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基质》---张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文化的基质:先秦诸子的世界/张涅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10
(近思录)
ISBN 978-7-308-20504-7
Ⅰ. ①中… Ⅱ. ①张… Ⅲ. ①先秦哲学-研究 Ⅳ.①B22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159761号
中国文化的基质——先秦诸子的世界
张涅 著
责任编辑 宋旭华
文字编辑 吴 超
责任校对 吴 庆
封面设计 项梦怡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 310007)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 浙江时代出版服务有限公司
印  刷 绍兴市越生彩印有限公司
开  本 880mm×1230mm 1/32
印  张 7.125
字  数 166千
版 印 次 2020年10月第1版 2020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08-20504-7
定  价 48.00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市场运营中心联系方式:(0571)88925591;http://zjdxcbs.tmall.com
目录
CONTENTS
前言:阅读诸子的方法问题
《论语》
《孙子兵法》
《墨子》
《老子》
《孟子》
《庄子》
《商君书》
《公孙龙子》
《管子》
《韩非子》
《荀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后记
前言:阅读诸子的方法问题
这本小书介绍诸子著作的思想内容,以及入门的路径。
诸子时代从春秋末到西汉初,三百余年。一般称为“先秦诸子”,只是就其重点而言,是约定俗成的说法。
诸子的著作定本约在西汉中期已经形成。流传至今的,有《论语》《孙子兵法》《墨子》《老子》《孟子》《庄子》《商君书》《公孙龙子》《管子》《韩非子》《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十三种。另外,《孙膑兵法》在1972年才出土发现,对汉以后的思想文化的产生影响不大,《列子》《文子》等疑为魏晋时期的著述,这里就不列入了。
大家知道,这些都属于“轴心时代”的思想创造,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质。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公元前500年前后,“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这个时代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1]。无疑,要懂得中国的历史文化,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需要读诸子的著作。
没有读过诸子著作,没有对诸子思想有所领悟,却说懂中国文化,这是不可信的。

读诸子的著作,首先该注意两点:
(一)以书为单位。为什么需要这样?因为在现有文献条件下,不清楚作者是哪一位,或哪一些,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诸子著作中,书名有某一个“子”,却不能认定就是那一个“子”的著作。前人的研究已证明,一部分以他开端而已,另一部分则只是假托。因此从客观出发,我们只能说阅读这部著作,分析这部著作的思想内容,从这部著作中获得了认识;而不能说阅读某位“子”的著作,认识某位“子”的思想。严格地表达,应该是“《老子》说”“《庄子》说”,而不是“老子说”“庄子说”。后者只是一种习惯的、简单的说法。这个观点是傅斯年先生特别强调的,他曾说过:“研究秦前问题,只能以书为单位,不能以人为单位。……因为‘文献不足征也’。”[2]这显然是很理性的认识。
注意这一点,是强调诸子著作内容的复杂性。我们把它当作一个人的思想内容;用一个系统结构去归纳,不但过于简单,而且不够客观。
(二)不能套用现代的阅读分析方法。大家知道,现代的阅读分析方法是从西学那里过来的。西学以概念为基本单位,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做判断,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构成一个体系。其中的概念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在任何语言环境下都是不变的。因此,所表达的意义是一般的、普遍的,对于所有阅读者都一样。假如套用这样的认识,以为只要领域相关,诸子所表达的也对于所有人有意义,那么就会出问题了。举个例子,《论语》说:“父母在,不远游。”(《里仁》)那么我们年轻时最好不要离开家乡找工作了,因为这是孔子的告诫。再例如,《孙子兵法》说:“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谋攻篇》)那么打不过敌人就逃命吧,因为这是兵圣的指示。诸子著作中,普遍这类表达。显然,这样的阅读分析肯定是错误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习惯了现代的阅读和分析方法,没有注意到诸子文本表达的特殊性。

那么,诸子文本的表达有怎样的特殊性呢?主要的有两个:(1)特定性;(2)流变性。
所谓特定性,指不是对所有对象说的,不是对所有读者都有意义。在战国早中期,大多是对于特定对象的表达。到战国中期以后,有了针对普遍对象的表达,也还有许多特定性的。因此,没有现代著作那样的一般性意义。
那特定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性的。例如《论语》,是原始的语录体,大多对个别性的对象而言。各条语录的原本意义,由语录句义、语录涉及的对象和语录产生的语境结合起来才形成的。我们在阅读时,该落实到语录所及的具体对象或事件中。要知道,语录原本只对于特定场境中的对象构成意义。例如孔子斥责冉有“非吾徒也”(《先进》),只是对他佐助季氏田赋这一事件的批评,并非一般性的结论。否则,就不能解释他何以又被列在“十哲”(《先进》)中。《论语》中多位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当然也不是对某个弟子负责任,对另外弟子应付从事。李贽说“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焚书·童心说》),就指出了这一点。
另外是对某一类的对象说的,是类别性的。例如《孙子兵法》,前四篇对统帅讲战略原则,中间八篇对将军讲战术要求,末篇《用间》对统帅和将军都有意义。所以《形篇》讲“无奇胜”[3],《势篇》讲“以奇胜”,并没有矛盾。因为《形篇》是对统帅讲的,统帅需要考虑政治、外交、经济等因素,“奇”即使“胜”,也没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势篇》对将军而言,将军着重考虑具体作战的问题,要求出奇制胜。这样“不敌则避之”(《计篇》)之类的指示也能合理地解释,因为其只是对统帅讲的战争继续与否的原则。假若对于将军而言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文化的基质》 - 插图1
书籍《中国文化的基质》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化的基质》---张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