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纵横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言
2012年6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考察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追本溯源,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指导之下取得的。《资本论》作为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加强《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要学以致用,切实发挥理论的现实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同志强调,面对当今开放的环境,理论工作者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和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继承、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广大理论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素养,切实以理论的力量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工人阶级的圣经!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于1867年9月14日的德国汉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主要阐述了三个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论》第一卷从生产过程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到最后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第一,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价值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以劳动产品的社会形式——商品作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商品的两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商品按其自然形式是使用物,或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使得物具有被交换的前提,而价值就是物得以被交换的本质。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形式就是通过交换过程形成的货币表现。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价值的本质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交换价值只是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对商品两因素的分析用的是辩证统一的方法。他指出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一个人要生产商品,他不仅是创造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对社会有用的使用价值。没有一个物可以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也不能形成价值。
马克思提出商品之所以具有两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劳动的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形式下生产一定物品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两因素。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理论成为科学的价值理论。
马克思进一步论证了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到第六篇集中论证了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马克思从劳动价值理论出发,指出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劳动力价值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是各不相同的。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剩余价值不可能是在纯粹的流通领域内产生的,而只能是在资本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在价值理论中我们已经把价值归结为一定的劳动时间,所以从资本的生产过程的角度看,剩余价值也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而添加在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新价值,减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以后的那部分余额。这样,工人的工作日就分为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可以归结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工人这种超过补偿工资收入所必要的时间以外的剩余劳动,便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第三,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的积累过程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为“原始积累”。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形成整个原始积累的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远渡重洋,进行血腥的殖民掠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民族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中;印第安人的累累白骨,变成了殖民主义者的满船金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茶叶、盐、鸦片、槟榔和其他商品的贸易的垄断权,成为财富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海盗劫掠活动以及奴隶贸易也是进行原始积累的方法。公债也是原始积累的有力手段之一,它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又用不着承担风险。国家发行公债券,使充当政府和人民之间中介人的金融家大发横财,公债的大部分落入包税者、商人和工厂主手中。现代税收制度成为国债制度的补充,国债是依靠国家收入来支付利息等开支,而国家收入则来自对居民的课税。这种课税实际上是对雇佣工人、农 ............

书籍插图:
书籍《资本论》 - 插图1
书籍《资本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资本论》纵横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