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个人》---弗里德里希·尼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s
扉页
译序
序言
一 为什么我如此有智慧
二 为什么我如此聪明
三 为什么我能写出这么好的书
《悲剧的诞生》
《不合时宜的考察》
《人性的,太人性的》及其两个续篇
《朝霞:关于道德偏见的思考》
《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为所有人又不为任何人的书》
《善恶的彼岸:一种未来哲学的序曲》
《道德的谱系:一本论战著作》
《偶像的黄昏:如何用锤子进行哲思》
《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
四 为什么我是命运
Landmarks
Table of Contents
封面
扉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瞧,这个人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著 ; 王涌译. -- 上海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8
ISBN 978-7-5535-2060-5
Ⅰ. ①瞧⋯ Ⅱ. ①弗⋯ ②王⋯ Ⅲ. ①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 1844 -1900)-自传 Ⅳ. ①B516.4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135156号
出版人:姜逸青
责任编辑:郑梅
特约编辑:段冶
装帧设计:董歆昱
书名:瞧,这个人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王涌
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文化出版社
地址:上海绍兴路7号 200020
发行: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开本:880mm×1230mm 1/32
印张:4.5
插页:4
字数:105千字
印次:2020年8月第1版 2020年8月第1次印刷
印数:1-6,500
书号:ISBN 978-7-5535-2060-5 / K·230
定价:35.00元
果麦文化 出品
译序
尼采的《瞧,这个人》(Ecce Homo)写于1888年,在他身后于1908年出版。写完这本书的翌年1月3日,尼采在都灵精神失常,1900年8月25日去世,这期间没有再写出东西。因此,《瞧,这个人》是尼采精神正常时期最后一年写出的著作。当然,这一年尼采著述颇丰,一气写出了五六本书。所以,他对自己44岁这一年非常满意,甚至认为这一年的日子可以让“生命永世留存了”,没想到一语成谶,之后精神崩溃,再也没有写出东西来。
《瞧,这个人》是哲学家尼采写的一本有关自己生活的书。尼采从1870年开始哲学写作和出版起,长期不受德国读书界重视,还不时遭到非议。直到1888年前后才逐渐获得认可,这使尼采觉得,此时应该是谈谈自己这个人的一个契机。他写作该书时称自己“几乎快要走到生命终点了”,是“快要死的时候了”,而且之后确实精神崩溃直至谢世。
谈论自己人生的书似乎应该是一本传记性著作了,但是,由一位哲学家来写,就写出了与一般传记不同的面貌。如同本雅明的《柏林童年》,尼采不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自己,而且大部分篇幅是关于自己写过的书和其中的思想,即便写自己的生活、家庭等,也明显是以自己书中表达的思想为准绳去选取和整理的。是呵,尼采的成功,他的价值就在他的思想,在他写出的书。所以,《瞧,这个人》完全可以看作是尼采著述和思想的一个入门指南。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即四个“为什么”,其中第三篇“为什么我能写出这么好的书”篇幅最长,按书名简要叙述了自己各本书的情况。当然,都是思想表述,但有故事,有场景,全书都是如此。
有关尼采思想,迄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数不清的研究和传播。“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意志决定论”“权力意志”等几乎广为人知。但是,尼采为什么那么敌视基督教?为什么那么反对现有的一切价值?他思想的主线与核心到底是什么?这在《瞧,这个人》一书中有简明清晰的表述,那就是看重人作为个体的天赋创造力。由于现有全部价值、基督教信仰都在抑制和抹杀个体天赋的创造力,所以尼采极力反对,勇敢加以摧毁,并认为这是在拯救人类,在开启人类的新命运。他的整个思想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尼采看重的人作为个体的天赋创造力,绝不是此前始于康德的德国古典哲学推出的主体性精神,他弘扬的绝不是人作为类的主体精神,而是严格作为个体的主体精神。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和意义无疑是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但只是在形而上学层面谈主体,那不仅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主体,即个人,还会在类主体的名义下出现对现实主体——即个人的贬抑。正是在此意义上,尼采对德国古典哲学里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无情鞭挞,他鞭挞的与其说是一种源自古希腊的哲学方法,不如说是这种哲学方法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对个体主体、对个人的贬抑;同样是奉行形而上学方法的17世纪法国哲学却受到了尼采的赞赏。所以,问题不在形而上,而是在人的问题的形而上化。在颓废问题上同样如此,凡抑制个人主创精神的,在尼采看来都是颓废。有时,尼采也称反抗这种抑制为颓废,这是以抑制个体的社会主导价值自诩的说法为参照,如果说你不颓废的话,那我情愿做个颓废者,用颓废来反抗对个体力量的抑制。
在尼采那里,谢林和黑格尔看重的最高层级的存在没有了,有的只是无尽的生成(werden)。但这个生成绝不是西方形而上层面的包罗万象,而只是指向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也不是东方道家的“生生”思想所述的顺其自然的生成,而是要助推的,也就是说,这个“生成”在尼采那里要靠对立面来激发,由每个人的意志力量来激发。所以,尼采更关注的不是这生成本身,而是助推,这是他所关注问题的根本所在。现有一切价值以类和普遍性的名义扼杀了这个助推,所以要摒弃。在汉语世界广为流传的尼采名言“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就是基于这一点。“杀死你”这样的行为只要没成功必定会助推出新的生成,变得更强大。正因为此,尼采在这本书中反复讲自己生活中遭遇的困境,比如疾病、不如人意的生活条件(饮食、居住等)、对母亲和妹妹的不满等等,目的都在阐明不好的遭际可以助推出好的生成。
这又不禁令人想起德国古典哲学中正和反的辩证思想。但在尼采那里,正与反的交互助推,相互激发,丝毫不是在万有的形而上层面去述说的,而是相反,只在形而下层面,并且只是指向个人生活,只限于个人意志范围内,比如,生病可以激发健康意志。但是,理想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瞧,这个人》---弗里德里希·尼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