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常识--诗词中国普及读物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诗词中国普及读物》出版说明
中国历来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永不凋谢的鲜花。时移世易,但这朵鲜花从未失去她的生命力。直到今天,现代人还是有很多幽微的情感,是只宜于用诗词来表达的。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找到一种洞察世界的通道,掌握一种表达人生各种情感的方法,在不断的创作与共鸣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中华书局拟同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举办“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大赛文化公益活动。
为了指导初学者,尤其是广大的年轻读者赏诗、作诗,了解、学习乃至传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也为配合“诗词中国”活动的展开,我们出版了这一套《诗词中国普及读物》。收录了《怎样赏诗》、《怎样用韵》、《诗词格律》、《诗词写作常识》,共计四种图书。
《怎样赏诗》选取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名文四篇,从大处着眼,揭示学习古典诗词的门径,指出文学与人生的互动关系,讲解各种诗词体式的欣赏方法。
《怎样用韵》收录了《中华新韵》、《诗韵举要》、《词韵简编》,是一本简易便携的韵书,知古倡今,适应了不同读者的需求。其中《诗韵举要》、《词韵简编》原为繁体,此次改为简化字,保留了可能产生混淆的一些繁体字型。
《诗词格律》是王力先生的名著,全面介绍了近体诗格律的基本知识,兼及词的格律,是诗词创作的入门必读书。此次改版重排,校正了个别排版中出现的讹误。
北京大学钱志熙教授与上海师范大学刘青海教授共同编写了《诗词写作常识》一书。该书深入浅出地解答了诗词创作中的常见问题。除介绍格律知识外,又详细解析了法度、炼字、对仗、寄托等诗词创作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指导初学者创作出神形兼备的作品。
这套读本仿古人巾箱本遗意,采用小开本,便于随身携带、随手查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在这套读本的帮助下,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诗词创作实践中来,希望中华诗词这古老的花朵,绽放出新的光华。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2年9月
目录
《诗词中国普及读物》出版说明
体裁篇
1.何为古体诗?
2.何为近体诗?
3.近体诗的格律是怎样的?
4.何为绝句?绝句有几种主要的类型?
5.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的追求?
6.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7.何为律诗?分为哪几类?
8.何为排律?
9.何为歌行?
10.何为乐府?
11.何为词?
12.何为令、引、近、慢?何为小令、中调、长调?
13.何为散曲?
声律篇
1.何为四声、平仄?
2.四声和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3.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4.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5.何为相对律、相粘律?
6.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7.七言律绝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8.为什么说“平平仄平仄”是一种特殊的平仄格式?
9.何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0.何为犯孤平?
11.何为三平调?
12.何为拗、救?有几种常见的拗、救方式?
13.何为词律?
14.何为词谱?
用韵篇
1.何为押韵?
2.《切韵》是怎么产生的?
3.《广韵》是怎么产生的?
4.何为平水韵?
5.近体诗怎样押韵?
6.古体诗怎样押韵?
7.何为邻韵通押?
8.古诗如何换韵?
9.何为柏梁体?
10.歌行如何用韵?
11.何为宽韵,何为窄韵?
12.何为词韵?
13.如何理解旧韵与实际的语音系统不合的问题?何为新声新韵?
对仗篇
1.诗词中对仗的发展源流如何?
2.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3.关于对仗的类型有哪些说法?
4.何为工对?何为宽对?
5.何为流水对?
6.何为隔句对?
7.何为当句对?
8.何为借对?
9.近体诗使用对仗有哪几种情况?
10.何为偷春格?
11.何为蜂腰格?
法度篇
1.何为诗法?
2.为何写诗要讲究锤炼?
3.怎样炼字?何为诗眼?
4.何为章法?
5.何为起承转合?
宗旨篇
1.何为言志说?
2.何为情性说?
3.何为讽谕说?
4.何为比兴?何为兴寄说?
5.何为风骨?
6.何为兴象?
7.何为诗境?何为境界?何为意境?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体裁篇
1.何为古体诗?
古代诗歌史上古体与近体的分流,始于南齐时期永明体的出现。至初唐近体完全定型,古体与近体作为唐诗的两种体裁也完全区别开来了。
对唐人来说,古体诗是学习汉魏六朝五言诗的体制与风格,没有声律与对仗方面的固定要求。所以相对于近体来说,古体诗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这种自由主要表现在:(1)用韵上,古体诗是既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的;而近体诗只能用平声韵。(2)古体诗不需要遵守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因为产生于近体之前,唐人称其为古体诗或“往体诗”,也有称为古风的。“古风”这个名称是有历史演变的,唐人称为“古风”的,多是指学习汉魏六朝、具有兴寄精神的五言古体诗。与此相对,一般的古体诗则称“古体”。但元明以后,也有称七言歌行为“古风”的。其与原初的概念有所不同。
古体诗按每一诗句的字数,可大致划分为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杂言诗也包含在七言古诗中。古人也有把四言诗称为古诗的,但是从源流上看,四言诗和我们这里所说的古体诗不是一个系统,还是单独列为一类比较合适。《诗经》和后来文人写作的四言诗,在现在的诗歌史里面,一般直接称为四言。当然,杂用四言的杂言诗,仍归于歌行范畴。
对于唐宋的诗人来讲,古体、乐府体原本都是汉魏六朝的诗体,他们自己当代的诗体是近体。但是,由于复古及崇尚讽喻比兴、注重诗歌的内容价值等思想,在唐宋诗坛上复古的思想反而占主流。因此,唐宋人十分重视古风、古体与古乐府,而古体这个体裁系统也因此从汉魏六朝一直延续到唐宋元明清。当代诗坛的古体诗写作,也是这个传统的延续。不过,当代诗坛的古体诗是比较衰落的。古体诗虽然不讲格律,用韵也比较自由,但在语言艺术上有特殊的要求,并且无格律可循,学习起来反较近体为难。
2.何为近体诗?
近体诗即唐代的格律诗,有时也简称律诗,与今人使用的“律诗”概念微有不同。今人所说的“律诗”专指五律与七律;唐人所称律诗,包括近体诗的所有体裁,如《白居易集》、《元稹集》中的近体,都标以“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诗词写作常识--诗词中国普及读物 - (EPUB全文下载)