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主编的话
刘东
总算不负几年来的苦心——该为这套书写篇短序了。
此项翻译工程的缘起,先要追溯到自己内心的某些变化。虽说越来越惯于乡间的生活,每天只打一两通电话,但这种离群索居并不意味着我已修炼到了出家遁世的地步。毋宁说,坚守沉默少语的状态,倒是为了咬定问题不放,而且在当下的世道中,若还有哪路学说能引我出神,就不能只是玄妙得叫人着魔,还要有助于思入所属的社群。如此嘈嘈切切鼓荡难平的心气,或不免受了世事的恶刺激,不过也恰是这道底线,帮我部分摆脱了中西“精神分裂症”——至少我可以倚仗着中国文化的本根,去参验外缘的社会学说了,既然儒学作为一种本真的心向,正是要从对现世生活的终极肯定出发,把人间问题当成全部灵感的源头。
不宁惟是,这种从人文思入社会的诉求,还同国际学界的发展不期相合。擅长把捉非确定性问题的哲学,看来有点走出自我囿闭的低潮,而这又跟它把焦点对准了社会不无关系。现行通则的加速崩解和相互证伪,使得就算今后仍有普适的基准可言,也要有待于更加透辟的思力,正是在文明的此一根基处,批判的事业又有了用武之地。由此就决定了,尽管同在关注世俗的事务与规则,但跟既定框架内的策论不同,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社会学说,决不会是医头医脚式的小修小补,而必须以激进亢奋的姿态,去怀疑、颠覆和重估全部的价值预设。有意思的是,也许再没有哪个时代,会有这么多书生想要焕发制度智慧,这既凸显了文明的深层危机,又表达了超越的不竭潜力。
于是自然就想到翻译——这些制度智慧引进汉语世界来。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此类翻译向称严肃的学业,无论编者、译者还是读者,都会因其理论色彩和语言风格而备尝艰涩,但该工程却绝非寻常意义上的“纯学术”。此中辩谈的话题和学理,将会贴近我们的伦常日用,渗入我们的表象世界,改铸我们的公民文化,根本不容任何学院人垄断。同样,尽管这些选题大多分量厚重,且多为国外学府指定的必读书,也不必将其标榜为“新经典”。此类方生方成的思想实验,仍要应付尖刻的批判围攻,保持着知识创化时的紧张度,尚没有资格被当成享受保护的“老残遗产”。所以说白了:除非来此对话者早已功力尽失,这里就只有激活思想的马刺。
主持此类工程之烦难,足以让任何聪明人望而却步,大约也惟有愚钝如我者,才会在十年苦熬之余再作冯妇。然则晨钟暮鼓黄卷青灯中,毕竟尚有历代的高僧暗中相伴,他们和我声应气求,不甘心被宿命贬低为人类的亚种,遂把迻译工作当成了日常功课,要以艰难的咀嚼咬穿文化的篱笆。师法着这些先烈,当初酝酿这套丛书时,我曾在哈佛费正清中心放胆讲道:“在作者、编者和读者间初步形成的这种‘良性循环’景象,作为整个社会多元分化进程的缩影,偏巧正跟我们的国运连在一起,如果我们至少眼下尚无理由否认,今后中国历史的主要变因之一,仍然在于大陆知识阶层的一念之中,那么我们就总还有权想象,在孔老夫子的故乡,中华民族其实就靠这么写着读着,而默默修持着自己的心念,而默默挑战着自身的极限!”惟愿认同此道者日众,则华夏一族虽历经劫难,终不致因我辈而沦为文化小国。
一九九九年六月于京郊溪翁庄
中文版序
当这部历史著作最初以英文出版时,它极富争议性,但是伴随时间的流逝,情况发生了改变。最初的争议源自它对现代技术以及“技术统御”所提出的质疑,它们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开始出现,影响了西方各国,但是在各类不同的圈子中饱受冷落。其中部分质疑来自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忧虑,对地球徘徊难去的尊重;部分则来自人们对国家以无比热情兴建的巨型机器、炸弹、水坝的担忧。他们询问道,巨型机器将为权力的集中与领导人的公信力带来怎样的影响?技术在政治上并非是中立的,我当时这样认为,现在依然如此。我们对自然所做的一切正是我们加诸己身的一切——征服自然与征服人类之间纠结至深。然而,对那些奉经济与技术进步为圭臬,仅能看到其慈悲后果的老一代人而言,这些观点是骇人听闻的。
数十年过去后,这些对于技术的质疑,假若业已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变化则在于比以往更为宽广的影响。而今我们的质疑,细则包括如细胞的转基因,泛则涵盖如工业化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技术的不满四处蔓延,随之而来的是,对那些或得以控制技术,或能够守护人类及其他有机物,使之免于其威胁的当权者的怀疑。诗人、作家、电影制作者、历史学者愈趋细致地检验现代性在此世界上恣意任为的破坏性力量。我们已然进入一个焦虑与脆弱的时代。我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像这个时代的先觉者,虽然这部书非关末日巨灾,而只是撰写了在征服抵达极点的过程中缓慢发生的衰落与失败。
这本书所讲述的是一群勃勃进取的现代化者,他们试图欺骗他人,可能也同样欺骗自己:认为他们所希望创造的是一桩永续的善业。他们生活在美国西部,那里水源匮乏,河流往往距离遥远,非常类似中国的某些地方。在19世纪中叶,美国人开始向彼处迁徙,并且开始掌控那里的水,改变沙漠。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自豪地将西部的河流转化为农业与城市运转的机器。在征服精神的引导下,他们未曾询问人类可能应当怎样更加审慎地令自身契合于自然的秩序。他们坚持认为,自然缺乏任何一贯性、秩序或者效率。当河流抵达大海,或者在干旱的沙漠空气中蒸发,他们称之为“浪费”水流。他们断言,人类必须尝试主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强行为这些自然的元素做出更好的安排。
然而,统御的驱动力并未止于对西部的水与河流的控制。伴随水利工程的扩张,一个愈趋清晰的事实是,征服自然不可避免地变为某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征服,而自然则沦为其工具。社会冲突正是其后果。初始,冲突存在于入侵的欧裔美国人和那些长期栖息于该处的土著民族之间。随后,在那些自征服自然中获利最多与最少的群体之间产生了冲突。最后,冲突出现在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即使两者终将学会联合其力量,共同征服沙漠。美国政府同意在为水利工程提供资本与专业知识的同时,尽量不将其规则与控制强加于那些以经济增长与发展为名而使用技术的人。
通过这些冲突,水的控制者宣告他们正在西部创造一种新和谐。在那里,一个自然与人共同幸福繁荣的绿色天堂将取代往日之荒凉。他们修建的每一座水坝都将在与自然的完美协调中矗立。果园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帝国之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