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人力: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得奖评语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皮兰德娄作品年表
得奖评语
他的作品既高雅气派,又绚丽多彩,体现了新异的诗人灵性和珍贵的赤子情怀。
颁奖辞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
阿夫.成尔宪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又有好几位候选人等着瑞典学院来评定,其中有些作家在欧洲是颇负众望的,然则,学院当局优先选择的是比昂斯泰纳.比昂逊先生。我们今天很高兴这位光荣的作家能光临这场颁奖典礼;按照往例,我必须先以客观的立场说明学院当局颁奖给他的原因,最后才加进我个人的一些感想。
在瑞典的知识阶层中,比昂逊的名气非常响亮,他的为人与创作,是不用我再特别宣扬的;因此,下面这场讲评我会尽量缩短。
比昂逊诞生于挪威北部的克维尼,从小跟着做牧师的父亲住在一起,就听惯峡谷里淙淙的水声。童年末期,父亲调职,他也跟着迁居到罗姆斯达山谷的奈斯塞特去,该地位于兰格优尔德、艾德斯瓦格和艾理斯优尔德的通道上。
这片山明水秀的乡野夹在两个峡湾之间,在这里,他实实在在地和自己的同胞交往,不自觉地爱上了质朴的农村生活,闲暇时,不但喜欢到各处山颠水涯欣赏落日,甚至喜欢跟农人学耕作。11岁到莫尔德上学时,功课平平,不过我们用这一点来衡量大作家是不对的,他当时已经迷上斯特尔森、阿斯边尔生、欧连史拉格和英国史考特约小说。17岁那年,他到奥斯陆去考大学,考了三年才通过。
比昂逊说他是1856年参加第一届阿普沙拉学生大会后才开始写作的;他最初以精彩的文辞描写落日余晖下的李达尔霍姆教堂和夏天的斯德哥尔摩京城。再以两周的时间写就《两场战事之间》(1857),跟着又写了很多作品,其中以1857年的《阳光之山》最叱咤人口。此后比昂逊一帆风顺,佳作频出,终于名声传遍海内外。
比昂逊不但长于戏剧和史诗,也长于抒情作品,《阿恩尼》(1858)和《快乐的男孩》(1860)一出,他立刻成为当代的写实大师;这些阴郁的故事中,人物是以中世纪那种冒险犯难的英雄角色出场的;他确实有理由把农民看成北欧中世纪型的英雄,再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他们纯朴的举止仪态:这种笔法虽然稍嫌美化,但还不至于离谱太远。
1861年和1862年,比昂逊分别推出历史剧《斯威尔国王》、《救世者西戛德》及《西戛德奸雄》,写到后者的时候,他借着自己对神祗奥希尔德的信仰而使全剧的气氛明朗起来,救星芬尼庇根终于在北方的曙光中出现,令人雀跃不已。1864年的殉情剧《苏格兰的斯图亚特》暨反映当代生活的剧本《主编》(1874)、《破产》(1874)都广受好评。
1898年的《兰吉与帕斯柏格》中,作者刻画了一份枯燥的爱情;《拉伯尔苗》(1901)则歌颂道德生活,反对无谓的情欲放纵。1902年的剧本《斯都尔合夫地方》是向一位长年含辛茹苦操持家计的玛格雷塔女士致敬的。从这些作品的主题看来,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真有一颗难得的赤子之心,他的人生观是积极进取的,绝无矫情造作的成分。而且,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向那些乱入耳目的七情六欲妥协。
如果诺贝尔文学奖可以照一些有心人的建议,颁给有成就的青年作家以示奖励,那今年学院的决定应该是可以吻合众望的,我们把奖颁给这位今年71岁犹自创作不懈的作家——直到去年,他还写出《斯都尔台夫地方》这样的好作品——正是为了鼓励他那份年轻人的活力。
比昂逊的抒情诗清新真纯、感性敏锐,他的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藏,很多音乐家看到他优美的声韵,都喜欢把它们谱成歌曲——没有任何国家的国歌像比昂逊为挪威所作的《是的,我们爱祖国》那么动人;而当您听到《阿尔恩里奥.吉尔兰》这种歌声,会感到它的乐章像浪潮一样的澎湃:当您站在挪威海岸,想起这位民族诗人,想起自己的前途,心底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响起他那首《月光曲》的旋律。
比昂逊先生,您有最纯洁高贵的精神,即使在1883年出版的《铁手套》中也对人们有同样的祈求,这种精神正是时下一般文学作品最缺乏的;您在写作方面广大的,令人振奋的成就,落实于群众生活和个人生命的体认,再加上道德意识与健康、新鲜的诗质,使作品显得非常崇高,因而本学院决定把今年的诺贝尔奖赠给您,以示我们敬爱与钦佩之忱。
致答辞
比昂斯泰纳.比昂逊
我深信今天全球各地的人都会认为我所接受的奖是一份十分贵重的礼物,多年来,我和自己的同胞戮力追求挪威在联合公国里的平等地位,这种追求对贵国而言,毋宁是一种难堪的经验;不过挪威平等地位的获得,应该也是贵国的光荣。
今天,我有这个难得的机会来和各位谈谈自己的文学观念,说来也是很荣幸的。
长大以来,每当我想到人类的奋斗,心中都会浮现出一幅景象来;在无止无境的过程中,人们的路径未必是一成不变的直线,但总是向前推进的;他们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所鼓舞,先是直觉,再是意识;然而,上进并不全靠意识,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还有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可以让我们预测到人们未来要走的方向。
我们的意识里,很少有别的成分像善恶观念那么重要,可以说,意识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分辨善恶,没有人能不分善恶而过得很自在的;我就常常想不开,为什么会有人主张创作可以无顾道德良心、无顾善恶观念?如果真的这样,不是要叫我们的心灵像照相机一样的机械,看到景物就照,不分美丑善恶吗?
我不愿意再谈到那些自以为是的现代人,他们想摆脱人类千百年来的主要资产,不知道这正是人类所以能够沿传至今的主要凭借。我真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他们的想法不会太短视吗?为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形象是多么令人心寒?他们不知道那些丑陋的形象就是他们自己吗?
我想我们不必再苦心去追求答案了。那些人不过是比你我更敢于从摆脱道德来贬低自己而已,他们和你我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对道德愈是尊重,他们愈是要背叛,虽然他们未必敢于完全以非道德的面目出现。今天很多领导性的思想在当年是十分富于革命意识的。我们也可以说,不在作品中讲究宣传的人,常常是最诚恳、最认真的人,我愿意举出文学史上很多例证说明一个作家愈是嚷着耍精神解放,他的作品愈是富于宣传与煽动意味。看希腊大诗人都能窥破生死,莎士比亚的作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超越人力: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