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谈艺录》读本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附记
一鉴赏论
(一)钱先生的“擘肌分理”
(二)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
(三)论诗注引文
(四)论注诗要识作者手眼
(五)论引后注前
(六)论纠正误注
(七)元好问论黄庭坚诗解
(八)元好问评苏诗
(九)注明诗旨
(一○)注诗要识用典意
(一一)理趣诗解
(一二)理趣和理语解
(一三)婉曲和理趣解
(一四)折柳解
(一五)想与因的结合解
(一六)断章取义与破除执著解
(一七)论言为心声
(一八)论“观物不切,体物不亲”
(一九)论诗词的寄托说
(二○)李贺《恼公》诗赏析
(二一)李商隐《锦瑟》诗赏析
二创作论
(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二)“选春梦”的创作论
(三)谈灵感
(四)谈“活法”
(五)谈妙悟
(六)抓“诗思”
(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
(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
(九)心以应物,意到笔随
(一○)“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一一)写实尽俗,别饶姿致
(一二)论若即而离
(一三)行布
(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
(一五)设想与同感
(一六)写景手法
(一七)写水中倒影
(一八)作对仗以不类为类
(一九)对仗和用韵的因难见巧
(二○)避免词意重出
(二一)引申
三作家作品论
(一)论陶渊明
(二)历代论陶渊明诗
(三)论唐宋人推陶诗
(四)论庾信诗赋
(五)论张籍诗
(六)论白居易诗
(七)评李贺诗及学李贺诗
(八)论李贺诗的风格
(九)李贺诗以玉石作喻
(一○)李贺诗在飞动中含坚凝
(一一)李贺诗的朴健疏爽
(一二)李贺感流年而驻急景
(一三)评司空图《诗品》
(一四)论梅尧臣诗
(一五)论黄庭坚诗
(一六)论杨万里、陆游诗
(一七)论赵孟诗
(一八)论竟陵派诗
(一九)竟陵派诗论
(二○)论阮大铖诗
(二一)论叶燮诗
(二二)论方苞
(二三)论钱载诗
(二四)论学人之诗
(二五)论赵翼诗
(二六)论田雯尊宋诗
(二七)论诗文之累
(二八)评黄遵宪诗
(二九)评严复诗
(三○)评王国维诗和论
(三一)评苏曼殊论诗人
四文学评论
(一)以文拟人,形神一贯
(二)好诗似曾相识
(三)论圆
(四)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五)论水月镜花
(六)诗有别才别趣
(七)以禅喻诗
(八)论神韵、性灵、格调
(九)性灵与学力
(一○)神韵与典、远、谐、则
(一一)活法与死法
(一二)活路与死门
(一三)诗中理语
(一四)评袁枚诗论
(一五)评《红楼梦评论》
(一六)消纳
(一七)附录
五文体论
(一)论诗乐离合
(二)文体递变
(三)诗文的侵入与扩充
(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词
(五)柏梁体
(六)章咒气与偈颂气
(七)以诗品作诗
(八)传记通于小说
(九)八股文通于戏曲
六修辞
(一)博喻
(二)曲喻
(三)曲喻和双关
(四)喻之二柄
(五)喻之二柄异边
(六)通感与摹状
(七)仿拟
(八)比拟不当
(九)以目拟文
(一○)反仿
(一一)拟人与借代
(一二)言用与借代
(一三)对偶
(一四)当句对
(一五)翻案
(一六)出处
(一七)练字
(一八)“丧”字异读
(一九)改词
(二○)“鸭先知”辩
(二一)窠臼
(二二)修辞疵累
(二三)句式变化
(二四)章法
七风格
(一)南北文学风格之别
(二)唐宋诗风格之别
(三)杜律的雄浑与韧瘦
(四)公安竟陵与前后七子
(五)王士禛论专名助远神
(六)钱载的幽修漏与瘦透皱
前言
柯灵先生在《促膝闲话中书君》一文中说:“钱氏的两大精神支柱是渊博和睿智,二者互相渗透,互为羽翼,浑然一体,如影随形。他博极群书,古今中外,文史哲无所不窥,无所不精,睿智使他进得去,出得来,提得起,放得下,升堂入室,揽天下珍奇入我襟抱,神而化之,不蹈故常,绝傍前人,熔铸为卓然一家的‘钱学’。渊博使他站得高,望得远,看得透,撒得开,灵心慧眼,明辨深思,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水晶般的透明与坚实,形成他立身处世的独特风格。这种品质,反映在文字里,就是层出不穷的警句,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天下的警句。渊博与睿智,二者缺一,就不是钱锺书了。”这是柯灵先生对钱先生所作的高度深入的概括。
渊博和睿智的钱先生著作的《谈艺录》补订本,是成为当代显学的“钱学”的名著之一,为读者所爱读。但对一般读者说来,阅读这本书,还需要作些辅导,因此,我们编这本《〈谈艺录〉读本》。我们粗略地分为:(一)鉴赏论,(二)创作论,(三)作家作品论,(四)文学评论,(五)文体论,(六)修辞,(七)风格。每类中各选若干则,加上小标题,以便检阅。每则后加简注及说明,以便阅读。前三类由周振甫起草,后四类由冀勤起草,后互相传阅作些订补。
关于《谈艺录》补订本的内容,这里引周振甫《〈谈艺录〉补订本的文艺论》作说明。
钱先生在《谈艺录》补订本里探讨的文艺论,这里只能就浅见所及,作点管窥蠡测,以待海内外学者作更深入的探讨。
其一,谈艺术创作的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钱先生说:
长吉《高轩过》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此不特长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极本,亦一言道著矣。夫天理流行,天工造化,无所谓道术学艺也。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书·皋陶谟》曰:“天工,人其代之。”《法言·问道》篇曰:“或问雕刻众形,非天欤。曰:‘以其不雕刻也。’”百凡道艺之发生,皆天与人之凑合耳。顾天一而已,纯乎自然,艺由人为,乃生分别。(60页)
钱先生接下去讲西方谈艺术创作,分两大派:“一则师法造化,以模写自然为主。”“二则主润饰自然,功夺造化。”钱先生在这里引了“天工,人其代之”。人代天工,不同于巧夺天工,近于模仿自然;不过人代天工,说明人的工作不能违反自然,不论学术和艺术都不能违反自然的规律,要合于“天理流行,天工造化”,即“人事之法天”。又引“或问雕刻众形,非天欤。曰:‘以其不雕刻也。’”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具有无数形象,不是天雕刻的,是自然形成的。这就指出“天一而已,纯乎自然”。但“艺由人为”,就模写自然的“人事之法天”来说,钱先生又引“昌黎《赠东野》诗‘文字觑天巧’一语,可以括之。‘觑’字下得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钱锺书《谈艺录》读本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