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贾想 I
贾樟柯电影手记
1996-2008
贾樟柯 著 万佳欢 编
台海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贾樟柯著;万佳欢编.--北京:台海出版社,2017.2
ISBN 978-7-5168-1296-9
Ⅰ.①贾… Ⅱ.①贾… ②万… Ⅲ.①纪实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①I2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33372号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著 者:贾樟柯 万佳欢 编
责任编辑:刘 峰 策划编辑:杨静武 李恒嘉
装帧设计:杨小满 内文制作:杨小满 龚碧函
责任印制:蔡 旭
出版发行:台海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东街20号,邮政编码:100009
电 话:010-64041652(发行,邮购)
传 真:010-84045799(总编室)
网 址:www.taimeng.org.cn/thcbs/default.htm
E-mail:thcbs@126.com
序言
1996年,《小山回家》
我的焦点
1998年,《小武》
片段的决定——《小武》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
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再次到来
有了VCD和数码摄像机以后
东京之夏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对谈)
2000年,《站台》
片段的决定——《站台》
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
假科长的《站台》你买了吗?
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笔谈)
2001年,《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自述
2002年,《任逍遥》
我比孙悟空头疼
有酒方能意识流
无法禁止的影像——从1995年开始的中国新电影
世界就在榻榻米上
听说电影的春天就要到了
2004年,《世界》
乌兰巴托的夜(《世界》插曲)
写给山形电影节
我们要看到我们基因里的缺陷(演讲)
我的电影基因
花火怒放,录像机不转
这一年总算就要过去
2006年,《三峡好人》
2006年的暗影与光明
迷茫记
相信什么就拍什么(对谈)
这是我们一整代人的懦弱(演讲)
大片中弥漫细菌破坏社会价值(对谈)
2006年,《东》
马丁·斯科塞斯——我的“长辈”
每个人都有贴近自己身体的艺术(对谈)
找到人自身的美丽(对谈)
2007年,《无用》
当我们赤裸的时候,没有阶级区别(对谈)
是剧情片,也是纪录片(对谈)
2008年,《二十四城记》
阐释中国的电影诗人(对谈)
附录 贾樟柯简历
序言
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
陈丹青
今天贾樟柯在这里播放《小武》,时间过得真快。
我有个上海老朋友,林旭东,十七八岁时认识,一块儿长大,一块儿画油画,都在江西插队。80年代我们分开了,他留在中国,我到纽约去,我们彼此通信。到今天,我俩做朋友快要四十年了。
我们学西画渴望看到原作,所以后来我出国了。旭东是个安静的人,没走,他发现电影不存在“原作问题”。他说:“我在北京,跟在罗马看到的《教父》,都是同一部电影。”他后来就研究电影,凡是跟电影有关的知识、流派、美学,无所不知。中央美院毕业后他给分到广播学院教书,教电影史。
1998年,他突然从北京打越洋电话给我,说:“最近出了一个人叫贾樟柯,拍了一部电影叫《小武》。”他这样说是有原因的。
林旭东从80年代目击第五代导演崛起的全过程,随后认识了第六代导演,比如张元和王小帅。他在90年代持续跟我通信,谈中国电影种种变化。他对第五代第六代的作品起初兴奋,然后慢慢归于失望。90年代末,第五代导演各自拍出了最好的电影,处于低潮,思路还没触及大片;第六代导演在他们的第一批电影后,也没重要的作品问世。那天半夜林旭东在电话里很认真地对我说,他会快递《小武》录像带给我。很快我就收到了,看完后,我明白他为什么给我打电话。
大家没机会见到林旭东,他是非常本色的人。他参与了中国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包括地下电影和纪录片,他都出过力,是一个幕后英雄。他还亲自在北京张罗了两届国际纪录片座谈会,请来好几位重要的欧美纪录片老导演。
我看过《小武》后,明白他为什么在当时看重刚刚出现的贾樟柯。那一年春天我正好被中央美院老师叫回来代课,在美院又看了《小武》,是贾樟柯亲自在播放。十年前,他不断在高校做《小武》的放映。当时的拷贝只有十六毫米版本,在国内做不了字幕,全片杂糅着山西话、东北话,所以每一场贾樟柯自己在旁边同声传译。中央美院场子比较小,我坐在当中十几排,贾樟柯站在最后一排,有个小小的灯打在他身上。但凡电影角色有对白,他同声“翻译”。就这样,我又看了一遍《小武》。这是奇特的观看经验。后来我还看过一遍,一共三遍。
2000年我正式回国定居,赶上贾樟柯在拍《站台》。他半夜三更把我和阿城叫过去,看他新剪出来的这部电影。那是夏天,马路上热得走几步汗都黏在一起。此后我陆续看他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电影——最近看到的就是《三峡好人》——我有幸能看到一个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和此后十年之间的作品。
现在我要提到另一个人——中央美院青年教师刘小东。刘小东比贾樟柯稍微大几岁:贾樟柯1970年出生,刘小东是1963年。1990年,我在纽约唐人街看到美术杂志刊登刘小东的画,非常兴奋——就像林旭东1998年瞧见贾樟柯的《小武》——我想好啊,中国终于出现这样的画家!我马上写信给他,他也立刻回信给我,这才知道他是我校友。刘小东自1988年第一件作品,一直画到今天。我愿意说:刘小东当时在美术界类似贾樟柯这么一个角色,贾樟柯呢,是后来电影界的刘小东。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我们这代人口口声声说是在追求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认为艺术必须活生生表达这个时代。其实我们都没做到:第五代导演没做到,我也没做到,我的上一代更没有做到,因为不允许。上一代的原因是政策不允许,你不能说真话;我们的原因是长期不让你说真话,一旦可以说了,你未必知道怎么说真话。
“文化大革命”后像我这路人被关注,实在因为此前太荒凉。差不多十年后,刘小东突然把他生猛的作品朝我们扔过来,生活在他笔下就好像一坨“屎”,真实极了。他的油画饱满、激情、青春。他当时二十七八岁,正是出作品的岁数,扔那么几泡“屎”,美术圈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