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鸿沟-颠覆性产品营销圣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手记
最初,当商榷本书的出版方案时,出版商和我都一致认为:如果这本书的销量能超过5000册,才能称得上令人满意。毕竟,作者名不见经传,书中讨论的内容也只是有关高科技产品营销的一些难题,所以本书的受众会很少。
然而事实上,自从第1版上市,本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30万册。出版商和我当然觉得受宠若惊,但我们更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本书为何如此成功。其实这本书的畅销可以作为普通教科书中的案例,用来证明口碑营销的强大威力,而口碑营销恰恰是本书提出的一种独特方法,企业可以凭借这种方法贏得主流顾客对颠覆性创新的采纳。
最重要的一点是,事实已经证明本书使用的“鸿沟”这个比喻和对于如何跨越这个“鸿沟”的建议已经在资深的高科技企业管理者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迄今为止,已经有无数的读者对我说:尽管他们认为书中的内容非常有用,但它却没有真正地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本书只是刻画了他们心中一些零星的直觉以及他们曾经历过的一些令人遗憾的教训,并把这些直觉和教训用一个条理清晰的框架组织起来,以便为他们今后的决策提供帮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本书在他们的同事之间流传甚广,“鸿沟”这个词也慢慢变得广为人知。因此除了企业的营销部门之外,本书还受到了工程部门的欢迎,很多读者都说这是他们第一本在看过前几章之后不会马上扔掉的营销书籍。来自高科技工程师们的赞赏的确是对本书极大的认同,我也对他们的反应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本书出乎意料的成功还吸引了风险投资界的注意,这也成为了本书的一个销售渠道。风险资本家正是从这本书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方式与从事工程业的企业家们商讨市场开发策略。对于公司上下所有员工来说,这本书确实是有必要一读的,这样可以保证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想法。
在本书第一次出版之后,商学院的教授们也开始将这本书引进到他们的企业营销课堂中,这在当时几乎掀起了一场潮流。由于本书语言生动而且规范、表达清晰,学生们也同样爱不释手。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所使用的比喻手法,通过将抽象的观点与实际事物结合起来,将自己所持论点的核心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果你已经充分理解书中涉及的那些类比,你就差不多掌握了本书的精髓,这时再去阅读这本书其实就是对你已掌握知识的再次肯定。
这样看来,一切似乎都进行得非常顺利,直到1997年的某一天,学生们开始提出自己的疑问:“安信达(Ashton Tate)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Cullinet呢?文字之星(Word Star)是什么?Ingres又是什么?”对于书中那些通过类比表达的观点来说,这些例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们却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本书修订后再次出版,其中的大部分观点并没有做任何改变,只是将一些20世纪80年代的公司更新为90年代的新公司,同时这也再次印证了我的观点:鸿沟是高科技产业发展道路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问题。
转眼到了今天,除了修订版之外,本书还有了两部续篇:
《龙卷风暴》,与鸿沟挑战恰恰相反,这本书讲述的是企业如何在其高速发展期进行营销活动;
《断层地带》,这本书讲述的是现任市场领导者如何应对新一轮的技术挑战。
另外,本书还为第四本书,我与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和汤姆·基波拉(Tom Kippola)合著的《猩猩游戏》奠定了基础,《猩猩游戏》讲述的是这些相同的内在力量如何在股票市场对高科技公司的评价中起作用。而且,哈伯-柯林斯出版公司(Haiper Collins)准备在2002年出版第一本鸿沟系列书籍《鸿沟指南》作者是我的同事保罗·维费尔斯(Paul Wiefels),这本书的内容和本书的摩尔鸿沟完全不同。
简而言之,涉及鸿沟理论的写作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家庭式的产业,髙科技部门也已经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乐意接纳那些不断涌现的新类比词汇,比如保龄球道、龙卷风、主街、大猩猩、狒狒、国王、奴隶、GAP、CAP、核心、外围等,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类比词汇会是什么。这些词的发明者们对此持有的观点就是:他们会尽量找到一些形象的词汇来刻画客户所置身于内的一些现实状况的内在动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任何书籍都是我和编辑合作的结晶。我想在本书的制作过程中,恐怕有一些人已经因此而疲惫不堪了:首先就是Virginia Smith,本书的绝对支持者,随后还包括Kirsten Sandberg,现在则是Dave Conti。哈伯-柯林斯和戴维与我一直保持合作关系,所以真正的问题是读者大众对我们这个组合的认同会持续多久。我真诚地希望这个时间可以很久很久?
杰弗里·摩尔
修订版前言
曾在最初的《星球大战》电影中扮演绝地武士欧比旺·肯诺比(Obiwan Kenobi)这一角色的亚历克.吉尼斯(Alec Guinness)曾经说过:“欧比旺?肯诺比这个名字,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说过了。”
本书第1版中的例子提到的很多公司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通读那本书的索引会令你体会到中世纪的悲伤,“往昔的皑皑白雪现在都到哪里去了?”早年雄心勃勃的阿图斯(Aldus)、阿波罗(Apollo)、安信达、Ask、布洛斯、商地、ByteShop等这些公司,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往日的王安软件(Wang)、Weitek处理器和Zilog单片机现在又到哪里去了?就像一首歌曾唱到的:“噢,那些随风而逝的悲伤的灵魂,再一次回来吧!”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应该感到绝望。在高科技行业中,让我们感到欣慰的一个好消息就是:尽管我们的公司退出市场的频率非常惊人,但是那些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还在,所以说,即使我们的支票上注明的公司名称会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变化(好,就像我们的系统交互操作过程一样从不间断,那些营销大师们是怎么说的呢?……哦,这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整个高科技行业仍然会继续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
本书第1版是在1990年著成的,出版于1991年。虽然最初预计的销量只有5000册,但自出版之后7年的时间里,这本书的总销量已经超过17.5万册。在高科技营销中,我们称之为“有利失误”。我认为这本书的引人之处就在于它将一个曾为无数的高科技企业带来极大痛苦的市场开发问题,用一个非常形象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跨越鸿沟-颠覆性产品营销圣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