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戴维·凯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本书纸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1月出版
作者授权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作中国大陆(地区)电子版发行(限简体中文)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名:资本之王(经典版)
著者:[美] 戴维·凯里(David Carey) 约翰· 莫里斯(John E. Morris)
译者:巴曙松 陈剑
字数:323000
电子书定价:41.99美元
David Carey and John E. Morris.
King of Capital: The Remarkable Rise, Fall, and Rise Again of Steve Schwarzman and Blackstone
Copyright © 2010 by David Carey and John E. Morris
目录
版权信息
译者序 黑石,全球PE行业的一个象征
中文版序 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瞩目的新焦点
主要人物一览表
|第1章|一场自我加冕的盛典
|第2章|“这会是一个金矿”
|第3章|德崇时代
|第4章|黑石的诞生
|第5章|“我们是您最忠实的拍档”
|第6章|每一单交易都是或生或死的抉择
|第7章|一个人的舞台
|第8章|并购噩梦
|第9章|对手不止一个
|第10章|和彼得森分道扬镳
|第11章|房地产,黑石的“新宠”
|第12章|跻身王者之列
|第13章|150亿美元,科技泡沫时代的巨大收获
|第14章|昂贵的德国之旅
|第15章|做一只精明的“秃鹰”
|第16章|寻找下一个“施瓦茨曼”
|第17章|塞拉尼斯,最成功的投资
|第18章|变现再投资
|第19章|必须成为第一个行动者
|第20章|证券化,再掀并购狂潮
|第21章|疯狂的写字楼聚会
|第22章|黑石上市了
|第23章|繁华后的落寞
|第24章|该为这一切付出代价了
|第25章|是创造者,还是掠夺者
|第26章|资本,永恒的王道
你不是一个人在读书!
扫码进入湛庐“创新创业”读者群,
与小伙伴“同读共进”!
黑石,全球PE行业的一个象征
巴曙松 研究员
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上私募股权(PE)投资的火爆程度,经常被夸张地形容为“全民PE时代”,据说金融界人士见面,几句寒暄之后,不谈谈PE就OUT了;又据说在北京金融街或者国贸附近的餐厅里,服务员因为听得太多、耳熟能详的缘故,也都大致知道GP(普通合伙人)、LP(有限合伙人)、PB(私人银行)、PE等概念。
在这些场合,我常常在想,不断涌入私募市场的人们,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呢?我想,找到这个行业里的标志性公司,从这个行业的起步,到这个行业的起起落落,一直到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呼风唤雨、让同行羡慕嫉妒恨的公司,分析这个公司的成长轨迹与经历的风风雨雨,对于直接或者间接参与PE事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很好的读本。
于是,系统介绍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黑石集团的《资本之王》,就成为我们的首选。
黑石在中国金融界被广泛知悉,缘于其2007年6月22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之前,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斥资30亿美元,购入黑石集团约10%的股份。十分凑巧的是,在其挂牌上市之后不长的时间内,次贷危机不断恶化,黑石股价也不断下跌,至少从短期来看,把包括中投在内的投资者套牢其中。换言之,无论是运气好、还是精明的时点计算,黑石创始人和原来的股东们成功地实现了高位套现。这已经足够成为一个让中国和美国的财经媒体反复挖掘、分析并反思的投资案例了。
在黑石上市之前,私募股权实际上一直是以一种十分谨慎、低调,在外界看来甚至还有些神秘的风格进行运营的。因此,黑石在2007年的上市引起了当时金融界的广泛争议。英国《经济学人》刊出的批评文章直接命名为《拯救施瓦茨曼》。美国《财富》刊登的文章以黑石会议室为背景,分析说,“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一个象征性的任务。”文章赞誉黑石的施瓦茨曼为“华尔街的新国王”,他会与华尔街曾经风云一时的摩根等人一起载入史册。
检索各种关于黑石的介绍资料,可以看到,虽然内容和角度有所不同,但是都会中规中矩地介绍说,黑石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和提供金融咨询服务的机构,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同时,作为花边,通常也都会介绍黑石公司名字的来历:黑石集团于1985年由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和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共同创建。黑石这个名字是施瓦茨曼想出来的,schwarz在德文中的意思是“黑”,peter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石”。
不过,对于黑石的了解如果只是局限于此,那么,就确实没有充分借鉴这个行业的先行者更为深刻的成长经验和体会。黑石的许多探索和做法,已经有不少在全球业界被广泛采用和借鉴。
例如,黑石一直强调,在恶意收购十分流行的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上,黑石坚持了一个在当时看起来反潮流的规则——友好收购。彼得森说:“我们兜售一种理念,你们可以信任我们,我们会跟你们在一起,这在那时候很另类,但非常管用。”这个规则一直保持到现在,并成为不少私募股权公司积极学习和改进的一个基本原则,这甚至成为“私募股权”中“私”字的一个自然内涵,那就是:双方应当通过私下的充分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和了解。又比如,黑石强调自己喜欢投资“并不时髦”的产业,喜欢与行业的主导型企业如世界500强合作,在时点的选择上也有许多引人称道的案例。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案例是,黑石2004年从德国一家投资机构手中买下了塞拉尼斯化学公司(Celanese),然后在华尔街当时互联网新经济低迷、投资者转向传统行业的市场气氛下,将其推向资本市场,使得黑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获得了30亿美元现金收益和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股份。
本书系统地记录了黑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介绍了这些案例背后千丝万缕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黑石乃至整个私募股权行业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轨迹。经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戴维·凯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