可面对这种化文学成神通的法宝,却是无能为力。最后还是天上遣下魁星,这才解了这么一个危难。
读到这里,我实在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只知道武力或法力对战,从来没想到文科生的专业也有这般绚烂的表现。我忽然想,能不能把古往今来的那些天才文人,都一一变成笔,互相对战——于是就有了这么一部幻想小说,起名叫作《笔冢随录》。
我在第一个单行本的序言里是这么说的:
文化一向是一个非常含糊的概念。
在宣纸上默写《出师表》是文化;烹茶品茗焚香听琴是文化;蹲在汨罗江边剥粽叶是文化;在大学里开课读经是文化;拿冷猪肉祭孔、祭黄、祭妈祖是文化;甚至上网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投长城一票,也算得上是文化。
当一切都变成文化的时候,不文化也许会显得更有趣一些。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多如牛毛,假如他们灵魂不灭,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猜想,甚至有封建迷信的倾向,可是我忍不住总去想。
胡思乱想的产物就是这部小说。所以这本书并没什么文化,这只是一个关于毛笔的小故事。这些毛笔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文化名人有一些玄妙的关系,甚至还有点孔老夫子不愿意看到的怪、力、乱、神。
用传统文化来讲一个怪力乱神的故事,颇有些焚琴煮鹤的味道,但也有一种行为艺术的美感。对在配电领域做平凡上班族的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还是那句老话:“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这部小说先后在杂志上连载了四次,还出了四个单行本,然后……嗯,就坑掉了。其实我也不是故意坑掉,只是那时候的我玩心太大,一个创意写得差不多了,又去忙活别的想法。很多读者对此特别愤怒,多年来一直在我耳边念叨,说希望能看到它有完结的一天。
距离创作《笔冢》已过十年。现在回过头去审视,这部作品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无论是遣词造句、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编排,都显得青涩幼稚,里面有些特别“中二”的文字,让现在的我真是羞愤掩面。但是创作它时的初衷,却是我一直记挂的——不教天下才情付诸东流。
中国有那么多惊才绝艳的文人墨客,有那么多璀璨深厚的文艺作品。当我们真心热爱这些文化时,就会忍不住像浮士德那样发出感慨:“多么美好啊,请停留一下。”笔冢主人把才情炼成笔灵,就是这么一种美好的希冀。
所以对我的创作生涯来说,《七侯笔录》就像它的主角罗中夏一样,是一部幼稚、不成熟的“中二”作品,但这其中,蕴含着我对文学的初心,以及不可追回的少年意气。
所以我在十年之际,决定把它重新修订一下,补完结尾,让它善始善终。老照片之所以有意义,在于它泛黄的纸边和模糊的影像,如果强行修成高清,反而失去了韵味。为了保留那一份难得的青涩,我没有做大的改动,只是简单地调整了一下设定和情节,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风貌,一来不致蒙骗读者,二来也给自己一个纪念。
如果你们读着读着,发觉作者怎么这么幼稚、这么土气,那就对了,我在给你们看我一直想回去的青春。
啃读精品汇
序章
且放白鹿青崖间
唐宝应元年,当涂县[1]。
深夜,秋雨飘摇,门窗俱闭。
一位老者颓然卧在床榻上,闭目不动,衣襟上满是酒气。以往光芒四射的生命力即将消散殆尽,如今的他只剩一具苍老躯壳横在现世,如残烛星火。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老者艰难地嚅动嘴唇轻吟,声音虽然嘶哑,却透着豁达,似乎全不把这当回事。他吟到兴头,右手徒劳地去抓枕边酒壶,却发现里面已经滴酒不剩。
“古来圣贤皆寂寞,无酒寂寞,寂寞无酒哪……”
老者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倏然屋内似乎有些动静,他费力地拧了拧脖子,偏过头去看,但只看到临窗桌上自己的诗囊和毛笔。屋内沉寂依然。
“或许是大限将至,眼花耳鸣了吧。”老者暗想,心中不无唏嘘。这件诗囊和毛笔伴随他多年,不知自己是否还有机会畅饮美酒,提笔赋诗。所幸自己历年来积攒的诗稿已经托付给了叔叔李阳冰,倒也没什么遗憾。
老者轻拍空壶,心中只是感怀,却无甚悲伤。
一阵雷声滚过,老者再看,发现桌旁赫然多出来一个人。这人身形颀长,一身乌黑色的长袍,头戴峨冠,看打扮似是个读书人,但面色枯槁,却有着说不出的诡异。
“青莲居士吗?”
声音低沉,带着森森阴气。老者借着窗外的闪电,看到来人背后背着一个奇特的木筒,这木筒两侧狭窄,却不甚长,造型古朴,看纹理和颜色当是紫檀所制。
“尊驾是……?”
来人双手抱拳,略施一礼:“在下乃是笔冢主人,特来找先生炼笔。”
“笔冢主人……炼笔……”老者喃喃自语,反复咀嚼这六个字,不解其意。
“人有元神,诗有精魄。先生诗才丰沛,寄寓魂魄之间,如今若随身而死,岂非可惜?在下欲将先生元神炼就成笔,收入笔冢永世留存。”笔冢主人淡淡说道,声无起伏,似是在说一件平常之事。
老者听罢叹道:“人死如灯灭,若能留得吉光片羽,却也是美事。只是在下油尽灯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笔冢主人道:“才自心放,诗随神抒,心不死,则诗才不灭。”老者闻之,不禁哈哈大笑,腾的一声竟从床上坐起来,大声道:“说得好,说得好,拿酒来!”
笔冢主人平摊右手,不知从何处取得一壶酒来,送至老者嘴边。老者渴酒欲狂,立刻夺过酒壶,开怀畅饮,一时竟将一壶酒喝得干干净净。
“好,好,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老人抹了抹嘴,大声赞叹。此时酒意翻腾上涌,豪气大发,他原本颓唐的精神陡然高涨,如螣蛇乘雾,双眸贯注无限神采。他踉踉跄跄奔到桌前,乘着酒兴铺纸提笔,且写且吟,笔走龙蛇,吟哦之声响彻在这方寸小屋之 ............

书籍插图:
书籍《七侯笔录(全2册)》 - 插图1
书籍《七侯笔录(全2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七侯笔录(全2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