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第一章 走近五谷杂粮
大米
糯米
小米
大麦
小麦
荞麦
高粱
玉米
薏米
第二章 绿色蔬菜与生活
韭菜
芥菜
大白菜
小白菜
菜花
芹菜
油菜
菠菜
空心菜
生菜
苋菜
黄花菜
田葛菜
苦麦菜
见齿苋
香椿
蕨菜
芦笋
茭笋
莴笋
洋葱
竹笋
马铃薯
淮山
芋头
胡萝卜
萝卜
番薯
葛根
莲藕
百合
茡荠
西红柿
辣椒
第三章 美味畜肉与生活
猪肉
猪踭
猪蹍
猪蹄
猪尾
猪筒骨
猪脊骨
猪髓
猪肺
猪血
猪胰
猪肚
猪油
猪膀胱
猪脑
猪心
猪舌
猪皮
猪肠
猪肝
猪腰
猪胆
牛肉
牛骨
牛肚
牛胆
牛筋
牛脑
牛心
牛肝
牛腰
牛肺
牛鞭
羊肉
羊血
羊心
羊肝
羊肾
羊肚
羊肺
羊骨
羊胆
羊脑
兔肉
兔肝
狗肉
狗鞭
狗宝
马肉
马宝
骆驼肉
驴肉
麝香
阿胶
鹿茸
鹿鞭
鹿筋
鹿胶
猫肉
麂肉
獐肉
獐骨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秋实◎编著
==================================
青苹果数据中心
Green Apple Date Center
(www.egreenapple.com)
第一章 走近五谷杂粮
大米
【别名】白米、稻米、粳米、水稻、早稻
【本源】禾本科植物粳稻的种仁
性味功用
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强壮筋骨、生津明目、和五脏、通血脉、止烦、止渴、止泄、治诸虚百损等功用,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大米煮粥堪称“人间第一补品”。
饮食宜忌
男女老少皆宜,四时可食。老人、产妇、婴幼儿及久病初愈者尤宜食。
忌与马肉同食。
养疗便方
治胃纳不舒、口干舌燥:取大米250克,柴鱼200克,猪骨750克,花生100克,姜丝、葱花少许。先将大米、花生洗净;柴鱼洗净撕开,人油锅中略炒;渚骨洗净,用沸水稍浸去血腥一剁碎;然后将适量清水倒入砂锅,以武火煮沸,下大米、花生和猪骨,煮至粥将熟时,再下柴鱼、姜丝、葱花及适量食盐,即可食用。
补血益精,强身养颜:取大米150克,枸杞子30克,洗净置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白糖,先以武火煮沸,再改文火慢熬至粥熟即可。
治气虚体弱:取大米100克,鲫鱼1条(约500克),生姜适量。先将大米、生姜洗净,鲫鱼除鳞腮去脏,洗净沥干,用适量姜丝、生油腌30分钟;然后将适量清水倒入砂锅,以武火煮沸,下大米、鲫鱼、生姜,待再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与胡椒粉,即可食用。
糯米
【别名】江米、元米、糯稻
【本源】禾本科植物糯稻的种仁
性味作用
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由于其热能较高,因而进食可增强体力和耐久力,少量食用可治消化道溃疡。糯米根可治胃癌。
饮食宜忌
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肺结核、神经衰弱及病、产后的人群最适宜食用。宜煮成稀粥,不仅营养丰富且极易消化吸收,养胃气。
发热、咳嗽、痰黄稠,或有黄疽、泌尿系统感染及胸闷、腹胀者不宜多食;消化不良、大便秘结者慎食。
养疗便方
治月经不调、阳虚性腰膝无力:取糯米100克,鲜河虾50克,韭菜100克。先洗净各物,并将韭菜切段,然后把糯米、河虾放进瓦煲内,加水125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约40分钟,放入韭菜煮沸5分钟,下适量食盐、胡椒粉即成。每日早、晚分食。治肠炎、胃炎、消化不良:取糯米100克、新鲜淮山100克、薏米50克、白糖30克。先把糯米、薏米洗净,稍浸泡;鲜淮山洗净,削皮切小块。于瓦煲内加水1500毫升,武火煮沸后,加入糯米、薏米煮沸40分钟后下鲜淮山,再煮15分钟,溶入白糖即成。每日1剂,早、晚分服。辅助治疗胃癌、其他各种癌症:取糯米30克,皂角剌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皂角刺、白花蛇舌草分别洗净,一起放入瓦煲内,加水1200毫升,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蒸40分钟,去渣取药液,过滤后再放回瓦煲内,煎沸后加入糯米,煮成粥后即成。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小米
【别名】谷子、糯秫、糯粟、粟米
【本源】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
性味功用
性温,味甘。具有健脾和胃、益肾、除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胃气不和、消化不良、呕吐反胃、泄泻、消渴、产后体弱等症。
饮食宜忌
男女老少皆宜;脾胃虚弱、反胃作呕及产妇尤宜食。
忌与杏仁同食。
养疗便方
治气血不足、失眠健忘:取小米75克,桂圆30克,酸枣仁末15克,红糖少许。先将小米洗净;桂圆、酸枣仁末洗净,稍浸泡;然后加适量清水人砂锅,放入小米、桂圆,以文火煮至粥熟,再加入酸枣仁末、红糖煮开,即可食用。
治年老体弱、白带过多:取小米75克洗净,黄芪50克洗净。先将黄芪下锅,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液,用纱布过滤后再入锅,待煮沸时,下小米煮15分钟,即可食用。
治贫血、慢性胃炎:取小米75克洗净,红枣50克洗净,红糖15克。先将红枣下锅,加水煮沸1分钟,待红枣膨胀后捞起去核切碎,再加水800毫升入锅中,下小米煮15分钟,然后下红枣再煮5分钟,加入红糖即可食用。
大麦
【别名】倮麦、牟麦、糯麦、饭麦、赤膊麦
【本源】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子实
性味作用
性凉,味甘、咸。具有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消滞利水、清热生肌等功效,适用于食滞、泄泻、水肿、小便淋痛、烫火伤等症。
饮食宜忌
男女老少皆宜食用;胃气虚弱、消化不良、肝病、食欲不振、伤食后胃满腹胀者及妇女回乳时乳房腹痛者宜食。
妇女在怀孕期间和哺乳期内忌食;痰火盛致哮喘者亦慎食。没有出芽的大麦,不宜入药用于回乳。
养疗便方
防治中暑:取大麦适量,洗净,放进锅内炒焦,然后倒入茶壶,加开水冲泡作茶饮。
治口腔溃疡、高血脂:取大麦仁250克,糯米、红糖各30克。先将大麦仁淘冼,浸泡2小时;糯米淘洗净;然后加适量清水于砂锅,武火煮沸,下大麦仁煮至开花,再下糯米,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粥稠,撒入红糖,即可食用。
治小便淋涩疼痛:取大麦100克,生姜15克,蜂蜜1匙。先将大麦洗净,生姜洗净,榨汁;然后加适量清水于砂锅,武火煮沸,下大麦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生姜汁、蜂蜜搅匀,分3次于饭前服食。
小麦
【别名】麸、麦子
【本源】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子实的粉状体
性味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