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遍中国之京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三联生活周刊·玲珑系列
食遍中国之京津
浙版数媒
版权信息
食遍中国之京津
三联生活周刊 编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6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DNA-BN:ECFD-N00007532-20160408
最后修订:2016年4月5日
制作:高 坤
出版:三联生活周刊
北京 朝阳区霞光里9号B座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6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
目 录
三联生活周刊·玲珑
食遍中国之京津
新韭黄黍春盘绿——北京春节食俗杂谈
冯国明与冯梦涛:北京“金生隆”气质养成记
美食地理:在北京,如何正确地吃牛羊肉
不能将就的饺子
卫嘴子,津门美食的两极
三联生活周刊·玲珑
“三联生活周刊·玲珑”系列是为电子书用户量身打造的轻松阅读产品。通过汇集生活、文学、美食、旅行、冷知识等方面的话题,我们为读者提供多样的阅读体验:既有深入细致的探索,同时又不失趣味。
食遍中国之京津
本书精选往期年货合刊中关于北京、天津美食的文章。生活在皇城根儿,北京人的吃食却并不高高在上。流传至今的诸多美食,除了曾经宫廷内的精致御膳,更多的还是接地气儿的家常小吃。食材不一定珍贵,味道却甚是独特。而在毗邻的天津,小吃与河海两鲜为代表的津味儿,与相声一样,生长于天津人的基因之中。
新韭黄黍春盘绿——北京春节食俗杂谈
文◎赵珩
这种蜜供是将油炸的鸡蛋合面切成两三寸的条状,用蜜糖粘在一起,一摞多高,分为尺高直至数尺高的不等,每五具为一堂,通体晶亮,中间夹着红丝。多是人家供神、佛、祖先的必备之品。腊月中旬,每当蜜供摆出来,就像过年的信息来临,市面上已经是年意盎然了。
每到岁杪迎新之际,总有不少刊物相邀谈些旧时北京春节的饮食风俗,也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虽如此,也会有没谈到的方方面面。我想,不外乎有三个原因:一是不同时代的北京,春节食俗都会有些变化;二是不同社会层次,过春节饮食的丰俭程度不尽相同;三是北京历来是个人口流动较大的都城,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年俗也不一样,互为影响。因此,谈到北京的春节食俗,也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
当然,饺子、汤圆、年糕之类,是在北京的汉族地区民众都必备的过年食品,非此,不足以显示过年的意义。就是杨白劳这样的最穷苦人家,称上二斤白面包顿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是城市里的一般百姓了。
旧时的北京,物质远没有今天丰富,就是物资转运的艰难,也非今天能够想象。于是,一个春节的食物储备和加工,就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必须有一个筹备的过程。这也就是“采办年货”和“忙年”的含义所在。同时,也是过年前最快乐的过程。每当上元节一过,年意阑珊时,人们就会想起过年前筹备的快乐,总会有无限怅惘和留恋。如今,物质极大地丰足了,无论天南海北的美食和原料,唾手可得,那种为过年而四处奔波采办的苦恼没有了,那种只有到过年才能得到一尝的美味期盼消失了,随之,年意也就远去而殆尽了。
一入腊月,熬腊八粥的杂豆、山西的黄米、江南的糯米、东北的山货野味、河北山东的大白菜、乐陵的小枣、湖广的腊味、东阳的火腿、福建的蜜饯、岭南的干果、京郊的时蔬洞子货、张垣的口蘑等等,会源源不断地送到北京城。老北京人管猪肉铺叫“猪肉杠子”,管牛羊肉铺叫“羊肉床子”,都会上比平时多几倍的货源,以应日益红火的生意。除了鲜肉,各种猪下水、羊杂货都要多上几倍。此外,为了春节的祭祀,猪牛羊三牲的头也要备齐,以为大户人家和买卖家上供用度。
从腊月初开始,各家点心铺都应接蜜供的订货,这种蜜供是将油炸的鸡蛋合面切成两三寸的条状,用蜜糖粘在一起,一摞多高,分为尺高直至数尺高的不等,每五具为一堂,通体晶亮,中间夹着红丝。多是人家供神、佛、祖先的必备之品。当然,蜜供的优劣也不同,如京城的瑞芳斋、正明斋、秀兰斋、聚庆斋等都要技高一筹,价钱也略高些。所谓技高,无非是原料讲究,用的鸡蛋多,酥脆,有桂花的香味。人家定做的蜜供一时不来取,店家就摆在店堂里,一堂堂摞得整齐漂亮,小孩子无不垂涎欲滴。腊月中旬,每当蜜供摆出来,就像过年的信息来临,市面上已经是年意盎然了。新正一过,多数人家也就撤供了,那蜜供就由孩子们分开来吃了。这东西在今天或许没人喜欢,油重、糖多,与今天许多细腻的糕点是无法媲美的,但是在旧时,却是孩子们一年的企盼。至今,我都能回忆起那甜甜的、酥酥的,略带着桂花香的蜜供的味道,那是一种隽永的、挥之不去的年的味道。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关于糖瓜儿的记述已经很多,况且关东糖今天已经被人们所淡忘,旧俗移易,祭灶已经成为消逝的东西,市场上售卖的关东糖也已经绝少有人问津。就算是“应景”,也少有年轻人了解祭灶的礼俗了。
每当一入腊月二十三,就进入了过年的实质性阶段,也是最欢乐的时期。彼时天寒,虽无今天的电冰箱,但陆续做好的过年食物放在院子里十几天也不会变质,最要防范的倒是蹿房越脊的野猫了。无论是扣在盆中,放在缸里,都要盖上盖子,再压上石头,即便如此,也有时难逃倾覆的危险,一旦遭此不测,不要说物力维艰,就是工夫也白搭了。
过年的食品中,果盒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果盒也叫捧盒,一种是比较讲究人家的餐前凉菜装置,分成格子的瓷质或漆器果盒内分别放入各种冷荤,如广东香肠、松仁小肚、熏鸡、罗汉肚、素烩、酱鸭、口条、熏鱼、酱牛肉、酱羊肉、卤蛋等等,南方人家还有叉烧、火腿、胗肝、烧腊等,也叫八宝攒盒。而另一种果盒则是摆放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食遍中国之京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