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遗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1956年11月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境外出版,海内外获奖七十余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数《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另已出版古典文学随笔《楚辞笔记》、《也说李白与杜甫》。
陶渊明像(传宋李公麟《归去来辞》局部)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宋马和之《桃源图》局部)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宋马和之《桃源图》局部)
临清流而赋诗。(明李在《归去来兮图》局部)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明夏芷《归去来兮图》局部)
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
前言
这是一部录音整理稿。2014年秋天,万松浦书院的学员朋友们对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展开了集中的研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笔者参加了七次讨论,发言时间共计二十余小时。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正好借此机会交流阅读陶诗的一些体会,表达长期以来对陶渊明生活与艺术的由衷喜爱。
濂旭先生对发言录音做了仔细订正,并核对了引用的全部诗文,为形成完整的电子稿付出了大量心血。洪浩、爱波及吴兵先生又分别审读全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这部书稿目前的面貌。
这不是关于陶渊明著作的考辨,不是具体的诠释研究,不是学术文字,而仅仅是一个读者的感言与赏读。这些文字由于是在讨论对答中产生的,所以成书时需要拟出题目,归类订改。但尽管如此,也仍然留下了诸多缺憾,在此诚望广大读者给予指正。
2015年8月19日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魏晋这片丛林
魏晋这片丛林
乱世的挣扎
不“入伙”
弯曲的激烈
愤怒和恐惧
在逃离中完成
个人空间
同与不同
完整的人
发明个人生活
大自然的抚慰
最大一笔遗产
创作的四个时期
为梦想命名的人
挺住
种子依旧活着
何为风度
第二讲 无眠的尊严
无眠的尊严
精神洁癖
不是同一个圆心
自己的远方
表达方式
纯粹理性
何为尊严
饮酒与食散
豪气大发
一杆老枪
人是目的
与古人比尊严
与生俱来之物
不顺从
女田园
蔑视和轻淡
第三讲 徘徊在边缘
徘徊在边缘
选择的全部后果
显赫的曾祖
两个榜样
雅人趣事
人生的品级
地平线
浑身并不静穆
强烈的诱惑
壮士惊
性本爱丘山
终归是虚构
缓慢而致命的磨损
没有猫狗
丈夫志四海
心之一角
两杯酒
“隐”和“显”
第四讲 农事与健康
农事与健康
明亮感
止酒
草盛豆苗稀
孤云
田园与悯农
“劳心”和“劳力”
身与心
这三个人
固定的根性
孤独和闲暇
所谓和谐
遥远的时空
桃源之梦
大地的厚礼
自然天成
巨大的引力
第五讲 切近之终点
切近之终点
人生掩体
形影神
攒眉而去
感叹和抚摸
得益于“民间”
身后名
大化中
比邻而居
升到高处的灵魂
“高旻”和“大块”
练习死亡
物质大于精神
为当下负责
个的悲苦
亘古不变的元素
积极的生命
万能的启示
生命的标本
最大的后事
第六讲 双重简朴
双重简朴
不遇
平易简单
对潮流的偏离
伸手可及的邻居
一枝野菊
不可复制
屈陶之别
赞赏
对等的生命
日常蔬粮
海拔高度
合榫配套
微妙不言中
一味药
用减法生活
知者纷来
大节
自然之花
第七讲 最近和最远
最近和最远
“大隐”和“小隐”
偏僻难觅
失败之美
人生的伟业
合流当中
第三主题
理性之弦
徐徐打开
苦乐
诗人的恒心
放大的闲适
精神单间
物质的腐蚀力
如芒在背
墙内的生命
一个人的大多数
天文台
物理角度和地理方位
菊花从不教条
附录 听课附记
第一讲 魏晋这片丛林
从历史上看,国家处于分裂混乱的状态,一定是最悲惨最痛苦的时期。但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又往往会出现一些奇葩。这是因为“个体”一旦分散在角落里,他们的思想力会是非常强大的。当一个人被逼到了某个角落的时候,往往会以思想和艺术去回应社会和群体,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魏晋这片丛林
魏晋是一片弱肉强食的“丛林”。作为自然界生物之间生存的“丛林法则”,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每个阶段都是存在的,自古至今并没有多少本质的改变。社会文明就在与这种法则的艰难对抗中一点点成长,非常缓慢。在现实生活中,小到人际关系的勾心斗角,大到战争,皆为这个“法则”直接或间接的体现。而战争是这种“法则”的极致。人类的“文明法则”可以限制“丛林法则”,古今中外所有社会的演变史与发展史,不过是两个“法则”的斗争史。只要人类还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强化自己的文明,这是一个存在的基础。
中华历史上,将“丛林法则”演绎得这样淋漓尽致的,超过魏晋时期的还不太多,大概只有春秋战国时代可以作比。它基本上是野蛮和血腥的较量,没有太多的正义可言。无论是民族之间,权势集团之间,朝野之间,大都是一种搏杀和吞噬的状态。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入侵百试不爽,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更强悍也更野蛮。
中原统治集团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这种文明相对成熟稳
定以至于衰老下去。一种文化、一种制度或一种政治设计,它一旦苍老就会百病丛生,变得羸弱无力,然后一天天烂下去。它的内部一定是奢侈腐败的,而且无可救药。这样一种文明,一旦面对外族的铁蹄践踏便毫无抵抗之力。所以一个统治集团往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瞬间崩塌。农耕民族以田间生活为基础,人性特质本来就与原野纵横、大漠驰骋的那种强悍和生蛮有巨大反差,遇到后者的挑战往往要处于弱势。那时的中原帝国表面上壁垒森严,等级有序,文治武功,很像一个“大国”,实际上早就衰萎不堪,已经快崩塌了。
从历史记载中可以发现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外族善骑射,彪悍骁勇,攻城略地,战无不胜。他们进入中原抢夺财富和女人,运往荒漠;有时佯装败北,诱导中原大军跟进,把对方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然后就开始狩猎般恣意折磨和屠杀。汉民族几乎所有大战役的失败都不在中原境内,而在荒漠深处。这种战斗形式无数次地重复,直到大炮等火器发明之后才多少改变了这个局面。
魏晋的知识分子们就是在这样的一片“丛林”里生活。他们陷入内忧外患之中,恐惧,痛苦,挣扎,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保存个人 ............

书籍插图:
书籍《陶渊明的遗产》 - 插图1
书籍《陶渊明的遗产》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陶渊明的遗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