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阶级概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文前辅文
This edition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from the Japanese
language edition by 渡边雅男. All rights reserved.
目录
丛书总序 在学习借鉴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文版简评 深入理解作为历史范畴的阶级
作者自序
译者序
把阶级概念理解为等级(身份)
对阶级概念的经济一元论理解
把阶级理解为“铁板一块”的存在
对阶级概念的武断理解
对阶级概念的宿命论理解
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阶级概念的社会科学意义
社会阶级的概念
阶级概念的科学性作用
个人与阶级
阶级关系的依据
阶级和分类
社会分化与阶级
阶级存在的诸局面
科学的阶级性
阶级的平等?还是阶级的消灭?
第二章 社会阶级分类
上流阶级
中间阶级
下层阶级
第三章 阶级斗争——过去与现在
阶级斗争的现在
阶级斗争的过去
第四章 国家机构和阶级统治
国家和国家形态
法律与秩序
官僚
公共事业
税制
中央集权
军队(或者说暴力)
阶级国家的本质
第五章 民族解放和殖民地统治
被压迫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
阶级统治与殖民地统治
殖民地统治的方法
殖民地建设的基础
反殖民地斗争
第六章 小结
附录1 洛伦兹·冯·施泰因初期的阶级社会论
洛伦兹·冯·施泰因与德国社会学
社会论——市民社会的原理(基于劳动的所有)及其批判
阶级论——无产阶级与机械化劳动
通往阶级社会论的两条道路——施泰因与马克思
附录2 “历史的未来”与中间阶级:与弗朗西斯·福山的讨论
福山的“中产阶级”概念的错误
“中产阶级”的困境
“中国模式”的实质
丛书总序 在学习借鉴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李慎明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
这一要求,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宣部理论局指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会同重庆出版集团选编了这套“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的辛勤努力,终于开始奉献在广大读者的面前。
进一步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3]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他又强调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和冲击至今仍未见底,这是生产社会化直至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根本矛盾的总爆发,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价值观的危机。经济全球化、新的高科技革命和世界多极化都在深入发展,各种政治理论思潮此起彼伏。马克思主义的“幽灵”重新徘徊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上空。全球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思潮也开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之林。在强大的事实面前,即便是一些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对西方社会的重要影响力。西方国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或信仰者说得更为深刻。日本著名作家内田树呼唤道:“读马克思吧!”“读过马克思之后,你会感觉到你自己思考的框子(或者说牢笼也可以)从外面被摇晃着,牢笼的墙壁上开始出现裂痕,铁栅栏也开始松动,于是你自己就会领悟到原来自己的思想是被关在一个牢笼当中啊。”
[5]
这些都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决没有过时。对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我们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全党特别是党的中高级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进一步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思想成果,无疑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中国是个大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规模是世界第二;人口是世界人口的1/5。而且,中国有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以及5000多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冷战结束至今,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实践,都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十分丰厚的沃壤。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十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也面临着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6]
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决不能固守已有的现成结论和观点,必须结合当今的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姿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创新和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进一步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更加积极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益成果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译介、研究和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马克思的阶级概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